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最后的岁月

来源:信仰的力量

陈毅元帅最后的岁月


1971年12月3日,日坛医院按预定计划,给陈毅做了胃肠短路吻合手术。  

手术是成功的。  

麻药的效力过去以后,陈毅的自我感觉良好,胃部的饱胀不适感也已消除。  

一天后,陈毅高兴地告诉查房医生:“早起放了一个屁!”  这个喜讯使大家高兴万分,这说明经过短路手术以后,胃肠吻合很好,上下完全通气了。  

一两天来,陈毅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一直都为这事悬着一颗心:他毕竟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这不是一个小手术,万一发生粘连或梗阻什么的,可不得了。  

现在上下通了气,完全放心了。  

但是,日坛医院吴恒兴院长和给陈毅做手术的主刀医生们,内心却异常沉重。  

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发现,陈毅内脏的癌细胞已有广泛转移,胃肠吻合手术只能救一时之急,与阻止癌细胞转移毫不相干。  

这时,他们为回天乏术和不能阻止癌细胞的无情扩散而深感苦恼,所能做的充其量就是尽量延长陈毅的生命和减轻他的痛苦。  

胃肠吻合手术以后,为了防止伤口感染不能很快进食,得靠输液来维持生命。  

这样,陈毅能用来输液的血管几乎扎遍了,鼻孔、胆囊、胃里都插了管子,一插就是连续十六七个小时,连起坐翻身都十分困难。  

如此日复一日,给陈毅带来的无穷痛苦是难以想像的。  

但陈毅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这一切,从不叫苦。  

几天下来,陈毅的精神好了些,虽然还继续插那些管子,有时能直接从嘴里充补些流质,话比以前为多。  一天,杜秘书带着书报来到病房,陈毅从病床上抬起头远远地打招呼:“哦,老杜,怎么这么晚还来?还是歇着吧,不用劳神老往这里跑了!”  “陈总,快别动!”  

杜秘书赶快扶陈毅躺好,准备把带来的书报给他看。  

陈毅一时高兴,照旧活动着头部和上身说:“老杜,你看!我现在赴宴已经实现管道化了!我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长的宴会。  

今天这桌宴席已经吃了十六个小时了!”  杜秘书看到,陈毅说话又恢复了平日的幽默感。  

但他了解陈毅的真实病情,不禁鼻子阵阵发酸。  

却又尽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几天后,陈毅终于可以自己进食了,那些给他带来很大痛苦的管子撤去了。  

但是情况并不乐观。  

这不光因为他吃的东西太少,赶不上需要和消耗,还因为癌细胞已严重扩散,他的头上、身上和四肢的表皮下开始鼓起一个个小包。  

这又使张茜和陈毅身边工作人员的心揪了起来。  

吴恒兴院长见识过不少这样的病人,知道这样的肿块不但出现在可以看得见的表皮,同样还出现在看不见的内脏,通常伴有难忍的疼痛,给病人造成难以想像的痛苦和折磨。  

他知道,陈毅有时脸色难看,牙关紧咬,额上冷汗津津,一定是在忍受巨大的疼痛,只是不哼出声来而已。  

作为一个医生,不能为病人分忧,使病人尽快解除痛苦,比用刀子挖他心头的肉还难受。  

他强忍着泪水说:“陈总,您就哼哼吧!哼出来或许就好受些!”  

陈毅做了一个笑脸,摇摇头。  

吴恒兴看到病床边的小半导体收音机,似乎受到某种启发,关切地说:“陈总,您老躺着一定很闷气,要不要听听音乐?我家有电唱机,也有唱片!”  

陈毅脸上有了喜色:“不知有没有贝多芬的唱片,很想听《英雄交响曲》。


从前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做工挣了钱,宁肯不吃饭也买张巴黎大剧院的票,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再苦再累也忘了!”  

年过六旬的吴恒兴为自己想到的这个主意而得意,高兴得像个孩子,说了声:“您先睡一会”,就转身一路小跑地出了医院。  

一回家,吴恒兴就翻箱倒柜找唱片,哪里有他要找的贝多芬的唱片?连半点影子也不见,真想大哭一场。  他妻子见丈夫心急如焚的样子,也心烦意乱,焦急万分。  

当她得知为陈老总寻找贝多芬的唱片时,才想起这些唱片在扫“四旧”时,被红卫兵搜去了。  

情急之中,他们想到了好友马海德,决定向他求援。  

马海德把他所有的贝多芬唱片都找了出来,还把他认为值得一听的旁的唱片找出一些,通通交给吴恒兴。  吴恒兴满怀希望地捧着一大包唱片赶回医院。  

吴恒兴捧着唱片兴冲冲地推门进屋,却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陈毅面色青紫,已处于昏迷状态,几个医护人员正在抢救。  

一个医生在他耳朵边轻声嘀咕了几句。  

只见他赶快退出病房,踉踉跄跄地走进隔壁房间,关起门来失声痛哭。  

经过一阵紧张抢救,陈毅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他恢复神志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刚才听到了贝多芬的乐曲,曲调优美激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我的外国朋友呢?是他给了我这样的享受,我很感激他!”  

吴恒兴闻声来到陈毅的病床前,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说:“马海德博士向陈总问候,隔些天他来看您!我带来的贝多芬唱片就是他的。  要不要放上一两段贝多芬的乐曲?”  “啊,又是一个外国朋友,一个很有学问的真正外国朋友!请替我好好谢谢他!好,我们放两张贝多芬的唱片来听听!”  

不知是谁架好了电唱机。  

吴恒兴麻利地放好唱片,唱盘平稳地转动起来,随着唱针轻轻地接触转动的唱片,满屋里立刻响起优美悦耳的乐曲声。  

陈毅轻轻地在床沿上扣着拍节,沉浸在欢快的遐想里。  

一天清晨,夜色尚未褪尽,四周黑沉沉的。  

一直陪在父亲床边的珊珊听到一声微弱的声音:“我要吃面条!”  

珊珊心细,揉揉睡眼惺忪的双眼,证实是父亲在对她说话,随即回答:“爸爸您等会,我就去端来!”  

珊珊好不高兴,多少天来爸爸吃什么东西都没有滋味,今天主动提出想吃面条,难道不是一个好征兆?一碗热汤面端来了,陈毅眼里闪动着欣喜的光芒。  

珊珊搀扶父亲半坐起来,用筷子一根一根地喂着。  

她看见父亲的食欲并不好,吞咽困难,但终究还是吞下了好几根面条,心里比蜜还甜。  

这天医生查房时,陈毅眼里放着光,吃力地说:“今天是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  

我要争取年底下床走一走!”  

所有在场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珊珊这才明白,父亲是为给毛主席吃寿面才吃面条。  

更使她难以理解的,父亲卧床两个多月,病房里既没有挂历,也没有人提醒他,他是怎么知道这天就是12月26日呢?这说明他在心里一天天地计算着日子,无须人提醒。  

其实,这天是12月24日。  

可是谁都不忍心纠正他,权当他提前为毛主席吃寿面吧!珊珊看见父亲病成这样,还想着为毛主席吃寿面,使她一时无法控制自己,泪水顿时模糊了视线。  

陈毅病危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许多老同志的不安和关注。  

周恩来不声不响地走进病房,搬把木椅紧靠陈毅坐下,像亲兄长似地款款细语。  

眼睛失明的刘伯承由人搀扶着走进病房,用手抚摸着陈毅的脸和手,互相说着勉励的话。  

朱德夫妇、聂荣臻夫妇、李富春夫妇也来了。  

王震怕陈毅在病房寂寞,经常带着小孙女一起来,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叶剑英几乎天天都来。  

他怕陈毅说话多了吃不消,总是稍坐一会儿便退出来,一趟又一趟地在病房外来回踱步,久久不肯离去。  “珊珊,几点了?”  

这是陈毅第三次问时间了。  

他的病情还在加重,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出现了呼吸困难。  

珊珊知道,这是父亲等着会见乔冠华。  

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完联合国大会的乔冠华,刚刚来了电话,说一会儿就到。  

当乔冠华准时出现在陈毅的病房时,陈毅抬起身子,伸出双手表示欢迎,显得格外激动,连声说:“伟大的胜利,伟大的胜利啊!”  

乔冠华泪光闪闪,久久握着陈毅伸出的手。  

他动情地说:“在联合国遇到许多外国朋友,他们都让我转达对您的问候。  他们都十分想念您。  

好几位非洲国家的外长,都请您病愈后再去访问。”  

他还说,美国总统国家事务副助理黑格将带先遣组来到北京,为尼克松总统访华打前站,中美两国关系将翻开新的一页。  

陈毅难得这样长时间处于清醒和兴奋状态,脸上出现少有的红晕,多次听到他说“谢谢”,“很好”。  

由于长时间陪护危重病人,操劳过度,尤其精神上负担过重,张茜也日渐虚弱,最近连续咯了两次血。  

但她从不在人前示弱。  

苦些累些她不怕,看见丈夫疼痛难忍,一次又一次昏迷,却难以忍受,不止一次偷偷落泪。  

在儿女面前,在所有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面前,她始终是强者,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使他尽可能少受痛苦,她已经作了而且心甘情愿作出任何牺牲。  

一天,张茜领着儿女,带着一卷珍藏多年的字轴来到陈毅的病床前,陈毅看见妻子今天满脸堆笑,精神稍稍振作起来。  

张茜要儿子配合她把手中的字轴展开来,一代宗师、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书法家齐白石1957年93岁所写的条幅,立刻展现眼前。  

陈毅一向对字画感兴趣,他微微抬起头来,不禁两眼放光,想不到这幅字画是白石老人当年录自他本人早年的旧作《赠同志》。  

张茜一看丈夫的眼神,对他这时的心思完全心领神会,便饱含感情地读出声来: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陈毅脸上浮出了微笑。  

这首诗正是他此刻心情的写照。  时令正是严冬,但他已感受到了春天的脚步正向他一步步走近。  

他怎能不高兴呢?他强打精神说:“我会好起来的!等我手术伤口长好后,我还要站起来,我还要走路,还要做些工作!”  

张茜被丈夫的坚强意志感动了,频频含泪点头。  

1972年元旦在凄惶不安和担心受怕中度过了。  

陈毅曾几度昏迷。  

第二天午后醒来,陈毅额头上、身上热得烫手,一量体温又发烧了。  这天下午3时,李先念来到病房。  

陈毅的耳朵还好使,听到老战友到来,还是费力地睁开眼睛,缓慢、艰难地说:“谢谢你了,老同志了……我不能多讲话。”  

在陈毅的病床前,李先念默默地停立良久,当他离开病房时,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他是流着眼泪走的。  

这天深夜,陈毅总算缓慢退烧,神志少有的清醒。  

几天前,周恩来特地关照过日坛医院:陈毅同志神志清楚时,须随时向他报告。  

当天夜里,周恩来接到医生的报告,立即从人民大会堂坐车赶往日坛医院,直奔陈毅病房。  

两人久久地闭门长谈。  

以后几天,陈毅又几度昏迷。  

一天,陈毅从昏迷中苏醒,认出身边有大儿昊苏、女儿珊珊,嘴里说着什么,好不容易辨别出几个不连贯的句子:“红军……毛主席……路线斗争,坚持原则……”1月4日,陈毅极度虚弱,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张茜领着儿女们守候在丈夫身旁,默默地祝愿丈夫平安,祝愿他尽快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早日康复。


或许是精诚所至吧,陈毅的眼睛动了一下,一会儿慢慢睁开了,嘴唇嗫嚅着,喃喃有声。 

 他认出了守候在病床边的妻子和四个儿女,显得颇为动情。  

珊珊眼尖,知道父亲有话要说,赶快把耳朵伸到父亲嘴边,终于听明白了:“……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是陈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1972年1月6日深夜11时55分,陈毅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李先念   贝多芬   周恩来   寿面   癌细胞   元帅   胃肠   面条   病房   唱片   丈夫   父亲   痛苦   手术   岁月   医生   医院   旅游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