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ds!《觉醒年代》获三项白玉兰大奖,于和伟获最佳男主角称号

6月10日晚,第27届上海电视节暨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觉醒年代》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3项大奖收入囊中,剧中饰演陈独秀的于和伟更是击败了陈建斌、黄轩、王凯、张嘉益四位有力的竞争对手,获最佳男主角奖。

yyds!《觉醒年代》获三项白玉兰大奖,于和伟获最佳男主角称号

《觉醒年代》作为建党百年的献礼片,避免了以往主旋律片的追求宏大叙事的套路,而是以现代的价值观讲述过去的故事。用知识分子当“以天下为己任”来批判当代的“精致利己主义”。用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审视”当下各类社会偏见和歧视。通彻古今,打破时空界限,才形成一种力量,将上一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交棒给下一个时代的我们。

yyds!《觉醒年代》获三项白玉兰大奖,于和伟获最佳男主角称号

《觉醒年代》讲的是一帮知识分子的故事,它的关键词在于“思想”。从鸦片战争到中共建党以来,中国人经历过三次觉醒。其一为技术的觉醒,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侵略。其二为制度的觉醒,推翻帝制,创立中华民国,实行三民主义。但科技、机器、西方制度移植都适应不了中国的国情,唯有思想的觉醒,才能唤醒这只沉睡的了东亚雄狮。

《觉醒年代》便是一部有识之士从思想的迷惑到觉醒的动荡心灵史。留学日本的陈独秀启程回国,夜晚望洋兴叹:中国该往何处去?他不知道,所以迷惑,但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出路。剧中的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人也在找,此后他们创办了刊物《新青年》呼吁大家一起来找。一帮一无所有,却怀揣着无限热情的青年热烈响应,由此催生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直到他们最终寻觅到了社会主义的救国之路。

yyds!《觉醒年代》获三项白玉兰大奖,于和伟获最佳男主角称号

所谓思想的觉醒,其实并不偏向抽象方面,而是力图和当时中国人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觉醒年代》中的首次觉醒便是“开民智”。所谓“开民智”是将少数知识分子所掌握的知识和文化进行大众化的普及。而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代,文化只在相对封闭的学术圈里进行传承和更替。胡适在北大第一场演讲的戏直观地体现了新旧的对立。胡适引用《荷马史诗》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而在座的保守派辜鸿铭却批评其语调和语音不够纯正,胡适礼貌回应:“用什么语调、口音不重要,含义最重要。”为将“开民智”广泛传播,这些知识分子和大学教授运用了媒体的影响,创办《新青年》刊物进行新思想、新文学、新语言的创造和普及。他们书写评论、小说、翻译西方文学等,不仅仅是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更是深得民心,才会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文人志士加入其中。

关于《新青年》的影响,至今让国人受益的便是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用白话文书写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写给全天下的老百姓看的。看到初稿的《新青年》编辑部全员振奋,不禁发出感叹:“达意的语言才优美。”

这场文学形式的改革背后,是颠覆死板传统,惠及老百姓的姿态胜利。可直到现在达到预期了吗?启迪民智,依旧任重而道远!

百年过去,瞬息万变。此“科学”已非彼“科学”,科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反过来使人类变成了它的奴隶。当下虽然资讯发达,媒体种类繁多,一家之言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是“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人们被困在信息茧房。今天的知识分子境遇也与百年前大相径庭。当一身才华和正气遭遇到物质主义的冲击后,部分知识人陷入自我怀疑。部分知识精英不再“以天下为己任”,疲于用空洞而乏味的文化资本炫耀社会地位,与应有的社会角色越来越远。

面对这些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觉醒年代》没有给出答案。需要我们今日的青年塑造新的价值理念,敢于开拓一个新世纪的觉醒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新文化运动   胡适   鲁迅   年代   民智   白话文   以天下为己任   男主角   语调   知识分子   称号   新青年   大奖   思想   科学   知识   时代   文化   旅游   白玉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