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玉渡山风景区

威风锣鼓,在历史的发展中,吸取不同时代鼓乐艺术的精华,终于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天下第一鼓”。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6月8日第十一届北京端午化节节

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在高山草坪拉开帷幕旱船·龙腾舞狮团·海下同

善文武高跷·信天游·晋南威风锣鼓·秦 腔·马头琴

天桥中幡·川 脸·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为各界游客带来一场

文化视听盛宴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高跷有文高跷和武高跷之分,文高跷注重唱,“表现的是场面”;武高跷中掺杂了很多高难度的技术表演,比如劈叉、拿大顶、鹞子翻身等。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龙舞狮在传统中国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古人会在喜庆节日里以此进行庆祝并祈求风调雨顺、消灾降福。随着时代更迭,舞龙舞狮文化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人逢年过节不可替代的欢乐节目。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秦腔秦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根基,它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之产物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很精彩吧!说起中幡,它起源于皇室仪仗队的旗杆,后演变成民间庙会中的表演节目,后来,渐渐的,耍中幡、舞中幡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在古代,人类为了吓唬入侵的野兽,为了保命,自己在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的形态,变脸就是这样应运而来的!当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这般百绘色变的绝妙技巧,将面目填充成各样人生照面,舞台上就骤现了酸甜苦辣的百态人生。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木偶戏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传统的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应加以扶持和保护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玉渡山非遗文化活动

在浩淼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举行这样的非遗展演活动,通过唤起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陕北   遗文   木偶戏   马头琴   高跷   秦腔   信天游   舞狮   锣鼓   文化节   民族文化   民歌   端午   北京   文化遗产   乐器   物质   传统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