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导语

土司制度在贵州产生到完全消亡,前后延续了700多年,使贵州积淀了深厚的土司文化,也遗留了宝贵的土司建筑。各土司家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组织兴建了众多风格迥异、规模不一的土司建筑,这些土司建筑曾用于政事管理、军事防守、宗教祭祀、墓葬、百姓日常起居等,成为了贵州土司时代重要的文化符号。贵州土司建筑遗存,是贵州土司制度的产物,既是一部贵州土司制度的兴衰史,又是一部贵州的断代史,与贵州土司制度的发展演变消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明代贵州四大土司

在元代,贵州境内设有大小土司300余家,其中水西安氏土司、水东宋氏土司、播州杨氏土司和思州田氏土司势力最大。安氏世居水西,率彝族48部,其领地大致为今毕节、大方、水城、纳雍、织金、黔西、金沙等地,势力大时扩张到修文、清镇、平坝、普定等地,遂有水外六目之地。——《贵州通史》

贵州地处西南地区,世居着汉、苗、彝、布依族等18个少数民族,在元、明、清三代,曾有多家土司,其来源广泛,族属多样。播州杨氏土司境内设有安宁宣抚司,以及黄平、草塘2安抚司,余庆、真州等7长官司,而思州宣抚司先后设置20家长官司,在明代贵州共设有228家。

尝考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司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天顺末,许土官缴呈堪奏,则威柄渐驰。成化中,令纳粟备振,则规取日陋。孝宗虽发愤厘革,而因循未改。嘉靖九年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其间叛服不常,诛赏互见。——《明史》

土司制度在贵州土地上施行700多年,它接续了唐宋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元代,完善于明朝,衰落于清代,残存于民国,彻底消亡于新中国建立的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土司制度成为了贵州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政治制度。从土司制度在贵州土地上的产生到完全消亡,前后延续了数百年,使贵州积淀了深厚的土司文化,也遗留了宝贵的土司建筑遗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认识土司文化,就无从读懂贵州历史,不了解土司建筑遗存,就很难真正弄懂贵州文化。

大屯土司庄园建筑整体形制

贵州土司建筑遗存,是贵州民族建筑艺术的宝库,集中体现了当时贵州人民建设家园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成为了贵州土司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本文以大屯土司庄园为例,分析贵州土司建筑的形制与特点,看看大屯土司庄园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全景

大屯土司庄园坐落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东北隅的大屯彝族乡大屯村,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的赤水河南岸的崇山峻岭中,距毕节市约90公里。从历代庄园主人所遗诗集、文集考证获知,该庄园为奢崇明次子余保寿袭大屯千总时所建,初明“时园”。后彝族土司余象仪在此基础上改建成庄园,奢崇明十二代玄孙、黔西北彝族辛亥革命先驱余达父,对其逐年增修扩建,最终形成了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占地6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的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先后几次拨款维护,使其保存完好。是贵州乃至全国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建筑整体布局图

大屯土司庄园建筑群单体建筑的名称有门楼、碉堡、大堂、二堂、正堂、邃雅堂(又名洗心书屋、罂石精舍、双玉印斋)、祠堂(又名灵房)、客房、绣楼(又名闺阁)等,盖顶样式以歇山顶和悬山顶为主,抛物顶上青瓦翘檐,造型别致;台基用石料铺就,略高出地面,墙垣用青砖砌成,高约三至五米,形状前圆后方;建筑架构多为木质结构,承重处以青砖砌成,并缀以图案,布局以三条主线为建筑轴心,其中中路为庄园建筑布局的核心。

整座庄园坐东南向西北,依逐次升高的山势而建,逐级升高略成长方形,面临低平台地,总体建筑呈现三层台阶布局,各相邻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中路依次为面阔5间的大堂,对厅(二堂)、正堂。大堂建于2米高的台基上,占地面积225平方米,雄伟挺拔,蔚为壮观。上设藏砚楼,前、后、右三面设回廊,右面为歇山顶,左面为悬山顶。对厅及正堂均为悬山顶,前后设廊。正厅后面设梯式三级花台,种植花草。左路依次为轿厅、西华园、祠堂。其后与中路相同。祠堂面阔3间,三面设回廊,歇山顶。祠堂系二重檐,园中设双环亭鱼池,池上横卧风雨桥,桥上设飞栏椅,鱼池两侧各有长方形花坛,植四季花木,园中小桥、回廊、漏窗、隔扇相互联系,依势起伏,玲珑别致,严谨大方。右路依次为客房、东花园、仓房、绣楼,东花园也称亦园,园中砌有3个花池种植花草,客房面阔3间,绣楼上下2层面阔3间,均为悬山顶,四周设回廊,楼上是女眷刺绣、玩乐之地,其后亦与中路相通。土司庄园建筑外围主要有围墙、门楼、土石碉堡,现从门楼、土石碉堡入笔渐入庄园内部,窥看整个庄园各个建筑全貌。

一、门楼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门楼

门楼位于大屯土司庄园建筑群的西南角,朝向西北。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悬山顶,抛物顶青砖翘檐,木构采用木榫相接,前檐木构采用吊头木样式,颇具彝族特色,木质材料全用生漆漆面,颜色呈黑。大门对面设有挡风墙,墙面为青砖砌成,墙檐歇悬山顶,青瓦铺盖,下部用石灰抹面,呈白色,再下设有望孔和机械射击孔。门楼的主要功能是大屯土司庄园连接外界主要通道,代表土司庄园主人的“门面”,即反映主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和经济水平。总的来说,大屯土司庄园整个门楼高大结实,给人以戒备森严之感。

二、土石碉堡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土石碉堡

土石碉堡位于庄园周围围墙上,高约10米左右,原有六座,现仅存西南角门楼附近一座,建筑整体为土石结构,悬山顶,青砖垛脊。土石碉堡内壁仅用粗糙石灰材料糊墙,外墙面设有望孔和射击孔,靠院面设有木质方窗、木门;土石碉堡的功能主要在于军事方面,据庄园管理员介绍,六座土石碉堡过去曾常年驻扎兵丁上百人,监视放哨,用于保证整座庄园的安全,由此可见土石碉堡在整座庄园建筑中的重要意义。

三、大堂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大堂

大堂位于庄园內三路三重建筑布局中的中路第一台,屹立在三米高的石阶上,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南北两侧门窗生漆漆面,呈黑色,青瓦盖顶,东面为悬山顶翘文角,西面为歇山顶无翘角,窗户、斜撑采用回纹花雕刻装饰,室内地面用平石铺筑,室内望板无平顶,为山顶木架结构,木榫相连,结构牢固。支撑整个建筑的木柱皆用石质柱础,柱础刻有花卉、蝴蝶等图案,东面相绕的回廊是当年一般人员进出的通道,大堂內后壁正中央为月圆形门,在庄园统治时期是常关闭的,只有庄园主人进出及与庄园主人同等级以上的人进出才开圆形门。大堂是庄园统治家族把辖境内犯事部民拘到“官房”处理案件及庄主与头人管家们议事的办公场地。它统领着整座庄园的威风势力,也渗透出土司家族的奢华和威仪。

四、二堂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二堂

二堂,是庄园三路山重逐级抬高建筑群中中路第二重,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歇山顶,青瓦垛山形宝顶,南北两侧木质门窗生漆漆面,呈黑色,东西两侧有风火墙与正堂相连,形似四合院,前院窗为长方形小方窗,后院窗为环形雕花窗,屋内地面用平石铺筑,室内望板无平顶,为山顶木架结构,木榫相连,除中轴线门道外,其他门都开向正厅,与正堂同一院坝,当地人习惯称为对厅,外人下属不能随便进入二堂,是用于接待至亲客人的地方。

五、正堂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正堂

正堂,是庄园三路三重逐级抬高建筑群中中路第三重,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歇山顶,青瓦垛山形宝顶,南北两侧木质门窗生漆漆面,呈黑色,刻有回形花纹装饰;东西两侧有风火墙与二堂相连,形似四合院院坝,西侧墙面为半歇山式样式,并开有三个正方形方窗,这一样式在中国古代建筑构造中并不多见,独具特色。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正堂西侧墙面为半歇山式样式

室内平石铺地,望板无平顶,为山顶木架结构;斗拱、斜撑等木质建筑构件雕刻图案中有祥云、花卉等图案,台阶、柱础等石质建筑构件刻有动物、祥云等图案,正堂是庄园主家人的生活起居室,其后有种植花草的三级花台。

六、轿厅形制

轿厅位于大屯土司庄园内门楼一侧,是庄园布局三路三重左边轴线第一重建筑,轿厅建筑较其它建筑矮小,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建筑构件中没有图腾纹饰类的雕刻,体现了当年“官家”与部民,主与仆的等级关系。相连的小房间是轿夫和换班兵丁们的休息房,轿厅是庄园历代主人的交通工具“轿子”停放的地方,至今轿厅内仍留存有当年庄园主人的轿子。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轿厅摆放的轿子

在土司制到封建庄园主统治时期,专为庄园主抬轿的轿夫徭役户就有十六户彝民,他们家的生活来源是“夫役地”,土司庄园授与世代为其服役抬轿的十六户百姓约计山地200余亩,田8亩,荒山柴地200余亩(今大屯彝族乡大河村下关,坪子村民组一带)。

七、读书堂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读书堂外交

读书堂也叫邃雅堂,庄园第十一世主人余达父亦冠名读书堂为遂雅堂。“邃”为深远之意,邃雅堂匾牌中提到“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是庄园布局三路三重左边轴线第二重建筑,建筑主体为木结构,并排三间,歇山顶,室内平石铺地,望板无平顶,为山顶木架结构;四面木墙门窗生漆漆面,呈黑色,刻有回形花纹、虎等图案装饰;屋内装修亦以生漆漆面,墙上挂有邃雅堂牌匾。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邃雅堂牌匾

匾文如下:昔友人葛正父尝以矜露二字规余,余曰:矜者,养之不深也;露者,积之不深也。若其深之,无所谓矜与露矣。爰取从心深邃之谊,顾其读书堂曰邃雅堂。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之深心也”。易系卦传曰: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亦孔子之深心也。嗟呼!丁此天造草昧经纶甲坼之时,养之不深,耀其剥而漓也;积之不深耀其挹而竭也。名斯堂曰邃雅,所以自警,且不忘良友之箴,而抑余之深心。

并挂有字画,摆设有木桌、木椅等家具,邃雅堂是庄园主人会见笔友、贵宾及写诗作词的地方,亦是是清代余氏一门诗人的诗作主要诞生地。

八、祠堂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祠堂外景

祠堂位于庄园布局三路三重左边轴线第三重建筑,为二重檐悬山顶,面阔三间,建筑结构为木质结构,门窗、柱础皆雕刻有花草、祥云装饰,四周有回廊,屋前有双环魚池,上有风雨桥。室内墙面生漆装饰,地面平石铺筑,望板为木质平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祠堂摆放的“灵筒”

祠堂内供奉“灵筒”,既祖先的灵魂,灵筒上用彝文写有名字,“灵筒”是在举行祭祀仪式时由“布摩”制作, 用三四寸长的竹筒内装茅草根以代表祖灵, 用羊毛及红绿丝线分别捆扎妥当, 红线代表男性死者, 绿线代表女性死者,羊毛表示盖垫之物。祭祀仪式完备后交给主人家, 由“骂写”(彝族祭师)带队送往灵房。灵筒装入小篾箩或木制小格箱内, 供在祠堂的上方。非正常死亡而有后人的, 由“伍布布摩”(指专为非正常死亡者做斋祭的布摩) 念经, 然后通过正常斋祭, 其“灵筒”才能进入祠堂;青年男女夭折及无后嗣者不能置入祠堂供祀。祠堂祭祀一般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 通常是以一碗供饭, 一盘刀头肉。一壶酒供祭, 烧香焚纸, 鸣放鞭炮, 叩拜祈祷。

九、客房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客房

客房位于庄园布局三路三重右边轴线第一重建筑,为歇山顶,面阔三间,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东西两侧有风火墙相连,南北两侧木质门窗生漆漆面,呈黑色。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客房祥龙云纹宝顶

屋内地面平石铺筑,望顶望板无平顶,为山顶木架结构,宝顶、枓拱、斜撑、门窗等构件的图案雕刻有祥龙云纹、花草、蝴蝶和艺术化的虎头纹,客房是庄园主人招待客人就寝的居室。

十、绣楼形制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大屯土司庄园绣楼

绣楼位于庄园布局三路三重右边轴线第三重建筑(原庄园布局三路三重右边轴线第二重建筑仓房已毁),又称闺阁,为歇山顶双层建筑,面阔三间,阁楼小巧玲珑,为木质结构,檐脚有木质回廊,室内四周木质墙面皆用生漆漆面,望顶为木质平顶,地面用平石铺筑,门窗、柱础石及门窗多为牡丹、菊花、兰花等花草雕刻,雕花石刻精细别致。绣楼是历代庄园主人之闺女在丫鬟的服侍下生活和做女红的地方。绣楼没有其它的园门通道,进出人员只有经过庄园主人居住的正厅才能通达。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客房风火墙檐虎头纹图案

大屯土司庄园整个单体建筑通过风火墙、回廊、院子相连,各相邻建筑错落有致,各路厅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整座庄园三路三重建筑布局。

结语

贵州毕节市大屯土司庄园,在奢崇明次子余保寿袭大屯千总时始建,后经彝族土司余象仪改建为庄园,最后经奢崇明十代玄孙余达父,对其逐年增修扩建最终建成,再如白肇山土目庄园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渭河村,距城区77公里,始建时间在20世纪30年代末,系彝族余氏土司后人杨仲瑶所建,杨砥中兄弟先后改扩建贵州土司建筑遗存,它是贵州土司制度的产物,与土司制度的发展演变和贵州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屯土司庄园的修建大量吸收中原汉族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装饰,但也将南方传统建筑习惯和彝族特色的各种建筑技法融入到庄园建筑中。

参考资料:

1. 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毕节地区志·文物名胜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 《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第二卷)[Z].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3. 张廷玉等撰.明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4.

贵州土司文化的活化石:大屯土司庄园建筑形制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形制   土司   毕节市   贵州   青瓦   庄园   彝族   生漆   建筑   活化石   土石   碉堡   门楼   祠堂   探析   山顶   布局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