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断梗飘萍”一位记者的人生写照

—01—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年度人物封面,今年的年度人物不是某个政治家、经济家,而是一个特别的群体——记者

这是一群记录时代脉搏的人士,也是记录历史发展的特殊群体。


—02—

谈到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邵飘萍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在浙江东阳。

原名振青,飘萍是他后来改的,意寓“人生如断梗飘萍”。

邵飘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表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十四岁便考中秀才,后来的学业之旅也很顺利。

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金华,在母校教历史、国文。

他除教书外,还经常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清末民初年间,新闻管制是相当宽松的,这与当时的新闻界人士长时间地争取言论自由是分不开的。

邵飘萍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03—

1911年成为《汉江日报》的主笔,这是他事业的起点。

在这段时间内,邵飘萍干了不少惊心动魄的大事。

“人生如断梗飘萍”一位记者的人生写照

1912年1月,民国刚刚成立,他就撰文声称袁世凯将来一定是一个大祸患,并把他与曹操、王莽等人相提并论,断言“袁贼不死,大乱不止”。

1913年3月20日晚,民国元勋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

邵飘萍撰文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至袁世凯。

居然有这样“不和谐”的声音存在,邵飘萍自然要被“敲打”一番。

没多久,浙江当局就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了邵飘萍。

在被营救出狱后,邵飘萍被迫出国到日本留学。

1916年回国后受到《申报》社长史量才之邀,从南方北上来京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

在北京时间越久,邵飘萍越感到有责任改变北京报纸受制于政治集团的无奈命运。

同时,他不满足于做上海方面的扬声器,于是积极酝酿创办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报纸。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创办《京报》。

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邵飘萍明确提出了他的办报宗旨和新闻理想:“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

他取词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改为“铁肩辣手”,为的是激励大家秉笔直书,宣扬民意。


—04—

值得一提的是创办《京报》的同时,邵飘萍积极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

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邵飘萍很有办报天赋,在他的管理下《京报》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

邵飘萍始终坚持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

他认为报纸应监督政府,教育民众,唤醒民众。

因为坚持其办报的宗旨,用事实说话,多次与执政当局对着干。

段祺瑞政府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他们下令查封《京报》,并派出军警包围报社,声称要逮捕社长邵飘萍。

而邵飘萍也因此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在段祺瑞政府被推翻后,他回国重振《京报》其“辛辣”的笔锋丝毫未变。

邵飘萍和冯玉祥关系很不错《京报》上常有赞扬冯玉祥革命军的文章。

邵飘萍与冯玉祥两年的亲密交往中,有一件重大事件值得一提,即推动奉系郭松龄与冯玉祥联盟,口诛笔伐张作霖。

这也成为邵飘萍被杀害的导火线之一。


—05—

郭松龄是张作霖的心腹大将,曾为张作霖立下赫赫战功。

他与张学良关系甚好,既是张学良的老师,也是他的部下,可以说郭的决定就是张的决定。

这在前几年的电视剧《少帅》中亦有体现。

因为不满张作霖和杨宇霆(奉系另一实权人物)进兵关内的主张。

郭松龄遂决定联合冯玉祥一起反奉,讨伐张作霖。

在郭与冯的联络中,邵飘萍起着重要作用。

当郭松龄和冯玉祥决定联合之后,他在报纸上称赞郭松龄为“人民救星”,张作霖为“马贼”“人民公敌”。

1925年11月22日,冯玉祥与郭松龄签署密约,23日郭通电反张。

24日,冯玉祥也发通电,历数张作霖的罪状,劝他引咎下野,以谢国人。

邵飘萍不断发表报道、时评,力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

这让相信暴力的张作霖也慌了手脚,马上汇款三十万元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

然而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配合下很快击败郭松龄,并进兵北京赶走了冯玉祥。

奉系进入北京后,立即开始搜捕邵飘萍。

邵飘萍躲进了苏俄的使馆。

然而,张作霖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为诱饵,收买了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令其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

张翰举向邵飘萍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他,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允诺《京报》可以照出,邵飘萍信以为真,结果一出现即被逮捕。

4月26日凌晨,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

4时30分,邵飘萍被押往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 哈哈大笑,一代新闻名家凛然就义,年仅40岁。

邵飘萍虽然死了,但他的《京报》并没有因此中断了传承。

1929年,在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的主持下,《京报》得以复刊,并一直坚持到“七七事变”后而正式停刊。

1949年4月21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毛泽东主席还亲自批复:确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关东军   苏俄   王莽   京报   罪状   新闻记者   浙江   社长   使馆   民意   当局   写照   北京   报纸   记者   人生   政府   旅游   新闻   断梗飘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