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2寸旧照唤醒我的回忆


邓茂良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这是凌建祥战友送给我的2寸照片


1984年底,我们武警日喀则地区支队将我们12名1984年10月入伍的新兵(刘天祥、凌建祥、何万林,仝文全、付清友、周以能、冯尚武、朱信之、张知旺、杨晓清、邓茂良、【庄仕红】)分配到西藏定结县武警中队。


我们中队属边防大中队,当时将我们新兵算在一起大概有六、七十人(老兵还没有退伍,我们到部队后才开始进行当年的退伍工作)。记得那时候的退伍兵,有的当了七、八年兵,有的当了五、六年兵,最少的都是当了3年兵才退伍的。当兵这几年,很多人就一直在定结县,很少有人走出定结县去见世面或休一次假。在一个锅里,共同吃几年饭,战友之间的感情不可能不深厚。就是我们新兵到部队也与退伍老兵一起生活十几天、几十天,耳濡目染也会受到感染,对退伍老兵有一种深厚的情感,提起老兵的名字都有一种崇敬之心。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武警日喀则支队1984年10月入伍的新兵在新津观音寺合影


我们到县中队整个县城都没有电,更別说中队了。中队最多的文化活动就是到县里电影院看电影。到电影院看电影,也是中队官兵与县里干部群众接触、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二去的机会多了,中队官兵和县里的干部、群众就逐渐熟悉起来,遇有县里干部、群众需要帮助的,中队官兵都乐于帮助。为此,警民鱼水情在相互了解、帮助中凝结。有的藏族姑娘甚至爱上了我们中队的战士。


记得我们班的罗正权班长,因经常值班带中队官兵到县电影院看电影,被藏族放映员卓玛姑娘爱上,因部队条例有规定:战士不能在部队驻地谈恋爱。当兵五、六年又是党员的罗正权班长只好将自己的情感留存心底……选择退伍离开了定结县。


记得当时老兵退伍的头一天晚上,中队院内气灯或烛光照耀,欢声笑语不断,地方干部、群众都到中队营区向退伍老兵道别,藏族群众三三两两提着一壶壶青棵洒,带着哈达来给退伍老兵敬献哈达和敬酒,向退伍老兵告别……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


清晨,当退伍老兵将要乘坐支队派出的解放牌的货车时候,场面很是动人,叫人终身难忘——干部和退伍老兵之间、退伍老兵和退伍老兵之间、退伍老兵和没有留队老兵之间、退伍老兵和我们刚入伍的新兵之间,以及退伍老兵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之间大家都相互拥抱,甚至抱头痛哭……这是情感的真情流露,不是战友和退伍老兵缺乏应有的阳刚……这样的场面,至今都令我不能忘记。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


退伍老兵退伍后,我们同年入伍的新兵也逐渐成为了老兵。通过部队的培养教育,我们的文化、军事、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为了实现扎根高原的初心,我自觉地进行文化理论复习,准备参加部队的军校招生考试。战友们得知我准备报考军校的想法后积极支持,遇有公共义务劳动他们抢着替我分担,让我尽量抽时间多复习……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


中队领导为了让我有更多时间复习应考,还把我调到队部担任文书。中队排长王昌龄(我们的接兵首长)看我复习累了,常常还陪我打篮球。当然,王排长的军事素质在我们支队都是顶尖的,打篮球更是一把好手,无论如何我是打不赢他的。但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我提议“我们俩打全场,打到一方不能打为止”。于是,我不要命地跑动……终于,王排长让我同他打了一次平手。


1986年8月,我没有辜负中队领导和战友的厚望,顺利地考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都指挥学校。军校2年学成毕业,我又回到原中队担任排长(此时王昌龄排长已升任中队长调离定结县了)。我当排长时,中队不仅有88年、87年、86年、85年入伍的兵,我们同年84年10月入伍的兵一个都没有退伍(其中,何万林军校毕业分配到武警西藏总队二支队,刘天祥调到了武警日喀则支队机关,庄仕红病故到了日喀则烈士陵园),还有几位83年10月入伍的老兵没有退伍(这些老兵都是1989年5月份才开始陆续退伍的。也就是说:我们84年10月入伍的都当了五年兵)。我和这些老兵私人关系原本不错,但他们看我读了军校提了干也要想看我的行动……


我到中队担任排长前,定结县中队很多干部都陆续调离了定结县。我当上排长后,中队工作常常我在负责(说明:其实,武警日喀则支队从日屋派出所为中队调来一名干部担任副政治指导员。因副指导员要兼顾派出所工作,加之对中队工作不太熟悉,在中队住的时间极少,往往中队的工作我在负责)。我不仅能合理安排中队的训练,还与县里各部门相处融洽,并能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对自己要求严格,有时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早晨我比所有战友都要早起床,晚上要等除站岗战友外所有战友睡了后自己才睡觉。吃、住与战友一起,训练、学习、劳动处处率先垂范,因此赢得了战友们的信任。这里特别值得一提是,中队当时打篮球的整体水平很差——我到中队后重点抓了中队篮球队的训练。为提高中队篮球队的整体水平,训练、学习、劳动空余时间,我象钉子一样,训练、学习、劳动空余时间,我象G钉子一样,组织中队官兵发挥个人特长练习篮球技战术,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注重练习投篮命中率。两个月高强度的训练,就将一个沒有赢过全县任何一个单位的篮球队变成了全县所有篮球队联合都打不赢的篮球队。并将一名88年入伍的矮个子战友徐斌训练成了几乎百发百中主攻篮的篮球队员。与此同时,我为中队官兵撰写演讲稿,组织中队团员演讲并邀请县团委和县城内各单位团支部到中队观看县中队演讲等活动形式,展示中队团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


一系列列活动的开展,赢得了战友们的信任,地方团委也对中队团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县中队团支部被西藏自治团委评为"优秀团支部”。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


1989年1月,我与战友在乡下荣孔打柴禾时,有战友随支队派来为中队拉柴火的车到乡下对我说:“排长,快回中队。支队发电报让你接兵!"开始,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当我和战友装满一整车柴禾赶回中队时,就看到了支队发来让我接兵的电报,才确定战友说的是真的。也是这封电报,让我离开了这几十年来让我魂萦梦绕的定结县和我朝夕相处的战友。


记得我离开定结县接兵的早晨,数十名定结县的各族群众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消息,带着哈达、提着青稞酒前来为我送行……数十条哈达披在我的身上,藏族群众频频为我敬献青稞酒(今天,部队已经实行禁酒令。不允许喝酒)。同年战友凌建祥将他珍藏的一张2寸黑白照片并附着他的联系地址送给了我……我坐着支队派来为中队拉柴禾的解放牌汽车开始只觉得稍有不适,到了日喀则支队就有一种头痛欲裂之感,第一次感到了青稞酒的后劲。终于感受到了藏族群众的热情,并将这一份情珍藏在心灵深处。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到支队一打听,支队领导欧志良告诉我:这是支队对我工作的奖励……支队的这一决定,让我有了这难得的接兵经历。


我接兵后又在成都市新津观音寺训练新兵,回到武警日喀则支队就已经是1989年5月份。回到支队一打听,定结县中队的退伍老兵已经离开支队两天了——我没有留下他们的联系地址,很是遗憾。回到支队,支队又让我留在支队训练新兵。支队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支队又把我调到政治处。这样,我就没有再回定结县,与定结县战友的联系暂时就中断了。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杨建祥战友赠给我2寸照片背面 杨建祥战友赠给我2寸照片背面


我从部队自主择业回家后,大概是2006年,我偶然翻到同年入伍并同时分到定结县中队战友凌建祥送给我的一张两寸小照片(有关定结县的其他照片影集和我在部队写的一些报刊登载的文章剪辑本,在从西藏邮寄回四川时丢失了)如获至宝,看了凌战友照片后面附的家庭联系地址,当天就给凌战友去了一封信,告诉他我的联系方式请他收到信后与我联系。


当时,凌战友在九寨沟工作。凌战友女儿收到了这封信。凌战友从女儿处得知我的联系方式和我一样同样激动,迅速拨通了我的电话……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九寨沟出行困难。2009年春节假期结束前,凌战友绕道绵阳与我相聚,一起回顾我们在定结县武警中队生活的点点滴滴,倍感珍惜战友情谊的可贵。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我通过凌战友又联系到刘天祥、何万林、杨汉银、罗正权等多位定结县中队的战友——我们互换了通信方式,承诺方便的时候聚聚。


你别看这张2寸黑白照片小且陈旧,它却连接着我联系战友的情思,延继百年,终身难忘!


作者简介: 

邓茂良 男,汉族,中共正式党员,四川简阳市人,1965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200多篇(首),1994年被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1997年8月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评为“奉献在警营”读书先进个人。有多篇论文在全国性的大赛活动中获奖,并被国家级出版社选择出版。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干事、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组织干部科科长、政治委员和军校图书馆馆长、马列教研室主任等职,2003年3月从部队自主择业。

一张两寸黑白照片,唤醒了我的芳华…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哈达   团支部   日喀则   定结县   藏族   县里   排长   芳华   中队   新兵   军校   支队   官兵   武警   战友   部队   黑白   照片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