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 前不久听到一位宝妈说:

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前几天,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出不来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1、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

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当父母与孩子一起看电视时,他带儿子看电影,孩子会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父母就告诉孩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但孩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孩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这时父母就需要换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孩子:他是好人。这时孩子便会长舒一口气,满意了。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2、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1-3岁,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此时,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在胡闹。孩子有孩子的坚持。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才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说,也可以讲道理,语气温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够听懂,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其次,要少进行道德说教。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3、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当然,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少一部分孩子(大概10%)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会比较难养,脾气会比较暴躁,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剩余为中间部分。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方法,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关闭"掉,就更加谈不上良好沟通。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4、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

教你搞定家里的熊孩子

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样,这就给了他们理由要去和人沟通。而且,3岁以后,孩子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撒谎”,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孩子   这个世界   叛逆   情形   好人   成人   脾气   情绪   思维   想法   家里   道德   父母   衣服   能力   妈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