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导语

明朝正德初年(公元1505年),时任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已对贵州水西地区统治多年,因自身权力欲望、利益述求膨胀,逐渐骄傲自大,不受节制。试图挑战明朝中央政府在贵州地区的权威,动摇贵州特别是水西地区的国家统治。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明朝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图

此时的贵州土司和明朝中央政府关系不再像明太祖时期那样和谐一致,夏夷观念在朝廷官员的心目中没有消除,贵州当地流管与土官的矛盾重新出现,加上此时的安贵荣因其父军功显赫,得以常居水西,他藐视明朝中央权威。应命出征,要有重赏才肯出兵,甚至还说省城贵阳不过只是“水西毡衫叠塞耳”,他随意在水西毗那的那威(今毕节市织金县官寨)等地修建官衙等这一系列行为,使得贵州水西地区与周边土官、贵州地方与中央朝廷的关系都处在极端危险的边缘,战争可能一触即发。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明朝贵州水东水西地区分界图

就在此时,关键人物出现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因上书为戴铣等人因直言进谏获罪喊冤,被当时号称“八虎”的刘瑾等罚打了四十大板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今贵州省修文县)丞。王阳明赴贵州龙场驿上任后,生活艰难,际遇让人同情,安贵荣敬其人品才学、军政经验,破格主动接济王阳明,两人逐渐熟知、互有来往。通过与安贵荣的“三书一文”,规劝安贵荣的不臣之心,稳定明朝边疆局势,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王阳明一撰《谢安宣慰书》:以中原文化求安贵荣认同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王阳明画像

王阳明在遭朝野上下歧视,贬谪龙场驿后。他的政敌甚至都还不放过对王阳明的侮弄,时任贵州巡抚甚至还派人到到龙场驿,凌辱王阳明。安贵荣同情王阳明,在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土民保护王阳明。安贵荣还经常派人给王阳明送去生活必须品柴炭、米、肉和马鞍等物进行援助,使王阳明深受感动,作《谢安宣慰书》以答。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王阳明在龙场驿讲学图

“某得罪朝廷而来,惟窜伏阴压幽谷之中,以御魍魉,则其所宜。故虽夙闻使君之高谊,经旬月而不敢见,若甚简伉者。然省愆内讼,痛自削责,不敢比数于冠裳,则亦逐臣之礼也。使君不以为过,使廪人馈粟,庖人馈肉,圉人代薪水之劳,亦宁不贵使君之义而谅其为情乎!自惟罪人,何以可辱守土之大夫,惧不敢当,辄以礼辞。使君不复以为罪,昨者又重之以金帛,副之以鞍马,礼益隆,情益至,某益用震悚。是重使君之辱,而甚逐臣之罪也。愈有所不敢当矣!使者坚不可却,求其说而不得。无以,其周之乎?周之亦可受也。敬受米二石,柴、炭、鸡、鹅悉受如来数。其诸金帛鞍马,使君所以交于卿士大夫者,施之逐臣,殊骇观听,敢固以辞。伏维使君处人以礼,恕物以情,不至再辱而可矣。”——王阳明《谢安宣慰书》

王阳明“知书明礼”,虽受贬谪,仍以朝廷“王臣”自居,摆正位置,但又担心因自身倨傲,伤及水西安贵荣顺服之意,削弱土司首领对朝廷的认同,拉大中央政府与地方土司首领的隔阂,故而受其援助,撰写书信感怀答谢。这一行为一方面体现了边疆彝族土司首领亲近汉文化精英、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企慕。另一方面也带有中央权力对地方行政的渗透和边疆土司对中央政府的依附。当然也不乏安贵荣对明朝王权的敬畏、明朝谪丞的亲媚和对王阳明才学的欣赏。

王阳明二撰《与安宣慰书》:以明朝王权威慑安贵荣服从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王阳明龙场悟道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安贵荣骄纵,因参加征讨贵州香炉山(今贵州省凯里市)“苗民叛乱”有功,加封为贵州昭勇将军,被升职为贵州参政,他认为封官小了,心中不快,想要更大的官爵,同事还借机“乞减龙场驿”,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侵损明朝国家利益。这件事上报朝廷,兵部讨论没有结果,王阳明知道此事后,立即致《与安宣慰书》,为他分析要求升官和减驿这两件事的利害关系。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王阳明龙场悟道地点:阳明洞(余岚 摄)

“夫驿可减也,亦可增也。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所云奏功升职事,意亦如此。使君为参政,已非设官之旧。……夫宣慰守土之官,故得以世有土地、人民,若参政,是流官也,东西南北惟天子所使。……由此言之,虽今日之参政,使君将恐辞去之不速,又何求进乎?”——王阳明《与安宣慰书》

王阳明针对安贵荣的矛盾心理和困惑,及时致以书信,从明朝治理体系能力建设角度,说明增驿、减驿和设置宣慰司是朝廷的权利,朝廷给你封官贵州参政,就要听从天子号令,归其所使,言中之意凸显朝廷的权威和威慑力,制止安贵荣的升职和减驿的请求。

王阳明三撰《与安宣慰书》:劝安贵荣遵制履职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明朝征召西南土司军队用于平定叛乱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苗民阿贾、阿礼作乱,朝廷命令安贵荣领兵征讨,安贵荣“三檄始出”,在洪边打败作乱属将阿麻后,便悄悄撤兵,消极履行奉调与征、保境安民义务。并趁机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诏令自己去安抚,在安抚过程中引诱阿朵等聚众二万人作恶作乱,消耗当时管理水东地区的宣慰同知宋然的势力,并试图侵并邻司的土地,影响贵州水东地区的稳定,甚至动摇明朝在贵州水东地区的统治。王阳明知道此事后,再次撰《与安宣慰书》。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水西土司军队作战图

“阿贾、阿札等畔宋氏,为地方患,传者谓使君使之。此虽或出于妒妇之口,然阿贾等自言使君尝锡之以毡刀,遗之以弓弩,虽无其心,不幸乃有其迹矣。始三堂两司得是说,即欲闻之于朝,既而以使君平日忠实之故,未必有是,且信且疑,姑令使君讨贼。苟遂出军剿扑,则传闻皆妄,何可以滥及忠良?其或坐观逗留,徐议可否,亦未为晚,故且隐忍其议。所以待使君者甚厚。既而文移三至,使君始出。众论纷纷,疑者将信,喧腾之际,适会左右来献阿麻之首,偏师出解洪边之围,群公又复徐徐。

今又三月余矣,使君称疾归卧,诸军以次潜回,其间分屯寨堡者,不闻擒斩以宣国威,惟增剽掠以重民怨,众情愈益不平。而使君之民罔所知识,方扬言于人,谓宋氏之难,当使宋氏自平,安氏何与,而反为之役。我安氏连地千里,拥众四十八万,深坑绝坉,飞鸟不能越,猿霖不能攀,纵遂高坐不为宋氏出一卒,人亦卒如我何?斯言已稍稍传播,不知三堂两司已尝闻之否。使君诚久卧不出,安氏之祸必自斯言始矣。

使君与宋氏同守土,而使君为之长,地方变乱,皆守土者之罪,使君能独委之宋氏乎?夫连地千里,孰与中土之一大郡?拥众四十八万,孰与中土之一都司?深坑绝坉,安氏有之,然如安氏者,环四面而居以百数也。今播州有杨爱,恺黎有杨友,酉阳、保靖有彭世麒等诸人,斯言苟闻于朝,朝廷下片纸于杨爱诸人,使各自为战,共分安氏之所有,盖朝令而夕无安氏矣。深坑绝坉,何所用其险?使君可无寒心乎?且安氏之职,四十八支更迭而为,今使君独传者三世,而群支莫敢争,以朝廷之命也。苟有可乘之衅,孰不欲起而代之乎?然则扬此言于外,以速安氏之祸者,殆渔人之计,萧墙之忧未可测也。使君宜速出军,平定反侧,破众谗之口,息多端之议,弭方兴之变,绝难测之祸,补既往之愆,要将来之福。某非为人作说客者,使君幸熟思之。”——王阳明《与安宣慰书》

王阳明再次撰写书写致安贵荣,调和朝廷与地方土司首领的冲突,宣示明朝中央权力,强化国家认同,使得“贵荣之世,不敢跋扈”,劝导安贵荣遵制履职,审时度势,平息水东与水西的事端,维持了明朝在水东和水西地区的统治。安贵荣在阿朵等人识破了自己的小算盘后,报告朝廷官军,安贵荣害怕事情败露,及时出兵帮助朝廷平定了叛乱。

王阳明撰《象祠记》:赞扬贵州水西各族忠厚淳朴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虞象的金身塑像

“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兄弟,象曾多次设计陷害舜。舜继位后,以德为本,感化了象。象终于也成为一位明君,惠泽一方,为世人所敬仰,于是历朝各地纷纷建立象祠。不料唐代把全国所有的象祠毁灭殆尽,只有水西保留了象祠。世道变迁,战火不断,水西九龙山上的象祠也废墟一片、荒草狼藉。

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安贵荣继任贵州宣慰使,重建象祠。建好象祠后,安贵荣请与自己交情深厚,并且与水西民族结下深厚情谊的王阳明先生作文记之,王阳明为奉劝说安贵荣不良之心和感谢援助之情,欣然写下了《象祠记》。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重建的象祠(位于贵州省黔西县素朴镇)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王明明《象祠记》

《象祠记》以唐人毁象而黔西奉祀象的史实,赞扬了水西各族人民的忠厚、淳朴及豁达的胸怀,借象的形象用儒家道德伦常对水西地区和水西各民族的影响,强化边疆土司首领对大明朝廷的认同。王阳明先生在《象祠记》中提出了“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的著名论断,既用儒家道德伦常的精髓劝说安贵荣莫有不臣之心,也宣扬了他的“性善论”、“致良知”等哲学思想。

结语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中国阳明文化园全景(位于贵州省修文县)

明朝正德初年(公元1505年),王阳明罪谪贵州龙场驿丞,不仅通过“龙场悟道”完善其哲学理论,还通过其人格才学和明朝官员的身份被水西彝族首领和各族的认同与接纳,撰与安贵荣的《谢安宣慰书》、《与安宣慰书》(两次)和《象祠记》,规劝安贵荣莫有不臣之心。以明朝王权威慑、中原文化正统和赞扬水西各族人民的忠厚、淳朴及豁达的胸怀为出发点,强化边疆人民的国家认同,维系明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权威,抑制地方势力膨胀,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稳定了明朝边疆局势。可谓“一书能抵十万兵”。

参考资料

1. 王贵明,王继超.水西简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第2版.

2. 彭福荣.国家王权慑服与土司利益博弈[J]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02期.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王阳明贵州“三书一文”,成功解决明朝中央与边疆权力博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明朝   贵州   边疆   王权   正德   深坑   贵州省   使君   土司   中央政府   朝廷   首领   公元   权力   中央   地区   地方   旅游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