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我们在川藏线上被堵车十六天,这种体验谁有过?

川藏线上堵车十六天

冯正荣


1981年9月,我在汽车第十八团十连担任指导员,当时,我带车队到西藏林芝地区甲格边防部队下货后返回八一兵站,得到消息说,西藏波密县通麦迫龙沟出现了多年不遇的大塌方,川藏线中断,可能半个月都通不了车。

1981,我们在川藏线上被堵车十六天,这种体验谁有过?

作者冯正荣(左一),文中出现的副指导员熊德友(右二),文中出现的班长刘才荀(右一)

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在八一兵站住下的当晚就召开支委会,研究了堵车期间的工作安排,形成了如下决议:一、车队要按连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办事,晚上要坚持晚点名。二、安排恢复车况和政治学习。三、全体人员要遵守群众纪律,和友邻单位搞好团结。

八一兵站坐落在西藏林芝的八一新村。这个地方解放前是个乱石滩,只有十几户人家。十八军进藏后这里住上了部队,建起了第一个商店,第一个邮政局,给这里起名八一新村。1966年,为了支援边疆建设,发展西藏经济,改善牧民生活,中央决定将上海维伦粗疏毛纺织厂的工人和设备集体搬迁至西藏林芝八一新村,建起了毛纺厂,该厂职工家属2000多人,成了八一新村最大的单位。该厂生产的高原牌和熊猫牌毛毯当时风靡全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熊猫牌毛毯的售价是54元2角,相当于普通职工两个月的工资,而且是计划供应,不容易买到。在毛纺厂购买必须找厂长批条子。那个时候,谁家结婚有一床林芝毛纺厂的毛毯就算奢侈品了。我1980年结婚前找厂长批条子买了一床熊猫牌毛毯,这种毛毯质量确实好,一直用到现在,四十多年了还完好无损。

我们的车队住在八一兵站,半天恢复车况,半天组织学习,过了一周,车况已经恢复,我们带的学习材料也学完了,还没有一点通车的消息。几个汽车团和汽车独立营的车队陆陆续续到了兵站,兵站的车队越来越多,兵站的车场里停满了车,兵站外面的公路上也停满了车,后面来的车队没有地方停,只有停到毛纺厂南面的石滩里了。一时间二十多个连队,一千多人拥挤到八一兵站,八一新村到处都能看到当兵的,八一新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军营。这么多人的住宿问题主要靠汽车兵自带的“解放牌旅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给兵站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兵站的伙食不可能很好。汽车兵最喜欢的就是稀饭,兵站盛稀饭用的是白铁皮做的大铁桶,直径大约有一米,四五十厘米高,能盛一两百斤稀饭,一次抬两桶出来,大家还是一拥而上抢稀饭,常常有人把帽子掉在稀饭桶里。我们看到兵站的同志也很辛苦,早晨四五点钟起床,晚上十一二点钟还不能下班。于是我和连长李湘吉(1971年入伍的湖南省衡阳县人)、副指导员熊德友(1971年入伍的湖南省衡阳县人)商量,每天派一个班给兵站帮厨。我们还派车给兵站拉柴火,拉主副食,兵站觉得我们这个连队好,他们把饭做好后,通知我们连队提前开饭。有的连队看到我们连队帮兵站做好事,也效仿我们给兵站帮厨,大家共渡难关。

1981,我们在川藏线上被堵车十六天,这种体验谁有过?

作者冯正荣(左一),文中出现的连长李湘吉(右一)

一周过去了,大家住在兵站也很着急。我们每天上午集合大家讲讲头一天的情况,下午自由活动。有一天,我和三班长刘才荀(1976年入伍的四川省忠县人)等到兵站后面的村庄转路,看到藏族群众正在收割青稞。大概有十多亩地的青稞都长黄了。听藏族群众说,生产队的壮劳力少,这一片青稞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收割完。当天,我们找到生产队长商量,让他们准备十几把镰刀,明天我们进行助民劳动,帮藏族群众收割青稞。第二天我们连队的官兵集合带到了青稞地,开始助民劳动,有的拿着镰刀割青稞,有的把割下来的青稞打成捆,有的扛着成捆的青稞往村庄里送。连续两天,十多亩地的青稞收割完毕。藏族群众非常感激,拿来青稞酒,酥油茶招待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喝。藏族群众说,你们不喝,我们就不让你们走。我说,金珠玛米有纪律规定,青稞酒不能喝,我们每人喝一碗酥油茶吧!就算我们收下了藏族群众的心意。我们离开时,藏族群众连声说,金珠玛米亚古都!金珠玛米亚古都!

十天过去了,还是没有通车的消息,住在兵站没有其它娱乐活动,只有打打扑克消磨时间。当时连队打扑克“争上游”,谁是下游就用纸条贴一个胡子。我和几个战士打“争上游”,旁边围着一群战友观看,第一盘我就成了下游。我说,指导员就不贴了吧!大家齐声说,不行,不行!指导员也得贴。就这样,我们打了一个多小时的扑克,我贴了6个胡子。大家高兴地乐开了花。

终于在堵车的第15天接到通知,明天迫龙沟通车。

我们常听到驻藏部队的同志讲,家里发出的信在西藏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收到。明天通车了,我给自己写封信发出去,看看多长时间能收到。我写了一句:“你安全到家了吗”?装入信封,贴了一张8分钱的邮票,投进了八一邮政局的邮箱里。第二天,车队出发了,一路还算顺利,经过15天的行驶,安全回到了连队。回到连队的第三天,我才收到了在八一兵站写给自己的信。

我的老连队是一个英雄的连队。2017年西藏洞朗事件发生后,我的老连队调到西藏军区打散分到各部队了。至此,我的老连队不存在了。但老连队的战斗精神是永远存在的,老连队的战友情谊也是永远存在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的八一新村现在已经成了巴宜区,是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一座漂亮的新城拔地而起。


1981,我们在川藏线上被堵车十六天,这种体验谁有过?

作者冯正荣在全团总结授奖大会上介绍经验

作者简介: 

冯正荣 甘肃省酒泉市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入伍后就成了川藏线上的一名汽车兵。曾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连队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宣传股长,兵站站长,宣传科长,大站政委,干休所政委。曾四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在部队退休后,一直在川藏兵站部机关帮助工作到2021年。


1981,我们在川藏线上被堵车十六天,这种体验谁有过?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金珠   林芝   汽车兵   藏族   兵站   毛纺厂   青稞   连队   指导员   西藏   毛毯   稀饭   新村   车队   川藏   群众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