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吕家埠理发社记忆


文/张秋伟

小时候吕家埠理发店有二家,一家是三个人合营的理发作坊,当初叫理发社,社里三个理发师傅,年纪最大的章师傅,外号叫“阿糯”,白白胖胖,整天笑咪咪的,他不仅长的福相,全家还都是居民户口,当初他老婆是供销社售貨员,一个儿子在上虞博物馆当馆长,一个小儿子在松厦供销社五金部当售貨员,村里只有他一家有对江绍兴口音,我们小的时候偶尔也学讲几句绍兴话,小朋友听了都哄堂大笑一阵,我们村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好像就是阿糯师傅的小女儿,这小女儿长的跟她父亲一模一样,白白胖胖,高高大大,一看就知是富贵人家出来的,其实他家本来是对江杜浦村的货郎人家,解放后全家才搬到吕家埠的。

七十年代吕家埠理发社记忆

另一个杭师傅,就是我们女同学杭某某的父亲,他不苟言笑,理发兢兢业业,一副社会主义好职工的形象,杭师傅因为与我父亲年龄相仿,所以二个人经常商量一些事情,我只所以去读高中,好像也有杭师傅的一些建议,他说孩子年龄小,想读书就再多读几年也好的话,杭师傅儿子比我晚几年考上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本科。

七十年代吕家埠理发社记忆

那时的理发社,不仅仅是理发的地方,也是爷爷辈讲故事的地方,我爸爸的许多历史故事估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理发社一帮大爷的亲述,有的大爷解放前在上海经商的,日本鬼子打进来,他就带全家逃回吕家埠,等打败日本鬼子后,再去上海时,原来房子都被别人家霸占了,这种故事我小的时候听了也是将信将疑,前一时期在“悠悠丰惠”作者群里碰到一个上虞师范老教师,她看我在上海工作,也讲了他父亲同样的故事,看来以前理发社的故事大多是老大爷一辈的亲身经历,我的许多文化滋养都来自于深厚的吕家埠老一辈,听说上一届的文联主席吕云祥还是东家村人,这大神神龙见首不见尾,好像西塘小学的校门四个大字还是他写的,正楷书法,加上古文功底,十分的老到。

七十年代吕家埠理发社记忆

当时理发社里还有一张木制象棋盘,下雨天农闲时,几个中年男人就开始捉对厮杀,旁观者七嘴八舌,偶尔也有吵架的,赌一些小钱类的,其中有一个叫阿田的大伯,是象棋高手,他经常让别人一車或一車一炮的样子,按让棋的多少来下赌,记得是一块、二块的赌资,我是看热闹,连象棋的基本走法都不懂。

七十年代吕家埠理发社记忆

另一家理发店是个人私营的,大家都叫他剃头阿成,他是剃头世家,二儿二女都继承了剃头行当,二个儿子比我大六岁的样子,因为是双胞胎,吕家埠人都认识这对双胞胎,但外人分不清谁是大成谁是小成,见面都是以“喂”来打招呼,这对双胞胎做生意十分的能干,80年代贩运黄豆生意,一辆普通自行车都能载个300多斤,后来去了沥海轧花厂,跟一个宝才伯学了轧花榨油技术,在吕家埠开了轧花厂和榨油厂,现在轧花没有了,但到了油菜收割的季节,榨油就忙开了,听说客户来榨油,双胞胎兄弟还待饭,真是服务态度更上一层楼。

七十年代吕家埠理发社记忆

80年代后期等我读高中时,剃头阿成的小女儿在自己家里开了理发店,配了新式的烫发设备,当初男女都喜欢烫爆炸头发型,我这一辈子,有二样事没做过,从来没烫或染过头发,还有从来没穿过牛仔服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上虞   大成   社里   理发店   供销社   象棋   双胞胎   村里   上海   大爷   全家   师傅   当初   儿子   父亲   记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