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直说,看诗人杜甫与高适的交情境界

有困难直说,看诗人杜甫与高适的交情境界

有困难可以直说的人,不是亲戚不是朋友,是办不到的。如果经常给钱给物,去帮助一个人,那就不是一般的朋友了。

在杜甫给高适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首诗:“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诗中的直白意思,连小朋友都看得明白。从诗中看得出,一是杜甫当时有多么的困难,没有人帮助,这个冬天的日子已经没法过了;二是他和高适的交情,非同一般,一个大诗人,文人,能够向一个人说出自己的苦难,并向其主动请求帮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三是这种救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很有把握,会得到回应,才好这样明说。

杜甫在成都过着较为舒适的日子。在严武的帮助下,在风景秀丽的锦江边浣花溪旁,盖起了茅屋,又在他的帮助下谋到了职位,也经常到严武家吃饭喝酒,出入自由,说话也非常的随意,对面村里的邻居还给他送菜,有高适经常给他送钱送物。在杜甫第二次回成都的路上,他给严武写了五首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诗中有“酒忆郫筒不用酤”叙述,可以看出,当时在郫县任职的高适,还经常给他送酒。

有困难直说,看诗人杜甫与高适的交情境界

在杜甫的诗中,有多首是写他与高适之间的感情和交往的。住在成都就不用说,还能见面,喝酒论诗,后来因叛乱,离开成都,到了奉节,都有诗信往来,念念不忘。

高适生于702年,比杜甫年长十岁,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曾经也落魄过,在他的名篇《别董大》里,看得出他的积极和豪情:“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这首诗的时候,高适正在沦落之中,生活十分窘迫,窘迫到连酒钱都拿不出,在《别董大》的第二首诗中,有直言不讳:“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直到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围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当高适成功后,给予杜甫大力的,持续的救助,在杜甫的诗歌中,多次提到。诗人杜甫一家人,能够在成都立足,生活,诗人能够写下大量轻快,飘逸风格的诗篇,与高适和严武是分不开的。感人至深,也给后人较大的启迪。

有困难直说,看诗人杜甫与高适的交情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杜甫   郫县   彭州   奉节   锦江   诗人   淮南   渤海   困难   节度使   酒钱   成都   窘迫   交情   境界   日子   朋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