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浙江上虞那恼人的雨季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五月的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天赐的休息日。看窗外,雨丝如织,儿时黄梅雨天的情景渐渐清晰起来。江南五月的梅季,春粮已经收晒完毕,生产队交完公粮将余粮分给农户,家里的缸缸甏甏装满了大小麦和蚕豆。到了雨天,祖母会拿出一点小麦,让我背上跟她一起去大队的加工场轧面粉,加工面条。面条可是没有吃的,得招待客人,或者亲戚朋友过生日,生小孩座月子,当礼物送人。面粉拿回家就开始加工。

70年代浙江上虞那恼人的雨季

梅农灿烂的微笑

最简单的是做“治疙头”就是现代人爱吃的“面疙瘩”。将和好的面团用手揪一小团,放入沸水中,翻拨几下,熟了就好。如果汤里能放几片油炒过的青菜,真的是美味了。最好吃的美味是祖母做的油三结和巧果,新榨的菜油鲜亮透明,炸出来的油三结和巧果金黄透亮,香脆可口。用面盆装上面粉,然后用一小碗温水加入一种白色的粉末,这种粉末是祖母从街上馒头店要来的,装在小瓶子里,像宝贝一样藏着,祖母说有了这个油结,巧果才能炸得松脆,和好的面粉得放置一会儿。这时姐姐开始生火烧锅,我在旁边拉风箱,呼啦呼啦的,灶膛里的火苗一窜一窜,像跳着舞蹈。一会儿油锅开始辟里拍啦地炸开了,清烟袅袅升起。祖母看等不极了,就搅一碗稀薄的面粉,用小勺掏了放油锅,炸出来的小团团,叫油乌主。虽然不是很松脆,但急不可耐的我们也吃得很香。在这同时,祖母快速地将和好面团放桌子上,用木棍压成薄片,然后用菜刀切成细小条和长方形的小块片子,两根细条扭几下,下锅,用筷子翻拨数次,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油三结,一般都是扭三下,现在想想这油三结,也许就是扭三几。长方形的片子对折,从中间用剪刀剪三下,然后拿一头从中间的刀缝穿过去,翻平,下锅,炸出来的就是香脆可口的巧果。猜想能做这个的是巧媳妇,所以称为巧果。

70年代浙江上虞那恼人的雨季

父亲爱喝点小酒,最爱用罗汉豆下酒,放在口袋里还可以做零食。哪时候的罗汉豆有二种。细小的青绿色的是上虞青,我们叫田鸡青,是我们上虞的特产,虽然硬一点,但炒熟后很香,沙爆青蚕豆又脆又香。沙子拣去杂物洗干净过筛,然后放入烧热的锅内。待沙子热了,放入罗汉豆一起翻炒,这是豆子受热会噼噼啪啪地爆炸,我们一旁欢呼雀跃。父亲自己炒椒豆时也会给我们炒一点,然后分给我们姐弟俩做零食,姐姐爱藏着慢慢吃,我吃完了就悄悄地去愉她的哪一份,被发现了就告状挨骂。另一种又大又白,是慈溪大白蚕,我们叫牛踏扁,虽然没有田鸡青的香脆,但产量高,生产队种的多是这个品种。父亲最爱用这种豆椒盐炒后做下酒菜。奢侈的时候蚕豆去掉豆皮,拿豆板油炸,然后撒上盐。既可以下酒,又是早上喝稀粥的好菜。

70年代浙江上虞那恼人的雨季

窗外雨停了,母亲也在楼下叫吃饭啦,童年啊童年,多么叫人留恋,可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三星   香脆   罗汉豆   上虞   松脆   田鸡   生产队   面团   蚕豆   江南   恼人   长方形   祖母   浙江   面条   雨季   面粉   放入   父亲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