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万水千山总是情

——1987年“边疆万里行”纪实


钟冶平


10月14日 晴天(亚东~乃堆拉山口)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我们今天去四连,四连驻扎在乃堆拉山口,这个山口也是中国和锡金的边界,被称为中国“西南第一哨”,古往今来既是交通要道,又是通商口岸,山口海拔4317.8米,1号哨位海拔4578米,距离亚东县城30公里,直线距离锡金的首都甘托克只有42公里。夏副团长告诉我,在能见度很好的晚上,用肉眼就能看到锡金首都甘托克的灯火。


驻守乃堆拉的四连,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连队。它诞生在解放战争的华东战场,由山东临沂的煤矿工人组建起来的。当年老一代扛着湘西剿匪用的钢枪翻越二郎山,踏着皑皑白雪走上了世界屋脊。八十年代初连队进驻乃堆垃山口,开始战士们都住在山洞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当艰苦。在乃堆拉山口,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战士们必须赶到封山之前将食品、蔬菜、饮水、柴禾准备好,这是一点都不能大意的。战士们告诉我,1984年冬天,二号阵地驻守着重机枪组,大雪把营房都封死了,四、五米高的雪墙堵住了门窗,住在里面的战士根本没有觉察。直到炮班的战士发现,急忙烧热水融化积雪,里面的战士才得以脱险。有一年乃堆垃的温度降到了零下30度,皮大衣、皮帽子、皮鞋全不顶事,雪一落到身上就结冰,三排战士熊飞是四川兵,他坚守在哨位上,双脚全都冻僵了,直到战友赶到将他救下来。


一到山口,我们先在四连一号阵地拍摄,对面27米就是印军哨所,不用任何观察工具,对方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眼睛对着眼睛,鼻子对着鼻子,好在眼前国境线相安无事。我和陆建光来到山口,在绿色军营里,我穿的大红毛线衣尤为显眼,早就引起印军哨兵的注意,其实对方一直在盯着我们,几个印军士兵站在石头栏杆边上,我和他们远远打着招呼,他们也挥手示意。我们想做增强两国人民友谊的事情,决定送一点小礼物给他们,一幅杭州西湖的织锦画和两只小白兔牙膏。那位印军少校一直挥手示意不要,王副连长走到国境线,把小礼物放在铁丝网旁。王副连长说,天黑后他们会来取走的。其实他们最喜欢的是中国香烟,可惜我们都不会抽烟。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从哨所下来,王副连长带我们拍摄国际邮政的一个交接程序。在乃堆拉的山顶上,建有一幢独立的房子,在房子外面有一块木牌,上面用汉字写着“国际邮政”四个大字。我们到达时,交接程序还没有开始,我架起摄像机耐心等待。上午十一时许,先是从印军哨所方向走来了十几个士兵,还有晃晃悠悠的一些老百姓。他们走到国境线后,呈一字队形展开,一位锡金的邮递员一摇三晃地从锡金方向走到山口,不慌不忙越过国境线,向国际邮政房子走去。在这幢独立房子里,亚东县畋电局的工作人员和锡金的邮递员办理交接手续,并在单据上签字画押,锡金邮递员拿回用红布封住的邮政专用口袋,背在身上就往回走,一句话也没有,整个交接过程就是几分钟。王副连长说,这种交换邮件的程序,按双方约定每周两次,分别是星期四和星期天,这种交换邮件的方式,使人联想到古代的驿站。


晚上,连队俱乐部热闹起来,枯燥的生活磨炼了战士外柔内刚的性格,战士们大都不爱讲话,许多战士在接受大学函授教育,或学习无线电技术,修理小家电之类的技术,将来复员也是一门手艺。连队的阅览室人气挺旺的,战士们晚上大多在看书看报,学习文化。指导员说,在乃堆拉可以接收到印度和锡金的电视节目,但上级有规定不准收看,再说语言也听不懂,现在连队有了接收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卫星系统,看电视是战土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连史室,王副连长向我们介绍四连的历史,在一幅地图前,我们发现四连在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过解放我省开化县的战斗,在那次战斗中,不少战士的鲜血就洒在开化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当时四连隶属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军长是张国华,后来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和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张国华对战士怀有深深的感情,有一年他视察山口时,看到战士在山口的生活和战斗情景,紧紧握住战士们的手,一句话也没有说,两行热泪从将军消瘦的脸颊上流淌下来。几年后的文革动乱时期,张国华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和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在参加处理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上,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年仅58岁。当张国华的骨灰运往北京时,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灵,周总理一生只为两位将军迎过灵,一位是陈赓,一位就是张国华。


我们住连队招待所,我和章国斌同住,床铺底下是战士储备过冬的“莲花白”,我们这里叫包心莱。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10月15日 晴天(乃堆拉山口~亚东)


早晨起床后,我到2号哨所观看云海。山顶上的气候多变,象一个调皮孩子的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之间天就转阴了。一阵凉风飕飕吹来,打在脸上都有些疼。一大片浓雾从山上徐徐飘来,使人领教了山口恶劣的自然条件。又一片浓雾从印军哨所方向飘过来,穿过战士住的房间,又向远处的山上漂去。


上午,王副连长陪我们拍摄队列训练,又拍摄了战士们的篮球比赛。拍摄结束后,战士们邀请和他们进行篮球比赛。我和陆建光、章国斌,再加上两名战士为一队,对方是五个四川兵。战士们对我们的体力感到十分惊讶,说内地人到了山口走路都困难,你们竟然还敢打篮球,真不敢想象。比赛的结果二比一我们获胜,估计是战士们有意输给我们的。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我们从山口返回连部,一个战士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说印军阵地有异常情况,五分钟前有印军车队上山,共有十二辆汽车,一看就知道来头不小。王副连长当即命令增加双岗,并向团值班室报告。王副连长又拉着我们爬到山顶,不到一根烟功夫,三十多个印度军人簇拥着几位身份显赫的人物,从山路上走了上来。他们先走到国境线边的尼赫鲁纪念碑前,交头接耳谈论着什么。他们拜谒的尼赫鲁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印度原总理尼赫鲁1957年9月13日来此视察而建立的。纪念碑是一座白颜色的水泥墩,当年尼赫鲁就是站在这个位置上,远眺我国的西藏。


离开尼赫鲁纪念碑,这批人走向倒伏在地下的铁丝网,中锡两国的国境线,我和戴墨镜的印军少校终于见面了。只见他身着呢料军服,腰上别着一把很漂亮的左轮手枪,他一把握住我的手,用发音不纯的中国话问:“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吧”?我说来自杭州,他表示不知道这个地方。陆建光举起照像机,我和少校拥抱着拍了一张合影,因为我们中间的铁丝网就是国境线,所以我们的腿不得不分开一些。我仔细观察印军那位军衔最高的中年军人,他的大衣肩章上有一个狮子头和两颗灿灿的金星,一双浓眉大眼,神色有些威严,身材十分魁梧,完全是一个职业军人。文书对我说,这个人要么是印军33军的军长,要么是印军东部军区的司令官,是印军在这个地区的最高首长。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说起中印两国的关系,令人感慨万千。两个古老的亚洲国家在度过了一段蜜月后,进入了冷热交替的阶段。1962年为了领土争端,爆发了边境作战,当时乃堆拉和则里拉均为作战方向,虽然战斗的程度不及新疆和山南方向激烈,但炮兵作战也是打得火热。八十年代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一些缓和,但因历史遗留问题一度又非常紧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状态,差点又是一场边界战争……


多少年来,两国的领土争端一直解决不了,军队一直想用武力解决,但今天的印军已不是三十年前的所谓“大胡子兵”了。三十年来他们摩拳擦掌地悄悄备战,而我军也是多年没有打仗了。当年参加中印边境反击作战的部队,连以上指挥员大都参加过战争,富有实战经验,而现在军、师级的主官几乎没有战争的经历了。中印边境反击作战的主要指挥员丁盛(广州军区原司令员)、何家产(福州军区原参谋长)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这几年,邓小平提出了一揽子解决争议的方案,中印关系才得以缓和下来,但愿中印两国永远无战事。


告别乃堆拉时,王副连长给我留下他的地址:西藏自治区亚东县56189部队61分队,王立亮。


晚上,我们回到团部,夏副团长和政治处宣传股的潘股长来招待所观看样片,并和我们长谈到深夜。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钟冶平 祖籍山东威海,出生于山东青岛。4岁随父母到山东济南,10岁又随父母到浙江杭州。15岁参军入伍,曾在部队服役多年,后任职于浙江电视台,浙江卫视,为国家一级导演,资深摄像师,从事电视艺术工作30余年,执导的电视剧,大型综艺晚会和纪录片曾多次获国家级大奖,现为“双马影视”掌门人。

导演日记:1987年,浙江电视台“边疆万里行”栏目来到乃堆拉…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解放战争   甘托克   山口   亚东   尼赫鲁   国境线   哨所   邮递员   连队   少校   作战   连长   边疆   纪念碑   浙江   军区   战士   导演   电视台   栏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