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引领民国穿着新风潮

想必看过《觉醒年代》的朋友们,对于胡适这人想必都是印象深刻的,觉得他是一个书呆子,近乎迂腐。然而,了解历史人物,还是应该从书本典籍中去,这不笔者发现了胡适的衣着穿搭,也是别具一格,别有风味。

刚刚回国的胡适,一身“奇葩”的打扮确实与其他人不一样:西装裤、皮鞋和中国大褂,这是当时留学生归国的惯常打扮,但还是足够让所有人“友邦惊诧”。

“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引领民国穿着新风潮

胡适马褂造型(左边是陈独秀)

1921年夏天,胡适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考察,与商务印书馆的骨干们商谈。7月18日,胡适约见了李石岑、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这是茅盾第一次与胡适见面,事后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胡适的“少爷”打扮:“我只觉得这位大教授的服装有点奇特。他穿的是绸长衫、西式裤、黑丝袜、黄皮鞋。当时我确实没有见过这样中西合璧的打扮。我想:这倒象征了胡适之为人。七八年以后,十里洋场的阔少爷也很多这样打扮的,是不是从胡适学来,那可不得而知。”

“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引领民国穿着新风潮

不管茅盾讲这番话的动机如何,至少可以证明,当时胡适的穿着,至少是领衔上海滩的少爷们七八年的,被称为潮人毫不为过,根据他的儿媳妇回忆,胡适最讲究的是鞋子,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胡适的皮鞋永远是定制。不止穿着,胡适的出行,也是北平的一道风景,正如他评价陆小曼那样,“不可不看”。

在五四时候,北京的汽车很少,胡适也没有汽车,只有包车。但胡适的包车也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他在车的后面装了一块铜牌,上面镌有他写的一个“适”字,而且用的是胡适本人的签名式,很有点“高级定制”的感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才有了自己的汽车,是一辆旧式的福特,车篷四方四正,很高,被朋友们戏称为“高轩”,这一次,胡适的时髦依旧显现在车牌号上,他的汽车牌号是八十八号。

“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引领民国穿着新风潮

不过,当时髦的留学博士胡适变成稳重的北大校长胡适时,再这么潮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他的装扮变成了标配蓝布大褂的组合。冬天罩在皮袍子外面,春秋罩在夹袍外面,夏天除了偶尔穿夏布杭纺大褂外,一般也是一件蓝布大褂。有一年冬天中文系开会,散会后胡适和杨振声一起走出来,当时杨穿着獭皮领礼服呢的中式大衣,戴着一顶獭皮土耳其式的帽子,嘴里含着烟斗,走在最前面;而胡适则穿着蓝布大褂和棉袍走在后面,还替杨夹着皮包,乍一看,杨振声更像校长,胡适倒像一个跟班。北大教授中,顾随似乎是最会穿衣服的一个。他冬天上课的时候,里面要穿春绸衬绒布袍子,外面套丝绵或者灰鼠的袍子,最外面再套大毛的袍子,还要围黑绒线围巾。据说这种穿法在北平是独一份儿,他进教室之后,先摘围巾,一件件脱掉袍子,到了下课,再一件件穿上,学生们最爱围观顾教授的“穿衣脱衣秀”。相比之下,清华的马约翰一年四季都是一个打扮:短袖衬衫、打领结、打猎式西式短裤和羊毛长筒袜子,这倒颇为符合清华的传统,也不失为一种时髦。

潮人胡适之的消失,使得文化界的时尚之都从北平挪到了上海,诗人林微音(不是超级女神林徽因!)喜欢在夏天穿一身黑纺绸的短衫裤在马路上面走,胸前的口袋上放一角白手帕,纽扣洞里挂一朵白兰花,这种打扮当然足够引人注目,只是有天诗人在一条僻静的马路上走着,便被一个印度巡捕拉住纠缠,也许这便是追求时髦者的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胡适   杭纺   商务印书馆   北平   穿着   蓝布   袍子   大褂   清华   包车   文艺复兴   风潮   中国   民国   时髦   皮鞋   冬天   夏天   旅游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