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原创:老好人吴翔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92岁的母亲叮嘱我:把父亲70年前在汉城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放大并挂在客厅墙上以作纪念。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拍摄于汉城前线阵地,父亲时任志愿军39军116师346团团长

为此,老妈从箱底翻出十几页大小不一、纸张发黄的信笺,均是父亲在前线及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信。

这些写于戎马倥偬的文字,言简意赅,平淡无华。但片言只语、字里行间却有刀光箭影,更有家国情怀。

整理和还原尘封70年的战地家书,是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能了结母亲长期的心愿!


 四、第一封能真正称之为“信”的战地家书……(之前几封家书都是“便条”)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这封信写了满满两页纸,是父亲入朝参战以后写的第一封长信,是真正能称之为“信”的战地家书。

写信日期是1951年1月13日。父亲所在的志愿军39军116师346团在汉城以北20公里的津宽寺舟桥里休整。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在经过三次战役连续两个多月作战后,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举从鸭绿江赶至汉江以南的三七线。部队有了短暂的休整时间,父亲也才有机会写这一封长信。

由于这封信相对较长,为便于叙述釆取分段方式转文和解读。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父亲在信的第一段落简单叙述了他刚刚亲历的一场大战,文字非常简练。但这场战斗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打到三七线。这是毛主席力排众议亲自决策,彭总亲自点将,把志愿军主力部队116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专有此情节)放在三八线首战突破口临津江,并作为尖刀部队夺取汉城。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父亲指挥的346团发起攻击,5分钟突破临津江

  父亲作为该师第一战斗序列的主攻团346团团长,战前亲临距敌几百米前沿阵地侦察,掌握敌情,指挥部队仅用5分钟最先突破江岸防线。父亲因此役立大功一次。

身为团长有此殊荣实属不易。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父亲荣立大功的证书

  这场战役的胜利震惊了世界,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格局和走向。对此史书和媒体有各种描写。但父亲家书中的叙述,特别是立功证书对父亲“能身先士卒的去冲锋指挥,连饭吃不上到最前面去侦查”的评语,文字虽然简洁、质朴,但在我看来却最有真情实感!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战地家书”都少不了向亲人报平安。但父亲每次报“平安”都惜字如金的“不必顾虑”短短几个字。父亲写这封信的时间,离我哥哥出生还差一个月。谁又能体会到父亲此时无言的沉重和写下“不必顾虑”时的顾虑……

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在这封家书中,更多看到的是父亲作为前线部队指挥员对敌人残暴的愤怒和战胜强敌的自信!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很难想像父亲会用“1.美军情况,2.朝鲜的惨状”这种官方公文方式向母亲报告情况。

父亲说:“美军一见到我们战士就要跑或投降”“美军说我们是一支神军队”。

父亲的话并非官方宣传用语,而是用志愿军勇敢顽强和战斗实力打出来的结果。这是在云山首次与美军作战,最早收复平壤、跨越三八线、攻占汉城的主攻团团长的结论。

特别是最后一句疑似苏北家乡话:

“美军够孬了”!

言语不多,掷地有声,是中国军人发出的最有力量的声音!

  信中有关美军暴行的叙述,是父亲作为亲历者写下的文字,其真实性不用赘述。

只要联系美军当年在越南,如今在伊拉克、阿富汗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与父辈坚守一个立场:认清美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如果前面的第1、第2个问题像公文,那这段文字真的就像总结了。父亲对直接参与的第一到第三次战役做了简单明了的归纳。但当时父亲所处的地位完全不能预知,美军新任主帅、老谋深算的李奇微有计划的后撤,酝酿着更大的战争阴谋,并将打乱志愿军原定休整两月再战的计划。

更为艰难、残酷的第四战役防御作战即将开始。(静待下一篇“战地家书”(四))


  战地家书的最后终于谈到了后方家事: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一个“恐怕”之后一连串长长的省略号……说实在的,我现在也不解其意。千言万语都在省略之中,铁血军人也有难言柔情。父亲作为军事主官既要为当前的战事操劳,又要为身后即将临产的母亲操心——此刻的父亲在我们心里却因此而更加伟大!

父亲对母亲“生产费用”的安排后人不一定理解,这是我军实行薪金制前一种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的物质生活保障。


不知何故,父亲这封写于1月13日的信,直到10天后的23日也没有发出,并又补写以下内容: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难以想象,即使在战斗间隙,书信也无法正常传递。这个第一封能称作“信”的战地家书,洋洋洒洒两篇文字,寄托了父亲多少国事家愁、忧思情怀,却根本无法送达母亲的手中。不禁令人唏嘘感叹!


但最令人意外和震惊的是父亲在信的结尾传递噩耗: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116师参谋长薛剑强,跟随347团突破临津江后,在汉城外围的釜谷里与英军29旅皇家来复枪团(号称“绿老虎团”)的战斗中,因指挥所遭到炮击不幸牺牲,347团政委负重伤。

  勇士们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并缴获英军“绿老虎团”团旗(此旗现保存于军事博物馆)。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薛剑强叔叔是父亲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时的老领导、老战友。解放战争挺进东北后曾是分任营长、教导员的生死搭档,二打靠山屯时共同负过伤;锦州攻坚战时薛叔叔任团长、父亲任参谋长(父亲指挥攻城时二次负伤);抗美援朝又一同出国作战。薛叔叔是牺牲在朝鲜战场的11名师以上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仅29岁。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拍摄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左二为时任营长薛剑强,左三为家父,时任教导员。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战地家书——父亲写自抗美援朝前线(三)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纪念他,将釜谷里改名为"剑强岭"。


薛剑强叔叔英灵常在,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家书   战地   鸭绿江   苏北   汉城   父亲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战役   美军   前线   叔叔   部队   母亲   文字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