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三地委」三分区斗争回忆

第三地委、第三专署、第三军分区是同时成立的。地委书记是王一伦同志、专员李涛同志、军分区司令员王振祥同志。分区政委由王一伦同志兼,我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辽东三地委」三分区斗争回忆

辽东三分区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的草帽顶山


未到三分区以前,我在鞍山市任公安局长,是市委常委、社会部长。我军撤出鞍山时,我们撤到了七岭子,于1946年4月我奉命调到本溪。当时正酝酿建立三地委、三专署和三分区。辽宁省委书记白坚、省主席张学思、组织部长饶斌同志逐个找干部谈话。当时估计形势会越来越艰苦,我党我军决定在农村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应付日益艰苦、复杂的斗争局面。三地委就是考虑到当时的这个情况而建立的。三分区管辖范围有沈抚铁联合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县。

地委、专署、分区是以抚顺、本溪的干部和部队为基础建立的。考虑到这个地区是敌我必争之地,斗争将是残酷的。因此酝酿地委成员配备时,要求领导力量要相应地强一些、人数也多一点。地委归辽宁省委领导,不久,辽宁省委撤销,改属辽东省委领导。地委人员确定后,当时并未马上集中见面。直到敌军攻占抚顺,才将三地委的人员召集到本溪市。在本溪市委书记李力果同志的办公室内,召开一次会议,由省委书记白坚同志主持。出席会议人员记得有王一伦、刘子载、杨春茂、李涛、王振祥、张捷勋、王屏。会上宣布:地委由11名同志组成;书记王一伦,副书记焦若愚、杨春茂(兼组织部长)、刘子载(兼宣传部长)。常委:王振祥(分区司令员)、李涛(行署专员)、方华(民运部长)、王屏(社会部长)、张捷勋(分区副司令员)。委员:吴继周、汪之力。划定地区范围是:抚顺县(县委书记张澍)、沈抚铁联合县(县委书记吴继周)、本溪县(县委书记汪之力)、清原县(县委书记名字记不得了)、新宾县(县委书记刘曾浩)。会后不久,沈抚铁和清原县划归辽北领导。会后在本溪市停留了七、八天,大约在5月中旬到永陵正式组建三大机关。地委第一次会议(组建会)是在永陵一家四合大院召开的。为了使地委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在会上都各自做了自我介绍。

本溪失守后,敌人向辽东地区大举进攻。1946年10月初,在战争形势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向辽东省委第二书记江华同志要求回部队工作,得到省委的批准,调任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政治部主任丁铁石同志调离。这时焦若愚、任仲夷同志也相继调走,陈北辰同志调来任副专员兼公安局长。

关于部队的情况:当时分区所属三个基干团、三个县大队和分区警卫营。一团团长徐荣友,政委何德全;二团团长杨书明,政委赵尚红;三团团长张志超,政委陈法平。一团是由抚顺出来的,是三分区的主力,装备好,老干部多,工人成份比重大。这个团有1,800多人。二团是由本溪保安司令部和工人大队组成,工人多,约占80%以上。但组建时间短,工作基础弱。营以上干部多是老干部,连以下干部则新干部多一些。这个团约有1,200多人,装备也差些。三团是以沈抚县大队为基础组建起来的,约千余人,当时还有沈抚铁联合县大队、清原县大队、新宾县大队。分区警卫营营长叫刘逊德。这个营装备强,有重机枪连。

分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后来供给部、卫生部合并为后勤部。

1946年9月底10月初,地委在田师傅召开会议分析了形势。认为我分区面临着严峻形势。坚持敌后斗争,任务很艰巨、困难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条件是可以转化的。第一由于我们工作时间短,群众没有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对我党我军不了解,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所在。东北的群众正统观念很深,对国民党中央军抱有幻想,对我党我军不了解。但东北人民受日伪统治14年,苦大仇深,朴素的阶级感情还是有的。国民党中央军不用很久就会暴露出他们的真面目,群众也就会转变过来。因此,局面的打开,关键在于我们努力。当时确定,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基础上,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创建以三块石、苇子峪、草帽顶、平顶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坚持敌后斗争。第二、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国民党的主力,所谓王牌新六军和二〇七师,而我们的部队多是初建,没经过实战锻炼。可是,我们的部队中有相当数量的老干部,他们有战争的经验,部队有一定数量党员的基础,加上部队成份好,有批骨干,经过一段的磨炼是完全能够坚持下来的。第三、敌人虽然装备精良,气焰嚣张,但我们有开展与坚持游击战争的有利地形,有三块石、草帽顶、外三堡地区。这些地方都是抗日联军活动过的地方,对当地群众有很深的影响。并且我们有主力可依托。当然,斗争将是残酷的、长期的。要有长期坚持敌后的思想准备,要有正确的组织指挥,更重要的是地委班子要成为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

10月初,敌人分两路向我进犯,一路从本溪、草河口进攻安东(丹东);一路从抚顺向新宾、桓仁、赛马、宽甸进犯。
我们配合四纵队十师阻击敌人。部队作了动员,地方工作做了部署,经过充分准备,我四纵队在新开岭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全歼敌五十二军二十五师。这一仗,对稳定辽东的局势,坚持敌后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存实力,不久我军主力转移,三分区完全沦为敌后。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5月,是三分区斗争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斗争是空前残酷的。遗憾的是由于部队的变迁,原始的战斗记载很难找到了。总的讲,三分区是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坚持了敌后斗争,牵制了大量的敌人,消灭了不少数量的地主还乡团,还在抚顺救兵台歼灭了国民党二○七师一个正规营,而分区部队没有受到太大的挫折。

四团的失利是一个例外,辽东军区的电报翻译时出了差错,说红石砬子、牛毛坞有我十师主力,其实是敌人的主力,因此,四团的四个连及地委机关部分人员受挫。

在敌后游击战期间,分区是以县和团为单位独立活动。这时期抚顺县、本溪县坚持的比较好,地方也建立了两面政权。三团打得好,三块石根据地坚持的也好。新宾县是分区机关主要的活动地区,工作基础较好。有三分区这块根据地的存在,对主力部队向敌后穿插极为有利。1947年6月13日我军收复本溪。形势逐步好转,由于地方工作的开展,分区部队不断扩大。1948年初,王振祥、曹公和同志带走两个团,并以此为基础组成了独立三师。第二次我和李飞又带两个团组成一个独立师。第三次赵国泰又组成一个师。这些部队都是以分区的部队为基础组建的。

1947年冬,辽东军区在通化召开政工会议,介绍辽东三分区坚持敌后和三块石敌后斗争的经验。这次会议,分区的三团、抚顺县公安局长张荣轩都受到奖励。三分区坚持敌后斗争配合主力,创建沈、抚、本三角地区根据地,配合“四保临江”起了一定的作用,给主力部队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受到军区首长肖劲光、陈云、肖华、程世才、莫文骅的通令嘉奖。安东解放后,我和王振祥还单独向安东省委书记刘澜波做了坚持敌后斗争的详细汇报。

三分区所以能够在敌后坚持下来,是因为有党中央、辽东分局、辽东大军区的正确领导和指挥。地委领导也是坚强的、团结的、战斗的整体,上下一致,亲密无间,广大指战员坚定不移。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部队没有叛逃的。若不是具有革命的坚定性,是难以坚持到最后胜利的。

这个时期,仗没少打,开始零打碎敲,后来打些大仗。王振样同志那个师参加了辽沈战役。赵国泰率领的那个师参加了本溪战斗,我们那个师由陈金琀师长率领参加了解放沈阳东陵的战斗。这几支部队打得都很好,歼敌都在两个团以上。

作者:王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辽东   地委   宾县   清原   安东   分区   本溪   抚顺   抚顺县   敌后   我军   主力   部队   同志   基础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