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在冠县的东古城镇有一座东古城南村,在一所中心小学旁有一个村史馆,院外存放着许多老物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顺着中心小学往西走,穿过一座小桥,便到达了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中心小学也是依河而建,一旁的小屋旁还写着“冠县水利、造福于民”的字样。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这个村子共有三条东西大街,街旁树木林立,还有排水的沟渠。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街上有几座功绩碑,从那些捐款名单上可以看到,本村还有许多郎姓人士。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这里的街道十分宽广,出行便捷。一个陈旧的沙发上落满了许多叶子,这个冬天已经变得有些寒冷。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碑文上记载着一段历史:据历史记载,陶山(陶丘)以东有一地名——东古城,在春秋时期为晋国的冠氏邑。西汉平帝二年(公元二年)设置馆陶东古城为县城驻地,直至隋朝大业(公元606年)北徒35里北馆陶为馆陶县驻地。作为县驻地东古城历经数百年。依春秋资料考察,东古城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县城遗址东古城村于1961年按上级指令该村规划为两个单位,即古南、古北。

这个村子历史沧桑,年代久远,以前的路高低不平,居住零散。有个叫郎保兴的村支书带头做了规划方案,加上各级单位的支持,村子才得以规划成现在的村貌。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村中还有保留着一口历经千年的古井,名为八角琉璃井,当时村里有很多口井,而且井水甘甜,如今只保存了这一口井,井底已封存。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街旁遇见一位老大爷,也同我讲了关于这口井的故事,当时人们吃水用的工具还是木桶与扁担。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街旁还保留着几栋较为古朴的老房子,那时的砖墙和土墙都曾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宽广的大街上,偶尔遇见几个行人,村子和镇上也是紧挨着的,一处村口旁还保留着两个大墩子。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另一条大街上,再次偶遇了那位老大爷。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大坑是乡村独有的标志,一些散落的叶子也变成了一道风景。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有些老物件被闲置在街角。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隔着一道敞开的大门,遇见一位大叔家的玉米很有特点,刚好那大叔正在门口,便叨扰进院拍了两张照片。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行至最南面那条街时,一座小桥旁也立有一座功德碑。功德碑前还有一个沙发,一定有人曾坐在这里。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街旁有人正在放羊。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冠县乡韵·东古城南村

村子和田野挨得最近,地里的蒜苗都已长高。城市有城市的繁华,乡村有乡村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冠县   馆陶   晋国   古城   老大爷   功德   驻地   物件   小桥   村子   宽广   大叔   中心小学   乡村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