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在古城临汾人们都知道这里是尧都平阳,临汾城是一座“卧牛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卧牛城”的确切来历。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临汾市现存的古城墙雄伟壮观有不凡的气派,我们在欣赏这古城的时候顺便考究一下他的渊源与历史,也许更能品味她那远久的古文化韵味;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卧牛古城与现代建筑同框;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近前观看,城墙雄伟不凡,很有气派;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夕阳夕照光影如画;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卧牛”的形象成了现代临汾市的图腾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卧牛的形象;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临汾城年代久远,历经建新修旧,不断扩充,成为我国历史名城。据康熙四十七年自纂修的《平阳府志》和其他史料记载: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因城旧重筑。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再行修葺。其城周长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二丈五尺。城四边各建一门,东门叫武定门,西门叫和义门,南门叫明德门,北门叫镇朔门。城门外各建月城,俗称瓮城。城门之上和城的四个角各建有木结构城楼和角楼。另建敌台八座,窝铺九十七座。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又增筑东关城,呈半圆形,周长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两丈五,城上宽九尺。上设敌台八座,城开正门、小门共七座,但还是土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又重修,并增高三丈二尺,上宽一丈八尺,外包以砖,正门、小门、楼台皆增高广,新添角楼四座,敌台增至十七座。门七,东曰“望晓”,西曰“望射”,南曰“望薰”,北曰“望关”,东南角门二,东北角门一。此时,临汾城内城加外城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后经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临汾大地震和自然损坏,多次修复,但基本格局未变。从以上看来,临汾城从位置选择、结构造型到城墙建筑,都别具特色。

临汾城为何又叫卧牛城呢?民间众口纷纭,一说它东踞虎山,西盘姑射,汾流一线,绵亘南北,形如卧牛,故名“卧牛城”;一说古时临汾城里卧着一头金牛,时常晚上出来,给穷苦农民耕地,便把临汾城叫成了“卧牛城”;还有一说民谣唱道:“棒子须,西葫芦,卧牛城下卧牛出”,这就是说因临汾城墙内埋有卧牛而得名。说来也巧1977年10月,临汾地区糖业烟酒公司职工郭德金建房时,确实在东北角城墙上挖出一个石匣,匣中有一尊铁卧牛。这尊铁牛呈卧状,高脊梁,卷尾,腹部有铸接缝。卧牛是生铁(实心)所铸,系唐代铁器,身长43厘米,角高30厘米,座长44厘米,宽31厘米。并有明朱洪武年间的碑记一块。铁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这大概就是临汾被称为卧牛城的见证,证实了《临汾县志》中“临汾城墙雉堞内则土壅卧牛”的记载。

在城墙中挖出的铁牛(复制品)

「山人行摄」111 你知道临汾“卧牛城”的来历吗

临汾城池始建于西晋,距今约1600多年。铁卧牛是什么时候埋入城墙之中,无从考证。出土碑记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样,修整城墙时,就从城东北角挖出过此铁牛;另谓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怀玉刻记,记载梁晋交兵时,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过此物,当时“以为祥”,便原封不动地将铁牛埋在原处。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后,当时亦认为是“退灭寇兵之祥”,便择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则是铁牛第三次出土。现在这尊铁卧牛已在临汾市尧庙展出。

行摄天下 静远山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临汾   铁牛   临汾市   平阳   敌台   角门   碑记   癸丑   角楼   周长   小门   山人   挖出   城墙   来历   公元   古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