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族音乐学家的思考与实践:努力保护传统,在传统中延续我们自己

一位民族音乐学家的思考与实践:努力保护传统,在传统中延续我们自己

文 | 卢旸

世界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学在记录、分析与研究富于变化的世界音乐文化中产生,有着多样的理解与方法,也因此显得趣味盎然,成为音乐学研究中能够持续保持高活跃度的领域之一。“理论与方法,是每位学者在研究体验后得出的个人理解。”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张伯瑜长期从事民族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追求建构对音乐事项独特认知方式与方法,将近年来撰写的有关民族音乐学研究论文精选成“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文集,其中《音声内外的民族音乐学思考——实践篇》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思考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

在湖南省保靖县文化馆,土家族哭嫁歌的非遗传承人张清妹,在摄像机和前来采风的师生面前,把腰弯了下去,胳膊肘顶在大腿上,左手托住额头,脸埋在手里,表演哭嫁歌。哭嫁歌是土家族人婚礼中的音声景观,属于人生礼仪仪式中的组成部分。“那哭声,刚听时有些震惊,如此真情,再听时,便进入悲切的心境,继续听,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由于方言原因,张伯瑜听不懂她在唱什么,只觉哭声感动心肠。表演结束,张清妹抬起头,脸上挂满泪水,也是真的伤心了。如今,大部分婚礼已不再唱哭嫁歌,会唱的人也越来越少。哭嫁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场哭嫁歌表演是张伯瑜2016年暑假田野调查中的项目,他就此撰写论文《从土家族哭嫁歌看仪式音乐表演属性的变化》。这次田野调查除了保靖县之外,张伯瑜还走访了龙山、永顺、桑植、古丈等县市。

由于从事民族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张伯瑜经常到各地进行田野调查,被丰富多彩的地域性音乐文化所吸引,也为祖国有如此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而自豪。在几十年的民族音乐学习、教学与研究中,张伯瑜不断思考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积累了《京剧锣鼓牌子研究》《中国锣鼓乐的节奏构成》《音乐流变:传统音乐繁衍与消亡的内在因素》《中西音乐关系讨论中概念与内涵的错位》等百余篇文章。他选出几十篇方法论探讨和专题性研究的文章,整理成“理论篇”与“实践篇”两部文集。其中,《音声内外的民族音乐学思考——实践篇》于近日正式出版,收录27篇论文,分为“音乐及其意义”“音乐创作思维研究”“中西音乐关系”“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重返丝绸之路”“中国锣鼓乐研究”“印度音乐研究”“乐器学研究”等八个部分,“理论篇”将于明年与读者见面。

需要保护的一定是不合时宜的

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被大量引入中国。中国音乐从业者反思国乐的粗糙,开始了改革之路,经过不懈努力使传统音乐逐渐现代化,形成今天民族音乐的面貌。“采用西方专业艺术音乐来改造后,我们曾就中国音乐获得的所谓的进步而高兴,而现在又为深陷西方化而失去中国传统内涵而苦恼。”张伯瑜走访阿塞拜疆、伊朗等“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发现,这些国家也存在音乐西方化现象。西方专业艺术音乐已经传遍世界各地,与各种音乐发生着联系与碰撞,使世界各地的音乐产生变化,成为各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世界音乐文化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以口头传播为主,一种以乐谱为媒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大多介于两者之间,既有乐谱,又不完全依赖乐谱。乐谱只能提供一种记忆上的参考,并不能形成最后的完整作品。民族音乐学研究首要工作是在田野中录制音乐,然后用乐谱形式把音响记录下来。

田野调查中,张伯瑜采访非遗工作人员,听到最多的是困难。传统音乐没有市场,无论非遗工作者怎样努力,都不会有听众愿意听,没人听就没有经济效益,又有谁乐于学习、传承这样的音乐,传统音乐又怎样进行保护?“需要保护的一定是不合时宜的。”张伯瑜总结非遗保护中的原样保护与发展保护,提出“先保护和抢救,后利用和发展”的原则,即利用数年时间,把传统的东西调查清楚,尽可能地恢复消失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利用和发展的问题。

在传统中延续我们自己

从小跟随音乐学院老师学习的张伯瑜,曾把音乐学院看作培养音乐家的惟一摇篮,而田野采风让他看到了河北“音乐会”、西安鼓乐社、山西山东吹打班……传统音乐从业者演奏自己独有的音乐,延续着传统的音乐传承方式。他发现,其实中国存在两种音乐系统和教育体制。一种是依托于城市的专业音乐,以先进文化的姿态占据高雅艺术的高台;一种是依托于农村民间音乐,以传统文化的姿态广泛播种在民间艺术的大地上。“虽然传统音乐的力量逐渐减弱,但是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艰难,很多民间乐社还存活着,在某些地区还越来越多。”张伯瑜在文章《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中指出,传统音乐与村落生活密不可分。

田野采风中,无论走到哪里,听到何种音乐,张伯瑜总能感觉到一种属于中国的元素和音乐品性,他称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在精神”。“田野采风把我们带到了各地‘俗文化’之中。它们具有显而易见的地方差异,在语言上常常使来访者有‘局外人’之感。然而,当我们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聆听不同的地域化音乐的时候,除了差异,似乎还能听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它们似乎既在声音之中,又在声音之外。”张伯瑜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地域化特征,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特别是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传统是一条河流”,音乐文化也在变化着。音乐学者像是传统音乐的医生,目的不是使民间传统音乐永生,而是努力保护它、延续它。“我们努力保护传统,在传统中延续着我们自己。”张伯瑜说。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民族音乐   音乐学院   土家族   保靖县   传统   锣鼓   乐谱   中国传统   田野   中国   学家   民间   努力   理论   方法   文化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