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二战是我国很多老人心中的痛,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对和平的渴望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大家现在所能享受到的和平都是当时老一辈人,用自己的生命给大家拼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原以为能够迎来一段时间安稳的发展,结果抗美援朝的爆发,让我国前线持续吃紧。原本在1950年开始进行的裁员运动,只能暂缓,并开始军队的扩充。

直到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战争才告一段落,我国才迎来了难得的恢复期。在战争结束之后,我国的军队负担太重,只能开始裁员。从1953年开始到1958年,我国用了5年的时间对部队进行精简,从原本的600万,精简到240万。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部队在进行士兵、军官安置时,非常发愁。国家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很多岗位处于饱和状态,根本无法满足上百万的士兵转业安置。只能转业到工厂里做工人,或是去农场当农民,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国家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算是另类的促进经济发展。

2018年的时候,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退伍军人信息采集普查,很多二战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老兵,带着赫赫战功重新走到大众面前。在当时我国的热点新闻大多是帮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兵找亲人,找妻子的等等。

女婿使计,巧诈岳父

当时在湖北有一个90多岁的老兵进行了一次普通的退伍军人信息采集表,却被女婿巧妙炸出了,自己辛辛苦苦隐藏60多年的赫赫战功。当时这位叫张文魁的老兵在填写登记表时,虽然在“立功受奖情况”中填写得无,孩子们对这件事情抱有疑惑但也没有深究。

因为在平常他们的父亲也从来不跟他们讲,自己当兵时遇到过的事情,也没有讲过自己经历过的光辉事迹。所以,孩子们一直以为他们的父亲就是一个比较幸运的普普通通的士兵,虽然没有获得过功勋,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活下来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直到第二年,张文魁的女婿帮岳父收拾家里物品时,意外发现了岳父一张年轻时的照片,虽然照片已经泛黄,但还是能清楚地看出,照片上身穿军装的岳父。为了知道岳父年轻时经历过的故事,就邀请到市作协的主席高飞前来。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高飞获得创作题材,一方面是想跟高飞配合找个对岳父的过去进行“巧诈”。在张文魁跟高飞的交通过程中,只承认了自己确实是一个老兵,对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进行深度交流。

直到女婿李令君对岳父使出”绝招“,”不是我们要了解,是组织需要为您这样的老兵做进一步登记,难道您连组织的话都不听了?“在女婿的”威逼利诱“下,张文魁从柜子里翻出了一块破旧的帆布。

同行的高飞一眼就认出了这块帆布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军队使用的降落伞的材质。但是更让他吃惊的是,布里包裹着的是大大小小数十个勋章。而张文魁却对这件事情闭口不提,并没有对家里的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情。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甚至连同床共枕多年的妻子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如果这次不是女婿搬出“组织”的大山的话,老人依旧不会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情。老人一生奉行“党让我们去哪,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的准则,女婿的“巧诈”对老人来说,却是一辈子都在实行的人生信条。

幼年丧母、少年当兵

张文魁老先生的经历,是当时很多老人年轻时的经历,可能经受的事情不同,但最后留下的伤害是一样的刻骨铭心。现在很多老人,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时候,也是风轻云淡。如果给他们一个可以回到过去的机会的话,他们一定会选择去当兵。

张文魁这个名字,是当时很多人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在长大之后可以在文场上夺得魁首,光耀门楣。在网上有很多对老人幼时经历的描写。老人是家里第6个孩子,他出生3天后就没有了母亲。哥哥们也因为困难的生存环境相继夭折。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张文魁的父亲,抱着妻子留给自己的唯一一个念想,既当爹又当妈。小时候张文魁最常听说的一句话是,你长大,咱们家也就好了。但是随着张文魁的长大,战乱的影响,让这个小家庭雪上加霜,根本没有像父亲对年幼的他说的那样好起来。

蛮横的日本,在我国境内横行霸道。长治市作为山西省产煤大省,一直被日军惦记着。当地很多的年轻壮实的男人都被,抓进矿场、煤场做苦力。一般被抓走了很少有人能回来。而张文魁的父亲,回来了也失去了胳膊。

看着父亲落下残疾,张文魁就只有一个想法,要把那些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要保护自己的父亲,保护自己的家乡。在1945年日本投降,我国经过多年的战乱,终于要迎来和平,但是部分地区的日本不服气,负隅顽抗还要挣扎。

年仅17岁的张文魁加入了当地组织的民兵队伍,奔走在各地的战场上,经历过救伤员、挖战壕、掩护正规军队作战或是在后方护送粮食。张文魁也因为做事认真被提拔为民兵队长。张文魁在战乱中成长,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1947年,解放战争陷入了焦灼阶段,张文魁所在的地区开始了招兵。张文魁不仅自己报名参战,还带着六个有经验的民兵对战士一起报名参军。与张文魁同行的6个年轻人经过了选拔,但是张文魁被拒绝了。

因为,张文魁是家中的独子,父亲又是残疾人。独子远行,父亲肯定担忧,而且父亲也需要照顾。当时的招募人员还安慰张文魁,在村里带领民兵也一样是革命干部。部队对于这个倔强一心想要当兵的年轻人上门劝说,但无奈张文魁自己坚持要去,父亲也支持,只能带着张文魁走了。就这样张文魁就成为了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硝烟四起,死里逃生

1948年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行动,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九纵队开始强渡黄河,强攻豫西。前期进攻非常顺利,轻松拿下15座县城,最后却在郑州遇到了“硬骨头”。在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九纵队到达之前,这块地区的战争就已经打得很艰难了。

据张文魁老先生的描述,他们当时打了两个多月,才拿下郑州。光俘虏就抓了上千人。郑州的胜利,对其他地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洛阳被解放了,开封的重要通道被封,国民党北逃,攻坚战瞬间转变成了追击战。

郑州的解放也是淮海战役的开始。而张文魁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抽调到部队首长身边工作,成为了负责保护首长的警卫员。这件事情对当时的张文魁来说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转岗,但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确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大家都知道,解放军跟国民党相比,确实有点穷。武器没有国民党使用的先进,连现在平平常常的大炮,在当时可是难得的好物件。国民党的仓促撤离,让解放军得到了一批难得的大炮,虽然部队也有大炮,却因为时间紧急任务重,还缺少大炮武器的操练,部队的炮兵技术参差不齐,对大炮的了解不多。

恰好这批大炮都是修一修还能用的武器,部队也舍不得将这批大炮就这样闲置,甚至废弃。就选了一批人前往郑州学习修炮技术,而张文魁因为头脑灵活,能吃苦,就被首长选中,前往专业院校学习大炮的修理技术。

于是张文魁就以炮兵的身份,跟着部队前往大江南北进行作战。而1949年的渡江战役的开始,也给张文魁苦学的炮兵技术,带来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一时间百万雄师横渡大江,在炮兵、工兵的配合下强行突破民国的的长江防线。

张文魁老先生在回忆这场战争的时候,眼前浮现这场战争的壮观场面,炮兵负责在江面上打烟雾弹,掩护部队过江。炮兵万炮齐发的状况,百万雄狮以势不可挡的冲击力,直扑长江南岸。那种壮观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心里防线瞬间崩溃,一时间,解放军南下势不可挡。张文魁也随着部队,越过长江,打上了江西上饶,攻破浙江、福建。广州、广西等地也顺利拿下。但是由于当时的解放军的扩展迅速,大炮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不小的困难。

当时解放军没有太多的汽车,连年的征战,马匹也不够用。在福建、浙江这种山地丘陵多的省份,大炮的运输就成为炮兵不少的负担。只能靠人拉肩抗的大炮,也被解放军战士们一个个搬上了战地。

抗美援朝,背井离乡

随着国内战争的平稳,在1950年我国刚对部队士兵进行了裁员,在10月份抗美援朝就开始了。抗美援朝的开始,让很多刚刚回家的年轻人再次背起行囊,出发抗战。而张文魁刚从上一场战场下来,就开始跟随着部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

上次只是在国内跟自己人打一打,但是这次是在国外跟美国这个世界大国在朝鲜掰手腕。在出发前,很多人心里都没有底。但是作为一个战士,保家卫国就是很多士兵刻在心里的最坚强的后盾。

抗美援朝很难打,在志愿军刚踏入朝鲜的领域,就遭到了美军的轰炸机突袭。这次突袭是张文魁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逼近。张文魁正在和战友一起拖拉大炮,南面低空飞过几架美国飞机,向地面投掷炸弹。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张文魁被炸弹爆炸的气浪推到,一块弹片险些插入张文魁的胸膛,幸好张文魁胸前挂着炒面袋子。高速飞过的弹片将炒面袋子和衣服瞬间划破,炒面和衣服的棉絮飞得到处都是,张文魁还好只是受伤,而刚刚还在交谈的队友却已经阵亡。

张文魁在鬼门关走了一朝,但好歹性命保住了,但有些人却永远回不来了。这次抗美援朝所经历的战场比之前在国内经历的任何一场战役都严酷。不仅要随时小心敌人的袭击,还要猛烈地朝敌人发起攻击。

随后在上甘岭战役中张文魁担任炮兵连的排长。白天要和战友一起攻打敌人阵地。晚上要配合抗道阵地里的步兵同志,进行子弹、水和食物等战略物资的运输。这一路困难重重,不仅要小心敌人机枪的严密封锁,还要小心照明弹升空被发现的危险。

根据张文魁的回忆,一次运用物资就会牺牲好几名战友。在晚上,到处都是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天黑看到不道路,就只能踏着尸体往上冲,很多时候冲着冲着,身后的战友就不见了。在这场战役中能活下来的,都是英雄。

现在回想起来,这场战役不仅是张文魁一生中最重要最高光的时刻,对所有在战场做出贡献的战士们来说,都是一辈子难忘的回忆。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张文魁所在的部队,记特等功4个、一等功34个、二等功63个。很多在小学课本上出现的英雄人物,都出自整个部队。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1953年的时候,张文魁被部队选派回国,在国内的军校进行重点培养。原本该是张文魁最能实现父亲给他的这个姓名带来的含义的时刻,但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张文魁却待不住了。他知道这次的机会难得,可能错过之后就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但是他还是想要回战场。他想要和战友们一起,为祖国的荣耀而奋斗。学校同意了张文魁的要求。张文魁返回战场后,成为了师部的参谋,主要负责炮兵方面的培训,成为了志愿军火炮技术方面的主干成员。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张文魁回到国内后,并没有选择留在部队发展,而是参加了国家的专业分配,去了那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在那里扎根发展,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组织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1955开始,军队从原来的400万,精简到了320万人。在这期间,很多战士都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脱下了难割难舍的军装,投身到新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开始新的发展,进行另一场“战役”。

张文魁就是其中积极响应的一员,在1985年,张文魁服从组织安排,从部队转业到艰苦的丹江口建设工地。当时我国成立还不到10年,全国各地到处百废带兴,很多基建工程都急缺人手。

需要大批人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艰难的奋斗,建设伟大的工程。当时跟张文魁一起出发的,还有他的妻子和8个月大的女儿。当时在哪里工作,就在那里扎根。这是很多投身工程建设者的真实写照。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张文魁也不例外。很多群众都生活在建设工地附近搭建的简易的草棚内,条件好一些的是毛毡棚。但是当大雨倾盆而下的时候,不管什么棚子,都只能接受雨水的洗礼。张文魁的女儿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大人还好,小孩怎么能承受住这种艰难。张文魁能做的就是在有效的环境中尽可能的疼爱女儿。每次张文魁都将女儿喜欢喝的汤,留给年小的女儿。每次的借口都是,“爸爸不喜欢喝汤”。

直到现在张文魁的女儿,每次盛饭的时候,都会交代家人,“咱爸不喜欢喝汤,多给咱爸盛一些饭”。这种不喜欢,说了一次就不喜欢了一辈子。生活虽然艰苦,但好在父母的疼爱,弥补了这些艰苦的生活。

直到1965年张文魁被调到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武装部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才好了点。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活中的意外总是不打招呼,就忽然而至。在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突然袭击。

回归平淡,不计功劳

在一次下乡中张文魁坚持和消防员一起出警救火。在途中发生意外,张文魁从火车上摔下来,伤到了大脑,生命一度垂危。张文魁的妻子是这样描述的“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医院下发了多次病危通知书,单位和家人都把棺材准备好了,好在后来挺过来了。

九旬老兵深藏功名,隐藏身份60载,女婿“巧诈”才公布赫赫战功

这次受伤,对张文魁的日常造成了不少的麻烦。虽然生命没有了威胁,但说话迟缓,思维能力变弱。很多朋友劝张文魁,办理病退手续,以后就不用上班了,歇着就行。但是张文魁没有这么做,主动向组织提出上班申请,希望组织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

组织也劝过张文魁,让他回去好好休息。但张文魁说,他虽然身体不好,但也做不到,整天在家里,吃国家的,花国家的。还没有到不能自食其力的地步,就能一直为国家效力。于是张文魁就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局大礼堂,当管理员,这一当就是一辈子。

跟张文魁工作了好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张文魁还经历过一段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直到女婿“巧诈”岳父,才将那些光彩熠熠的功勋章重见天日。这段经历发到网上后,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和国家的关注,在2019年,张文魁成为湖北省的“中国好人榜”但是不幸的是,;老人年纪大了,在2020年就因病去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女婿   丹江口   战功   炮兵   郑州   岳父   功名   大炮   战役   解放军   部队   父亲   老人   身份   战争   组织   我国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