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在民间习俗中,“药王”是人们对古代名医的尊称。因为时代的不同,“药王”所指的人物也不尽相同。春秋时期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东汉的华佗等人,因为高超的医术,被后人铭记,后来这些名医不断被神化,最终演化为“药王”,人们还设庙祭祀他们,这些庙统称为药王庙。

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药王的说法向来多种多样,比如尊称神农氏为药王,因为他曾经尝百草,为医药的开山鼻祖。

佛教则指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他们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双双修成菩萨,被尊为药王和药圣。佛陀曾对弥勒佛预言他俩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民间更多地尊称孙思邈为药王,陕西耀县的北五台山被称为药王山,就是因为孙思邈曾隐居于此,后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药王山庙会。

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北京也有药王庙,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老北京内城及城外大约有大小药王庙10多座。分别坐落在东直门内16号、西皇城根24号、旧鼓楼大街北、崇文门外东晓市街、海淀黄庄、西便门外三里河等处,其市郊区也有不少,比如平谷凤凰山药王庙,丰台看丹药王庙等,这些庙宇大多为明清年间所建。

明清时期,北京城内和近郊加起来有十几座药王庙。从城内的药王庙来说,最为著名的要数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四座药王庙。经过数百年发展,其中南药王庙保存至今,东药王庙仅存复建的山门,而西药王庙和北药王庙则踪迹难觅。但从一些文献记载中还是能够一窥当年这些药王庙的模样。

1、东药王庙

东药王庙位于原东直门内大街46号,明代属积庆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据明代沈榜所著《宛署杂记》记载,此庙系“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太监冯保建,上赐额普济药王庙,内庭施药于此”。庙中有石碑,《宸垣识略》中记载:“福世药王庙在东直门内街北,明万历有御制碑”。

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据史料记载,东药王庙也叫小药王庙,庙基并不大,山门左右有钟鼓楼相对,钟楼悬挂刻有“敕建福世普济药王庙”铭文的大铜钟。

庙内原有三殿,前殿供奉释迦牟尼;中殿是药王殿,供奉伏羲氏、神农氏,并有张仲景、华佗等配祀;后殿是两层楼式佛殿,供奉观世音菩萨、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等。到20世纪40年代时,这座药王庙内还有道士住持,至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诞辰时,有很多香客前来,香火非常旺盛。

庙前还有庙市,每月初一、十五开市,庙内外都是小商贩,《宸垣识略》记为“市皆妇女零用之物”,想来也是挺热闹的。

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圣诞,照例要在庙内举行盛大的“药王会”,庙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庙内外均有小商贩,大多是卖酸梅汤,汽水等清凉饮料。进入民国后,东药王庙逐渐冷落下来,到了解放前夕,东药王庙内也只有一个住庙的道士白贤珍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药王庙彻底改变了模样,那口大钟最终被移至大钟寺的古钟博物馆陈列,算是有了不错的归宿;而庙内中殿以后都辟为民居,中殿以前的房屋后来开成饭馆,变成餐饮街的经营场所,明代石碑也早不知去向了。

在东直门内危房改造中,此庙大部分建筑被拆毁,只剩一座山门,后也因雨水浸泡和地基不稳而倾屺倒塌。有关部门专门查找资料,按原样重建,使之成为楼房林立的东直门内大街的一个景观。

2、西药王庙

西药王庙位于西皇城根24号。为明代大太监魏忠贤所修,庙坐东朝西,东临什刹海,万柳沿堤,风景绝佳。西药王庙原有山门,药王殿及配殿。正殿药王殿面阔三间9.2米,进深7.8米,大殿内供奉药王孙思邈。

殿前原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药王庙记》石碑一通,后庙废,此碑被文物部门保存,现存于五塔寺石刻博物馆。

北京城的药王庙,分东西南北四座,百姓祈福远离疾病国泰民安之所

北京南药王庙现已成为北京十一中的校园,曾经的热闹景象已经不在。

3、北药王庙

北药王庙位于旧鼓楼大街北部的西绦胡同,该庙建于嘉靖年间,庙坐北朝南,庙东有大觉寺、娘娘庙等古刹,庙的规模不大,只有山门和正殿,庙内原有清顺治年间大学士洪承畴书写的石碑两通。

北药王庙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但它的历史最为悠久。这座药王庙始建于嘉靖中叶。嘉靖年间北京城曾遭遇过严重的瘟疫,当时皇帝都亲自出马调制药方,而北药王庙正是在这次瘟疫前后建成的,这座庙宇寄托了当时京城百姓祈求健康、远离疾病的愿望。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圣诞时,这里依然有小规模的庙会,庙会上小贩卖的大多是一些日用品和妇女用品。到了民国年间北药王庙基本已被废弃,庙内建筑多数已经坍塌,解放后北药王庙为民居所用,现已踪迹难寻。

4、南药王庙

南药王庙位于崇文区东晓市街。占地20余亩。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为武清侯李诚铭所建。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天坛北有药王庙。”东晓市有“药王庙街”。

南药王庙是北京城中四个药王庙中规模最大的。其主要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传统的寺庙格局,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三进大殿,东西配殿等。据记载,山门外原有两尊大铁狮子,朱红山门额上刻有醒目的大字“敕封药王庙”山门内有一对特大旗杆。每年农历腊月开始至正月底,旗杆上便挂起大红灯笼。旗杆后有报时的钟鼓楼。

南药王庙共有三层大殿,第一层为药王殿,殿内供奉伏羲氏,神农,黄帝塑像。其左下方为药圣孙思邈,右下方为药王韦兹藏。两侧立有十大名医塑像。

东配殿供有马王爷和龙王爷,西配殿供奉月下老人。第二殿为玉皇殿,殿内供奉玉皇大帝。玉皇殿的配殿供奉九位圣母。第三层为三清殿,殿内供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在三清殿两侧有配殿,院内东西两边立三十余座石碑,碑文分别为建造各大殿及修缮时知名人士的题词和题记,可惜今天均已无存。

在三清殿正西,有一座二层小楼,楼上为唐明皇殿,楼下是关公殿。在当时,京城许多曲艺艺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都要来此焚香祭祀祖师爷,因为唐明皇被认为是梨园行的祖师爷。

药王庙东部的建筑也贯穿在南北一条轴线上。与山门并列平行的有一排临街罩房。面对罩房第一殿是吕祖殿,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其后有文昌殿,真武殿,在真武殿的后有一座戏楼,当时城南一带的士商、梨园、行会等祭祖时常来此举办堂会。戏楼北边是药王寝宫,两边还有财神殿,最后一层是一栋二层木楼。楼上供奉道教诸神,楼下存放祭神的用品等。

整个南药王庙占地二十余亩,各类殿房共近200间,凡用来供奉神像的殿房,建筑考究,都采用砖石结构,雕梁画栋,整个建筑既雄伟又庄重。南药王庙自始建之日起,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两日均有庙会,在明末清初的一百多年里,南药王庙香火极盛。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诞辰,从农历四月中旬开始,进香者、拜神者拥挤不堪,甚至挤不进庙门,于是便在庙外神路街设香池数处。到了清末年间香火逐渐冷落,但到此赶庙会的人却越来越多,庙外商贩云集,各种物品应有尽有。逐渐的,药王庙便形成了一个商贸市场,由此东哓市街便发展了起来,南药王庙还养鱼种花,曾经设过花市。

庙西为金鱼池,周围人家多以养金鱼为业。南药王庙的繁荣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前夕。解放后,东部庙宇多已经拆除,西部除山门和钟鼓楼外,主要的三大殿及配殿至今保存完整,为崇文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南药王庙现已成为北京十一中的校园,曾经的热闹景象已经不在。

北京药王庙曾今的繁荣已不在,仅仅留下的一些印记也只能在历史文献里寻找。我们只能从这些文字介绍里来了解它们的荣耀和过去。

岁月长河带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有些记忆还是会在心里留存。历史不能重来,但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借鉴历史,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钟鼓楼   晓市   北京城   配殿   京城   国泰民安   殿内   药王   山门   石碑   庙会   明代   西药   北京   农历   年间   疾病   百姓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