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战争时期,很多青壮年告别家人,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经历九死一生的战争,保护着自己的国家。

战争让很多年轻人客死异乡,很多烈士的家属不远万里踏上了寻找家人的路途,有些人可能寻找一辈子都没有结果,但家人还是固执的坚持一生,只为了那微弱的可能。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甚至很多人经过几辈人的寻找,只为看看,自己惦记了一辈子的那个人。四川一个老人,苦寻儿子38年,再次重逢时,父亲已经是耄耋之年,儿子已经在烈士陵园沉睡多年。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86岁老人,千里迢迢寻找儿子的故事。

想要当兵的农村娃

这个寻找儿子38年的老人叫蒲运海,是四川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老人年轻时生活得很苦,从小没有父母,靠着村里的百家饭长大,还好勤劳能干,幸运的娶妻生子。

如果没有不幸发生的话,蒲运海应该会跟妻子儿子一家四口,普通幸福的生活一生。可惜没有如果,在蒲运海的小儿子蒲仕平出生不久之后,蒲运海的妻子就因病去世了。

蒲运海怕两个孩子受委屈,愣是一辈子没有另娶,一个人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地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蒲运海为人老实,一生相当的平凡,因为蒲仕平没有母亲的缘故。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蒲运海更是尽可能地宠爱小儿子。两个儿子在蒲运海的照料下慢慢长大成人,蒲运海看着两个顺利长大成人的孩子,心里更多的是喜悦的烦恼。

让两个孩子结婚成家,成了蒲运海当时最大的事情。从小一个人孤零零长大的蒲运海比普通人更加的希望有家有室、儿孙满堂,觉得自己一辈子的辛苦都是为了儿子,更是觉得相当的值得。

长大的孩子,对世界拥有了自己的看法,没有小时候的乖巧挺好,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对未知的事情充满了探索欲。没怎么经过离别的小儿子蒲仕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像红军一样征战四方,保家卫国。

蒲运海对于儿子的这个想法非常的不赞同,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蒲运海对战争的抵触,不是没有经历过的战争的蒲仕平能够想得到的。比起儿子外出冒险,蒲运海更希望孩子能够在自己身边成家立业。

为了这件事情蒲运海跟孩子发生了争吵,态度强硬地拒绝了儿子想要当兵的想法。他不需要儿子成为多么优秀的人,只希望他能普普通通健健康康地生活一辈子。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但是年轻人如果不叛逆,还能叫年轻人吗?蒲运海强硬的态度,让蒲仕平越发地想要去当兵。因为这件事情,父子的关系一度十分僵硬。蒲仕平的哥哥在父子两人中间作调解人。

蒲运海虽然不舍得儿子去冒险,但都是从年轻人走过来的,哪能不知道年轻人的倔强。再加上当时中国已经很少发生战争了,所以蒲运海还是在大儿子的劝解下同意了小儿子当兵的要求。

蒲仕平入伍的时候,蒲运海亲自送他去了火车站,拼命地往儿子的行李中,塞各种自己舍不得吃的干粮和营养品。到了火车站蒲运海和看着兴致冲冲的蒲仕平,很多话都堵在嗓子眼说不出来。

只能叮嘱儿子,好好照顾自己,多往家里写信。父亲不善于表达,儿子也清楚父亲的不善于表达,知道父亲舍不得自己,自己也舍不得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可是自己还是想要走出这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蒲仕平跟父亲告别,登上火车,离开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蒲运海不舍地站在站台上,看着火车渐渐走远。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的分别,竟是永别。

提心吊胆盼儿归

蒲仕平胸前别着红花入伍了,他对自己新兵的身份非常的自豪,平时的训练也非常的认真。在新兵训练初期,蒲仕平时不时就往家里寄信,不让父亲和大哥担心自己。

蒲运海听着儿子在信中述说自己遇到的一切,有种儿子终于长大的感觉。蒲仕平积极训练,积极跟家中的父亲分享着自己在军营中的生活,认真训练的蒲仕平,每次训练的考核都是第一名。

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注意,为了蒲仕平未来更好的发展,推荐蒲仕平去军校深造。在军校中蒲仕平也没有放松训练,从军校毕业之后,蒲仕平被分配到112师,担任侦察连连长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蒲运海收到儿子升为连长的消息非常高兴,还时不时在村子里炫耀,而村子里的大家对自己看着长大的蒲仕平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也非常的高兴。

毕竟蒲运海是村子里很多老人照顾养大的,这些年蒲运海为了两个孩子的辛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大家都只有为蒲运海高兴,辛苦多年的蒲运海也算是熬出头了。

当兵的亲属,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战争了,虽然知道自己的亲人,在战争上是为了保家卫国,但是还是害怕亲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他们懂国家大义,知道战争的可怕,所以更害怕战争的到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耐住寂寞,好好发展自己的经济。总有些国家,想要借着战争获得更多的利益。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了。

蒲仕平主动申请去了前线,他想要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千里迢迢乘坐火车从四川奔赴云南边境的战场。刚到达文山州砚山县的蒲仕平就收到前线的消息,火速前往河口支援。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蒲仕平一行人立刻开始急行军,在抵达河口坝是遇到了敌军,开始了激烈的对抗。蒲仕平等人占了上风,第一次上战场,完全不畏炮火,配合老练,看不出第一次上战场的紧张和不知所措。

蒲仕平所在的部队在战争中获得了多次胜利,胜利并没有使蒲仕平冲昏头脑,反而越发冷静。然而在一次刺探敌军情报时,蒲仕平所在的侦察连被敌军发生,遭到了敌军猛烈的打击。

虽然我军也作战勇猛,不怕牺牲,当敌众我寡,蒲仕平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在敌人的炮火中牺牲了。最后蒲仕平为了掩护自己的战友,被敌人俘虏后惨遭杀害。

蒲仕平的牺牲异常惨烈,在战斗结束之后,战友们想要将他的遗体埋葬,却连完整的躯体都找不到。最终,战友只带回了蒲仕平的部分遗骸,连同他的衣物一起安葬。

蒲运海由于长时间没能收到蒲仕平寄来的信件,非常担心儿子的安全。等不来信件的蒲运海开始向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打听儿子的消息。虽然处处碰壁,还是不断的寻找着。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直到蒲运海收到了儿子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那一瞬间,蒲运海心里的最后一丝侥幸,被这个消息扰乱的支零破碎。蒲运海慢慢地变得非常的沉默,经常盯着儿子待过的地方发呆。

没有人直到蒲运海在想什么,直到有一天,一直沉默的蒲运海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定去找儿子,即便是遗体,也要把儿子带回家。

固执父亲,苦寻38年

当蒲运海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村民试图阻拦,当丝毫没有作用。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战场还是一片混乱,部队拦住了想要上前线寻找儿子的蒲运海。

战火平息后,蒲运海多次找到有关部门想要去儿子的埋骨地看看,但是因为战乱的原因,牺牲的士兵不计其数,蒲运海没能得到儿子墓地的消息。

在几年后,部队寄来了蒲仕平的烈士证书,不识字的蒲运海捧着证书,看了很久,虽然他只认识儿子的名字。后来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没有儿子部队和战友的联系方式,寻找儿子又一次宣告失败。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之后蒲运海更是一个人踏上了寻找儿子的旅途,每到农闲时,就带上一些家乡的泥土,乘坐火车,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挨个寻找。

30多年过去了蒲运海始终没能找到儿子的墓碑,他一天比一天年迈,生怕自己在不知道的时候就去世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去世前,去看看儿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快速扩散,在2017年1月,经过众多老兵和爱心人士的接力寻找,终于在屏边烈士陵园找到了一座籍贯相同的墓碑,通过当地民政部门的核实,确定了这座墓碑就是蒲运海一直寻找的。

原来,但是流行简体字,标准的蒲字被简写成了“卞”。因为军人个人信息部位的残损或模糊,导致平子变成了正字。蒲运海寻找了38年的墓碑,在这一刻也划上了句号。

当年跟蒲仕平一起奋战的老兵并没有忘记长眠在云南的英雄,全国各地的参战老兵纷纷给蒲运海打去了电话,问寒问暖关怀备至。

父子分别38年再重逢,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儿子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蒲运海所在地的联谊会得知老人的心愿后。决定举行一次公益行动,阆中市在外的乡有赞助了此次的活动,免费用专车护送烈士们的亲属,前往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进行扫墓,

在2017年3月31日,爱心车队载着老人和亲属,从四川出发,行驶1300公里达到屏边,帮助老人实现了看望牺牲儿子的心愿。央视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蒲运海苦寻儿子38年也终于有了结果。不知道大家对四川86岁老人寻找儿子38年的事情怎么看?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烈士陵园   河口   耄耋之年   儿子   父亲   保家卫国   小儿子   敌军   墓碑   战友   父子   战场   年轻人   老人   事情   战争   消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