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政 韩春光‖农民诗人李永普(讲述/纪实)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奔走在打工路上的农民诗人

刘理政 韩春光‖农民诗人李永普(讲述/纪实)

李永普在工地打工

蓬乱的头发、拉碴的胡子、油黑的衣领,一副紫铜色偏黑的脸颊,四处打工拼搏的烙印,无法掩蔽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星星》《绿风》《南国诗报》《芳草》《当代诗人》《诗刊》《诗选刊》《高雄青年》《花莲青年》《躬耕》《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报刊发表的数百首诗歌,无不洋溢着他的汗水和心血。

他就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青年诗人、农民建筑工李永普。

◎出身贫寒诗才横溢

1965 年10 月,李永普出生在邓州市赵集镇河北村一个贫寒家庭。因家庭特困且兄弟姐妹众多,年仅15岁的李永普高中辍学后,便跟邻居当起学徒学做沙发。

刘理政 韩春光‖农民诗人李永普(讲述/纪实)

李永普家的院屋

学业的被迫放弃,并不意味着对文学追求的放弃。在做学徒的日子里,他大量阅读了痖弦、洛夫、余光中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忙里偷闲时,李永普就试着写诗。他把打工的真切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触,融入心池意境和诗歌创作。

短短数年,他就相继在《中国青年报》《星星》《飞天》《躬耕》《南阳阳报》副刊、《南国诗报》《佛山文艺》等刊物,发表多首诗歌。

他的诗歌,透着从社会最基层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阅历的深深感悟与沉思。如他在诗歌《鱼》中写道:悲怆如水/ 一条河流之于我们/ 翔实而具体/ 它以蓝色创伤之镜/收藏或反馈/ 随波逐浪的苦难和眼泪/ 岁月一派盲目黑暗/ 一些外在天气/ 伤及循规蹈矩的秩序……一些冒险家/我们中的兄弟姐妹/循着抄袭复制误入歧途/终因水断路绝/晒尸他乡一去不归……一群小鱼/横斜飞掠中激起水花/那不叫欢快/肯定后面/有一条大鱼/想吃掉它们。

刘理政 韩春光‖农民诗人李永普(讲述/纪实)

李永普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诗歌作品

1995 年初夏,台湾《花莲青年》主编林文栋先生,收到李永普的《鱼蛙虎》等诗歌作品时,就曾这样称赞李永普:先生作品颇具大时代气息和黄土地情感。先生居白河汉水之交,秉承杜少陵与孟襄阳之大家文气,令人叹为观止……

而此时的李永普,囊中羞涩,游走四方,到处打工,除了养活自己,还必须靠打工的收入补贴家用。

◎和著名诗人成朋友

结缘台湾著名诗人、原《联合报》副刊主编痖弦先生,是李永普今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有一天,一位近房亲戚找到李永普,让他帮忙给一位已是台北市荣成斋医院院长的亲戚回封书信,李永普爽快地答应了。随后李永普翻找到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先生的通讯地址,顺便给痖弦先生寄去了自己的几首诗歌。

1994年3月,痖弦先生收到李永普的作品后,及时给李永普回信:随函寄上我整理的台湾重要报刊名单,先生作品甚佳,在台湾绝对有发表的机会。

此后,李永普与痖弦先生保持着长久的书信往来,并成为忘年交。痖弦先生在书信中说:我是南阳人,先生是邓州人,我们是老乡……

对于和痖弦先生的交往,在《旧信件》一诗中,李永普则这样深情而风趣地说道:翻看旧信件/不经意翻出一位老朋友/ 说是朋友/ 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老是他自己/包括红而又红的品牌及年纪……发了几首歪诗/ 浪迹经年/隔海飞过来的影印件/古道西风里全部丢失/丢就丢了吧/我摸摸头颅/庆幸自己没有丢/只怪人头里的猪脑子/糊里糊涂/把信交四年的老朋友/遗忘在加拿大一个不知名角落(注:后来痖弦先生到加拿大居住)。

刘理政 韩春光‖农民诗人李永普(讲述/纪实)

南阳作家、诗人水硬度、丁小琪、闲愁和李永普在一起

◎贫不失志钟爱诗歌

南阳才子小蚂蚁,背井离乡四处飘。串巷走街捏小椅,养家糊口下煤窑——这是博友对李永普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永普兄妹5 人,由于地少人多,家境贫穷,1985 年春李永普远赴新疆打工。1988年秋父亲由于未得到有效医治因病去世,1989年冬大哥病逝,随后大嫂因承受不了贫寒交迫离家远嫁,留下两个3 岁和1 岁半的侄儿。

一边要照顾侄儿,一边要偿还债务。无奈之下,李永普先后到湖北、陕西、甘肃等地打工。进砖厂、下煤窑,搞室内装修、干建筑工地,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从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刘理政 韩春光‖农民诗人李永普(讲述/纪实)

艰苦劳作的间隙,还要记下灵感突至的诗句

其间,《长江文艺》执行主编贺子英曾向《佛山文艺》推荐李永普的诗歌,并希望南阳诗歌界友人关心李永普的创作。2007年,李永普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中国诗歌博客阵容2012 春节版,分别以李永普和蚂蚁的名字推出李永普本人的新浪博客,由此李永普被25家网络文学圈子加为资深成员或管理员,诗歌多次入选《网络好诗选读》。南阳市移民局等单位举办的“移民怀”征文中,诗歌《簇新的青山》获得优秀奖。

李永普白天主要忙碌在南阳、邓州、镇平等地的建筑工地上,晚上则常常在民工居住的工棚或地下室里不顾劳累,伏案笔耕,坚持诗歌创作不辍。

愿李永普的诗歌创作之路越走越远。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河南日报 躬耕 南阳网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邓州   白河   花莲   诗人   南阳   煤窑   河南省   副刊   贫寒   台湾   书信   纪实   诗歌   农民   著名诗人   青年   作品   旅游   韩春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