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明天是农历九月九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提到重阳节,很多人会想到毛主席的那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唐代时,被定为正式节日。千年光阴流转,重阳节的习俗也在不断更迭,但登高远眺、秋游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活动魅力依旧,得以传承至今。


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沈振麟南极寿昌图册其一


登高远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代民间重阳节的重头戏是登高远眺,故而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野山、古塔、寺庙、亭台水榭,都是登高的“打卡圣地”。“古今七律之冠”的《登高》,就是诗圣杜甫重阳登临时的抒怀之作。

趁天朗气清,携家人好友,一步一步登临山顶,入眼处黄的菊花,红的枫叶,美不胜收,清风徐来,顿觉身心惬意舒爽。


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敦煌壁画中的“登高望远”


赏菊饮酒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唐 岑参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月秋来,各色菊花次第盛开,千姿百态,傲霜绽放。自汉魏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风尚。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自古便颇受文人雅士喜爱。它有凌霜傲雪,独立寒秋的高洁品性,又是仙道方家眼中的“延寿客”、不老草,与九九重阳长寿之意不谋而合。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俗之一。


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陈洪绶 《瓶花图》 大不列颠博物馆藏


遍插茱萸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元 张可久 《风入松·九日》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古人认为它是吉祥之草,具有驱邪避灾之功效。南朝《续齐谐记》中有个“桓景杀瘟魔”的神话故事,据说,重阳插茱萸的习俗便是由此而来。


汝南县的桓景,家人死于瘟疫,为了斩杀瘟魔,他历经千辛万苦求访仙人,仙人赐他降妖青龙剑,并教他剑法。学成之日,仙人给他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告知他瘟魔将于九月九日重现人间。桓景回去把茱萸叶和菊花酒分给乡亲们,并带他们上山躲避。瘟魔到来时,闻见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不敢靠近,桓景便寻找机会将其斩杀。


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西汉 绢地茱萸纹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吃重阳糕

“故园莫忆黄花酒,内府初尝赤枣糕。”

——明 高启

《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摄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又揭开那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原来,重阳将至,史湘云作为闺阁女子不便出门,宝玉就派袭人给他送了花糕,代替登高。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重阳吃花糕的习俗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这一习俗愈加浓烈,一直流传至今。


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重阳糕/桂花糕


重阳节传承至今,又增添了敬老等内涵。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九重阳,因其“长久”、“长寿”的美好寓意,越来越受现代人追捧。


怎样过一个“正宗”的重阳节?这些习俗少不了

●春秋 青铜鸠杖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藏


重阳佳节将至,何不登高赏秋,高歌畅怀;佩插茱萸,驱蚊避灾;品尝花糕,满足味蕾;饮酒赏菊,陶冶情操……当然,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多一些陪伴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重阳节   汝南县   昌图   大不列颠   方家   延寿   秋菊   习俗   长寿   茱萸   博物   西汉   重阳   仙人   少不了   正宗   菊花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