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坐落在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建成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因英宗赐名而得名。山门上有汉白玉横匾“敕赐智化寺”,“敕赐”意为皇帝御赐的寺名,“智化”寓意以佛的智慧普度众生。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该寺主要建筑自山门内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及东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寺内主要建筑物的屋瓦用黑色琉璃脊兽铺砌,虽经历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征。经橱、佛像及转轮藏上的雕刻,道劲古朴,艺术高超。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山门之内为钟鼓楼,分列东西,形制相同,黑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7.1米,下层为拱券门,单昂三踩斗栱,上层四壁为木障日板,四出门,单昂三踩斗栱。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钟鼓楼北为智化门,又称天王殿,黑琉璃筒单檐瓦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面宽13米,进深7.8米,单昂三踩斗栱,南北均为障日板壸门式门楣,南面门楣上悬华带匾“智化门”。殿前有石碑两座,殿内原有弥勒、韦陀、金刚等塑像,现已无存。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智化殿是全寺的主殿,殿内原有藻井精美绝伦,可惜在上世纪30年代初,寺僧将其与万佛阁藻井盗卖,智化殿藻井几经周折,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万佛阁藻井亦流入美国,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智化殿内原有三世佛塑像,1972年移至大觉寺大雄宝殿,现所奉三世佛是由大悲堂搬移过来的。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智化殿在智化门之北,为寺院正殿,黑琉璃筒瓦歇山顶,井口天花,面阔三间,宽18米,进深14.5米,重昂五踩斗栱,殿后有灰瓦悬山卷棚顶抱厦一间。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明间屋顶原有金碧辉煌的斗八藻井,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连同万佛阁的藻井,被寺僧盗卖至美国。殿内中央原有汉白玉须弥座,上供金漆佛像,左右各列罗汉10尊,北侧亦有佛像,现已不存。

坐南朝北,是智化寺的正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和两山以前供有汉白玉石须弥座,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坐像,均为木质漆金,惜现已无存。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藏殿是智化殿的西配殿,因殿内未设法座,只供有转轮藏一架故名。就目前所知,明代转轮藏只有四川平武报恩寺及智化寺两架,十分珍贵。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藏殿前有一株梨树,稍南又有一树海棠,是春天赏花的绝好去处,而秋天到此,还要再向后进一进院。这进院落里坐落着一座黑琉璃筒瓦庑殿顶的重楼,虽是一座建筑,上下两层却各有名字,下层因供有如来一尊及两尊胁侍菩萨,名曰“如来殿”。

如来殿因殿内供如来而得名,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昂单翘五踩斗栱,殿三面为砖壁,南面为隔扇门窗,东北、西北角有楼可上楼。殿前原有月台,后因积土被掩埋地下。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上层内墙隔扇上遍雕佛龛,内置泥制佛像9000余尊,故称“万佛阁”。万佛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上下层墙壁上遍饰佛龛,原置小佛像9000余尊,故上檐榜书万佛阁,但现佛像缺损很多。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中最高级的做法。古人穴居时,顶上开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以后出现房屋后仍保留这一形式。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纹饰样,所以称为藻井。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的北京智化寺至今已经历了560余年的沧桑风雨,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保存完整的四进殿宇堪称目前北京市内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一座集造像、佛经、壁画、音乐等佛教艺术为一体的禅林净土。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智化寺初建之时是明英宗时期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宦官王振, 山西大同 (今河北蔚县)人,早年入宫,接受教育。英宗朱祁镇当年被立为太子时,王振以东宫侍郎之职侍奉左右,与英宗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由太皇太后张氏及宣宗朝旧臣辅政,王振被任命为司礼监太监,深得英宗宠幸。据《明史·宦官传》记载“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帝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正是从正统七年开始,王振真正开始了无所顾忌的专权生涯,使明仁宗、宣宗开创的宽厚仁爱、繁荣昌盛的中兴局面转入到宦官专权时代。此后,太监汪直、刘瑾、魏忠贤相继步王振的后尘,对明代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智化寺数百年间香火不绝、法事不断,善男信女出出进进热闹非凡。直到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御史沈廷芳路过禄米仓胡同,见到智化寺“其后殿西庑,逆振之像,俨居高座,玉带锦衣,香火不绝。殿西檐下现有英宗谕祭之碑,褒其忠义”。沈廷芳曾经参与《明史》的校阅工作,熟知王振专权害国,“观览之下,不禁发指”。出于对宦官专权“渎乱朝纲”的憎恨,他上奏皇帝,请求毁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惩创”。这一奏议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批准。

此后,智化寺变得破败不堪,尤其在经历了1900年“八国联军”的拆毁,寺院建筑更是残败,往日神采飞扬的佛像蒙上了厚厚的尘土,参天的古柏被砍伐殆尽。民国时期,智化寺内的僧人只有靠出租房屋维持生计。日伪统治以后,寺内情况更加恶化,院内住着各种小生意人家,佛殿内经常停放棺柩,尘土垃圾、污泥秽水,狼藉满地。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1957年智化寺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整修智化寺。1961年,智化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成立。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全面整修智化寺。1992年,在智化寺原址上成立的北京文博交流馆(以下简称文博交流馆),其建馆宗旨是成为文博信息交流的窗口,包括北京地区博物馆馆际之间的交流、博物馆与民间收藏组织、民间收藏家之间的交流等等。围绕这些宗旨,北京文博交流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古老的智化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一座被皇帝赐名的宦官王振的家庙,因转轮藏和京音乐而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宦官   转轮   钟鼓楼   筒瓦   藻井   进深   殿内   山门   塑像   佛像   如来   正统   明代   琉璃   北京   皇帝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