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茂戈长篇小说《雪葬》,寻找雪域官兵倔强坚守的意义

坚守的意义

——读茂戈长篇小说《雪葬》有感


张小利


2019年国庆,收到茂戈老兵赠送的《雪葬》一书,按捺不住好奇地翻看过几次,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细细拜读。西藏和军旅于我而言都是神圣的,因此每次读西藏军旅的书,我的要求是很高的:身体上要远离闹市,心灵上要彻底放松。只有这样,我才能全身心地去感受作者极力描绘的西藏之壮美,只有这样,我才能真切地重温军旅生活的每一分单调和纯粹。


读茂戈长篇小说《雪葬》,寻找雪域官兵倔强坚守的意义


毕业季,入职过渡期,再好不过的心灵憩息时间;梅雨季,安静的南方小镇,再理想不过的读书空间。一个阴雨连连的周末,从行礼箱中小心翼翼地拿出这本《雪葬》,鲜血般红色的封面传递着满满的悲壮和忠诚,我知道,我那颗被社会了许久的心,即将迎来一次神圣的洗礼。尽管已经有所准备,《雪葬》依然带给我无尽的唏嘘、伤悲和隐隐的痛。


《雪葬》讲述的是在西藏边防魔鬼峰哨所(也叫五二一O哨所,寓意“我要爱你”)发生的故事,性格上特色鲜明的两位主人公,钟小鑫和金铸,让我一下子联想到《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和成才。小说主要从这两个人物的视角,向我们讲述魔鬼峰上的故事。就像只有魔鬼峰哨所的人才能看懂《魔鬼峰上的男儿》那首诗一样,穿过军装、上过高原、新兵连里也有过一只叫“小黑”的狗、并且与文中角色之一小丽(小鑫女友)的名字有着同样发音的我……很快就进入了故事情节。


出于对战友的本能关心,我从一开始就期待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魔鬼峰”这个吓人的名字或许早已为结局做足了铺垫。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高原的缺氧缺水、夏季密集的雷电冰雹、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如魔鬼般,夺去了驻守官兵(以及他们的挚爱)的健康和生命;枯寂的哨所生活甚至让人得了失语症,简单粗暴的“吼山”都能成为哨所的训练课程,“看”着钢铁汉子如几只孤狼般扯着嗓子“嗷——嗷——嗷——”在山巅嚎叫,“将内心藏匿很久的孤独、空虚和压力吼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击成粉末”,然后他们听到雪山更加孤独的回应“嗷——嗷——嗷——”,这场景,孤独,悲壮,让人心疼、心碎。失语的他们忘记了如何与人交流,却懂得了如何与雪山互诉衷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偶像哥卸甲之前在“云中哨所”巡视时写下的一首诗“千山万壑一线牵,九曲百折入云天。尘世犹嫌欢娱少,哨中枯寂不知年。”读到诗的后两句时,心中五味杂陈。就像小说中金铸在“来了”(注:在魔鬼峰流鼻血的说法)时的深情表述“就让鼻血流在魔鬼峰哨所的土地上吧,我真的,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献给你”,或许,对偶像哥而言,这首诗便是他对哨所和边防官兵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情的告白了。


小说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故事结局,即便有多处深受触动,也是快速地释放一下情绪,便进入到下一章节。回头想来,文中关于“哨所星”的描述,竟最入我心。“哨所星”是金铸给魔鬼峰哨所上一颗星星命的名,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坐在5120米的海拔高度融入黑夜,这个世界安静得只剩下我,只有头顶的哨所星在向我闪烁。这时,我向他述说,它向我述说,一首首诗歌在我的胸膛不断地酝酿。”一开始,我以为“哨所星”是金铸的灵感来源,后来又觉得这种理解不完全准确,它是触发灵感的一种神秘存在。“哨所星”看似高挂在魔鬼峰哨所之上,好像只有身处哨所才能看见,但实际上,它是人物不经意甚至无意识的真情流露,它是哨兵与哨所的真实情感联结,它是心底的热爱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所进入的另一境界……


读茂戈长篇小说《雪葬》,寻找雪域官兵倔强坚守的意义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属于自己的“哨所星”,它真实地记录和映射着我们的无怨无悔和清澈的爱。离开魔鬼峰后,哨所诗人金铸再也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来;茂戈老兵说“离开西藏后,像是自然而然地,很少写诗了,照片更是懒得拍了”;爱好文学的偶像哥,除偶尔分享一下记录生活趣事的诗作,也很少再提笔了;而我,十年间,除了一篇《雪域十年好梦,老兵几度奇缘》的回忆文章让我心潮澎湃了许久之外,竟也没有其他原创的东西了。茂戈老兵说,这不是因为我们懒——是因为西藏!多么精辟!多么一针见血!而也正是因为西藏,让我们这些在尘世漂泊的灵魂,终有一个向往的归宿;正是因为西藏,让不谙世故的我知道,这世间还有那样一片可以接纳我的圣土。


当兵的日子看似只有两年、五年、八年……可凡是在里面待过后再离开的人,有几人真正地离开过?文中秦哨长祖孙三代(他的爷爷和爸爸)都驻守过魔鬼峰,这种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例子在雪域高原数不胜数;像许三多一样的钟小鑫,连同无数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战士一起,被暴风、暴雪永远地埋葬,他们与雪山融为一体,继续坚守;金铸,虽然身体逃离了条件恶劣的魔鬼峰,却一直生活在梦魇和不安中,留下那颗坦荡的灵魂永远驻守在魔鬼峰;陈垚老哨长的爱人燕子,和多少进藏探亲的军属一样,因为肺水肿等高原疾病或恶劣气候条件,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西藏;陈垚老哨长本人,由于在高海拔的魔鬼峰待太久,转业回到内地后身体再也不能适应低海拔,于是忍痛远离家人,一辈子待在了离哨所和爱人最近的西藏小镇上……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魔鬼地方,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边防军人要驻守呢?这也是小说中人物反复问到的问题。我原本以为,作者会给出千千万万个理由,但老兵却说:


“我们倔强坚守的意义,不需要解释

如果有一天,我们倒在魔鬼峰

请将我们,用—雪—埋葬”。


不,这些都还不够!!!


无论是在和平还是战争年代,我们都需要答案,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想借之前一条关于中印边境斗争中解放军官兵牺牲的评论,给自己,也给小说人物一个答案。


“黄昏降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

想不通为什么这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

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

他们是为我而死!”


读茂戈长篇小说《雪葬》,寻找雪域官兵倔强坚守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小利 陕西咸阳人,2008年大学生入伍,西藏通信女兵,2010年退役,博士。现为大学老师!因热爱军营而走近,因走近而愈发深爱。

读茂戈长篇小说《雪葬》,寻找雪域官兵倔强坚守的意义

作者:张小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官兵   枯寂   哨所   西藏   边防   军旅   雪域   长篇小说   文中   雪山   恶劣   高原   倔强   魔鬼   结局   偶像   意义   人物   旅游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