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特别的年代,特殊的使命,一代英雄的军人刚结束朝鲜战争的硝烟烽火,马不停蹄地撤回国内,迎接更加严峻的战斗,没有硝烟弥漫,没有设伏堵截,不次于抗美援朝时的艰辛。面对着美帝国主义不甘心朝鲜战争的失败,扬言核威胁迫使中国人民屈服;又加前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并以核讹诈至我们于死地。中国面临着旧中国遗留的千疮百孔的战争创伤,又面临着苏联援建项目纷纷下马,真正处在前无道路,后无退路的绝境之中。中国政府别无选择,中国人民别无选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自力更生,希望外援,但绝不依赖外援。中国在外的科学家钱学森等一代人冲破层层拦阻,回到祖国搞核导科研,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主动调整建军策略,组建工程兵建筑部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将军重新调整思路,工程兵部队现阶段应以建筑部队为主体,迎接新中国恢复重建的高潮和历史使命。工程兵调整后为工程建筑部队,工兵排雷设障,舟桥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在各大军区部队及野战部队,各大军区国防工程建设由各大军区以团组建工程兵建筑团,业务培训指导由工程兵司令部双重领导。中央本着防美防苏,备战备荒,根据当时我国周边的情况调整为大三线,各省市各有自己的小三线。毛主席针对当时国内外严峻地形势,提出要搞自己的核武器工业。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之后,周恩来总理主持一次中央军委会议,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研方面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由聂荣臻任主任并正式宣布中央关于发展导弹武器的决定,同时成立国防部导弹局和国防部五院,从此开始了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中国要搞自己核工业,试验场所就要工程兵去完成,7169部队也就是工程兵建筑部队的开始,内称特种工程指挥部。中央决定从朝鲜撤回的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机关及志愿军工程兵指挥部组建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由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将军任司令员兼政委,属兵团级单位。工程兵工程建筑部队就从7169部队开始,拉开了新中国恢复重建的序幕。

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7169部队

7169部队,即为特种工程指挥部。1958年4月11日,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主持0029工程建设会议,决定工程兵成立特种工程指挥部(简称“特工指”),代号为7169部队。组建于1958年4月11日

,由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兼任司令员和政委,谭友林、曾旭清任副司令员,黄文明任副政委,赵东寰任参谋长,林乃清任副参谋长,姚国民任政治部主任,李基任后勤部长,袁福生任后勤部政委,王云任器材部部长,彭云生任卫生部部长。

工程建设

负责原子弹试验场和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整个工程建设(即后来20基地、21基地的建设工程)。7169部队是兵团级单位,以刚刚从朝鲜撤军回国的志愿军19兵团机关、志愿军工程指挥部和志愿军后勤部为基础组建而成。1958年7月12日,国防部任命陈士榘兼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总政治部批准组成了“特种工程联合党委”,由陈士榘任第一书记,孙继先任书记,黄文明、栗在山任副书记,共同负责靶场的工程施工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直接参加施工的有工程兵建筑第101、103、107、109、124、125等六个团,工程兵第4、5、6、8、9、10等五个团,工程兵53师、54师,汽车第36团、37团,以及一个办事处,一个工程技术大队,三所医院,一个通讯营,一个勘察队和电工营,伪装营,另有印刷、木材加工、机械修配、器材物资仓库、农牧场等七个单位。配属单位有步兵第195师,铁道兵第10师,通讯兵通讯工程团,空军建筑第六分部,还有北京建筑公司、兰州建筑公司等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以工程兵为主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10万大军。

施工地区是西北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世界。狂风裹胁着沙尘在大地上肆虐,刮出一片昏黄;旋风卷起黄沙直刺苍穹,如同东海龙宫的擎天柱。白天,烈日炎炎;夜晚,寒流阵阵。狂风是这片土地上的霸主,一旦发怒,沉重的火车厢也能掀出铁轨。草绿色的车厢,风沙掠过,斑斑驳驳。外出人员被大风卷走、施工中被流沙掩埋的事,时有发生。为抗击风沙,广大指战员发扬与天斗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打井取水,挖土栽树,改造自然;将帐篷支在地下,形成半阴半阳,四周用芨芨草和黄泥封实,遮风挡沙。尽管如此,帐篷时常被风沙掀起,睡觉还要戴上口罩防沙。水在这里是生命之泉,而戈壁沙漠缺的就是水。在有的建设工地,施工和生活用水都得到150公里之外去运。滴水贵于油,一盆水先洗脸,后洗脚,再洗衣服,最后浇花草。有时运水车没有及时运到,施工部队只好给每个战士发一个萝卜、三片菜帮子,既作解渴,又当晚餐。

导弹、原子弹基地工程建设,是在我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进行的。饥饿同样困扰着需付出超强体力的施工部队,粮食不够“瓜菜代”。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贫乏的物资供应面前,工程兵指战员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加速着工程的建设速度。经过工程兵指战员两年半的艰苦努力,分布在导弹试验基地几十个场区,共两千多个建筑物的首期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在导弹试验基地一期工程建设的同时,原子弹试验基地事宜也如期在罗布泊如火如荼地进行。工程兵指战员抛头颅,洒热血,为原子弹试验场艰难地奋战在高原上。关键时刻,“老大哥”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得已经进行的工程受到严峻考验。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各种困难环境中,10万工程兵部队修建的工程和安装的设备完全符合要求,经受住了实弹发射的考验。

10万工程兵建设大军在没有资料、没有经验的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聪明智慧,“两弹”工程的进度一再加快。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5月到1959年1月半年多的时间里,工程兵部队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就达2950多项;提出各种科学建议52000多条。这些发明创造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近百万元的经费,而且提高工效十数倍!很快,首期工程——分布于1.3万平方公里上的41个场区,共计2555个建筑物,包括特种营房、机场、铁路、公路、电力、通信、给排水、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便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了。其他各项工程任务,也很快提前相继完成。

在导弹试验基地一期工程建设的同时,原子弹试验基地也如期在罗布泊如火如荼地进行。工程兵指战员用自己的忠诚、血汗和生命,为蘑菇云的升腾艰难地奋战在高原上。建造托举原子弹试爆用的一座百余尺高的铁塔,这尊采用无缝钢管材质结构的铁塔,包括8467个部件,自重近80吨。设计由工程兵科研设计院负责,构件制造由鞍山钢铁厂、建工部华北金属结构厂、北京起重机厂承担,安装由工程兵技术总队担当。经各路人马的不懈努力,巍巍铁塔傲然屹立在戈壁滩上。此后,铁塔经受住了16次7至10级大风的考验,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塔顶耸立了一栋金属构造的小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象一个睡熟了的小孩静静地躺在里面。

为了充分做好核试验准备在它的周围,工程兵部部队建设了90多项效应工程分布在60公里的范围内。飞机中队、坦克群、火炮阵地、通讯指挥地面中心、雷达、钢筋水泥工事、舰艇、油料库、医药食品供应点应有尽有。3千台监控监测仪器仪表与这些效应物一起展开在爆心四周,将准确地记录下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至此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10万官兵为两弹成功实验建设所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5年春节联欢之际,毛泽东主席来到一片金星闪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间。将军们或敬礼,或鼓掌,微笑着向自己的统帅拜年祝贺。毛泽东主席走到陈士榘将军和张爱萍将军面前时停了好久。他一手握住陈士榘将军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张爱萍将军,笑着说:“祝贺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你们都立了大功。”

1962年特种工程指挥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部,并入解放军工程兵领导机关。部长赵东寰,政委吴振挺,副部长林乃清。

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建国以后,英雄的工程兵建设过很多绝密工程,为强大国防,强大军队作出重大贡献。绝密工程完工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工程兵撤离。7169部队,0029部队(20基地)是两支不同的部队,前者隶属工程兵,后者隶属国防科委;任务使命不同,前者是包括三大块:1、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的0029工程(即火箭导弹试验基地即20基地),2、在新疆罗布泊西北地区的0673工程(即原子弹氢弹试验基地即21基地),3、在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的0674工程(特殊仓库),其中的0029工程最为浩大,对以上三大块的工程进行基础工程全面建设。后者是导弹发射试验;编制不同,前者为综合体10万人,后者为科研体近1万人;0029部队(20基地)是坐地户自始至今一脉相传名声显赫,7169部队从成立到撤编,为特殊使命仅存在5个年头,以后没有了传承单位,是个名符其实的无名英雄。当时军委要求加快导弹靶场的工程建设,一切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尽快保证导弹试验。为此,军委调来大批施工部队,各方面的人员大约十万人。国家有关部委成立对口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把此项工程视为“天字第一号”任务,只要需要,全力支持,优先保证。中央军委为了在计划内完成建筑施工任务,从1958年3月11日起,迅速从全国各地调来大批施工部队,共计有:两个步兵师(195师和东北守备三师)、一个铁道兵师(铁道兵十师)、一个空军分部(相当一个师)、九个工程兵团、两个汽车运输团(汽车36和37团)、一个通信工程团(工程二团)、两个工程建筑公司(北京市建筑公司和兰州市第四建筑公司)、三个野战医院、一个机械修配厂、一个木材加工厂。此外还有测绘大队、水文大队、两架小型运输机(安—2型)等共计大约十万人。

从1959年春天起,大规模施工开始了。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和安全保密”的施工方针指导下,在全国人民“大跃进”的鼓舞下,广阔的戈壁滩上到处是人欢马叫,机器轰鸣。在2555个建筑物的场地上,昼夜能看到施工人员的身影。各部队领导同志吃住在工地,深入到各个现场,与战士们同甘苦、共劳动、上下一致,同心协力,为早日完成艰巨而光荣的建设任务而奋斗。

给施工部队造成最大破坏的就是恶劣的气候。冬季气温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黄毛风“一刮,寒冷刺骨,露天里如穿不好皮大衣或戴不好皮帽子就会冻伤。在春季虽不太冷但风很大,一但狂风刮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天昏地暗。帐篷会被刮倒,汽车会被刮翻。到了夏天,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又是另一番光景。毒而亮的大太阳照的大地像个巨大的蒸笼。远远望去,沙漠表面上好像一片汪洋,哗哗流动。又好像万马奔腾的洪水,一泻千里。这有趣的景象也只有在广藵的戈壁滩上才能看到。当我在室外干活时,上面晒得皮肤痛,下面烫的脚丫疼,强烈的紫外线照得两眼发黑,皮肤由红变黑。我曾把温度计放在室外测量,水银柱居然超过50摄氏度。秋天是施工的黄金季节。温度不冷不热,风也不大。但不知从哪又冒出了许多蚊虫。尤其是到了晚上,照明灯一亮,成群结队的蚊子扑面而来,咬的人叫苦不迭。

施工至1960年上半年,铁路已经通车,各工号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通往各场地的道路基本贯通,通信线路也已架好,飞机场已能起降大型飞机,水源地已能供水,发电厂已有一个机组能够发电,居民区里许多楼房已经完工,招待所也已能接待客人。

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在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全国各有关省市、自治区、军区和军兵种大力支持和协作下,0029工程到1960年11月已基本完成,保证了有关单位的使用。仅在酒泉的二十基地就完成了各种营房48万平米,混凝土机场、公路、场坪152万余平米,铁路干、支线(站)294公里,通信架空线5260(对)公里,各种电缆线990公里,高低压输电线272公里。土石方632万立方米。技术阵地、发射阵地、燃料库、观测站、收发信台、遥控站、气象站等41个场区,2555个建筑物全部被评为优秀工程。聂荣臻元帅曾兴奋地说:“你们(7169部队)不仅提高了质量和速度,也抢回了设备,意义重大”。在大批部队离场前,7169部队在酒泉市里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当时的大会名字叫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各团以上单位都派代表参加。大会开的隆重而热烈,表彰了520个先进单位,540名官兵受到奖励,受表彰总人数占十万官兵和职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黄政委在会上做了总结报告。

为了搞好收尾工作,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一定要善始善终,负责到底。做到边收尾,边清场,工完场清。保证建好、交好、走好。实际上,后经黄政委检查发现,各施工单位做的比指挥部要求的更好。原来这些单位打心眼里想的是:早完、早清、早交、早走,尽快离开这里。因为进入工地两年多来,为了国防尖端事业,他们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没有沙子的饭菜,没有出过一次工地的“大门”,没有一次见过自己的亲人,没有过一次节日,默默承受了异常艰苦的日子。

随着各项工程提前完成,1961年1月,7169部队(特种工程指挥部)向 0029部队(二十基地)进行总移交。移交会在10号(和平里)新建好的招待所会议室进行。张爱萍副总长主持会议,0029部队参加会议的有孙继先司令员、栗在山政委、李福泽和张贻祥副司令。7169部队参加会议的有陈士榘司令员、黄文明政委、曾旭清和赵东寰副司令以及有关的工程负责人。

会议开始张副总长简单讲了几句,意思是我们都是自己人,这么大的工程建好了,施工单位要交给使用单位,总要坐下来谈谈,办个手续。还有什么遗留问题,也要讲清楚,以免以后扯皮。接着陈司令发言,他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完成讲了简要过程。然后,他请特工指工程处高万祥处长发言。高处长详细汇报了各工号竣工移交情况,同时介绍当天准备移交的文件内容及移交办法。之后,孙司令说了几句客气话,感谢施工单位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请7169部队领导同志转达他对各施工单位的谢意。随后研究了总的施工材料如何移交,谁在移交书上签字等具体问题。另议定新组建一个工兵团,负责以后的维护和遗留问题的解决,归0029部队建制。这个会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晚上7点才散会

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会开完,再把文件移交后,指挥部机关的工作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欢送尚未离开的施工部队和单位,同时机关自身也准备撤离。1961年元月下旬,指挥部机关开始撤离,先由管理处把机关的装备运走,而后人员再撤。黄政委是随机关最后撤离的。跟负责扫尾工作暂时不撤的同志告别之后,乘军委配备的苏式伏尔加轿车从8号(绿园)出发,沿着新落成的公路顺利到达酒泉招待所(此招待所1958年筹建,1959年建成,专门接待7169部队各类有关人员,7169部队撤离后移交给了0029部队使用),而后转乘火车奔赴河南洛阳。

至此,这支1958年组建代号为7169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工程指挥部)与其所率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将士在既无掌声又无鲜花欢迎中悄悄地开进了大漠,三年后这支部队又以同样的方式悄悄地撤离了大漠。所不同的是在他们的身后却矗立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酒泉航天城。这支部队默默地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却不为外人所知。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这支特殊的工程部队不仅知道,而且对它的伟绩还做了明确的肯定,请看陈士榘将军生前一段回忆录:“1965年元旦之夜,毛泽东主席来到一片金星闪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间。将军们或敬礼或鼓掌,微笑着争向自己的统帅拜年祝贺。毛主席走到陈士榘将军和张爱萍将军面前时停了很久。他一手握住陈士榘将军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张爱萍将军,笑着说:“祝贺你,你们(工程兵)立了功,他们(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司令员的内疚与怀念

由于当时国际和国内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对7169部队有严格的保密要求。黄文明政委在主持制定施工方针时,突出了“安全保密”,凡是到7169部队的工作人员,上对父母,下对妻儿以及亲戚、朋友、战友、、同事等与自己有社会关系的人都不得泄露自己的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一切联系方式只能用代号。所以有的军人家属数年不知自己的亲人身居何处,做什么工作。于是拿着来信的信封,按照上面的邮戳千里迢迢来到酒泉,结果在酒泉打听数日,也找不到7169部队的具体地点,只好悻悻而归。

因为不准照相,7169部队政治部宣传部办的《工程战士》报出版了无数期,从未登过一张照片。部队从酒泉基地撤出时,每个人身上片纸不许留,所有工作记录本和资料一律上交或销毁。当前播出的一些反映建设酒泉基地的历史题材影像中所出现的“扛着铁锹,排着队在戈壁滩上抗风雪,战严寒,艰苦奋斗建设二十基地”的镜头全是假的。不是后来补拍的就是挪用过来的。7169部队当初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艰苦创业的施工场面没有留下任何影视资料。

以陈士榘为司令员,黄文明为政委,曾拥有十万官兵的7169部队从1958年至1961年在祖国的大西北历尽艰辛,在胜利完成工程建设后,撤到河南省洛阳市,进行休整、总结和整编。洛阳是河南省产粮区之一,有充足的粮食供应部队,而甘肃省当时是经济困难的省份,尤其粮食十分紧张。当时,在我国西部地区在尚没有类似0029那么大的工程情况下,仍留在西北,当地确实养不起那么多的部队。从外地调粮又增加国家负担。所以中央指示撤出来,因粮而居,落户洛阳。

黄文明政委从始至终主持了部队的整编工作。他根据上级指示,把从各军区、各军、兵种调来施工的部队(如铁道兵十师、各工程团、空军六分部、地方的各建筑公司、通信工程团、汽车团、测绘大队等等)统统归建,把留下来的部队改编成工程兵52师、53师、54师和安装技术总队。指挥部的机关干部根据需要进行了妥善分配。有的到师里任职(如,组织部长马苏政到54师任政委),有的分配到北京工程兵司、政、后、器各大部,有的分配到兰州军区和河南省武警总队。同时组建了工程兵工程部(军委工程兵下属业务部门,与司政后器各部平级),赵东寰兼部长。截止1962年底,整编完毕,人员就位。黄文明政委离开洛阳到北京军委工程兵任副政委。在太平路24号大院(工程兵办公地点)只上了一个月班,于1963年3月调通信兵任政治委员。

在胜利完成0029、0673、0674工程建设,部队撤到河南洛阳整编后,由第十九兵团改编的7169部队也随之从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撤消,而它在国防科技建设中为国家所立下的汗马功劳,由于人为因素则被尘封隐匿起来,很少被人提及。

若干年后的1987年,陈士榘司令员在他的《历尽沧桑的岁月》文章中提到:“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地保密制度,这支部队默默地开进戈壁滩,又默默地撤出戈壁滩。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业绩从来没有人提起过。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只知道从事两弹研制的科技工作者和发射试验部队,而未闻那个特殊的名字,即代号为 7169部队的特种工程指挥部。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有说不出的内疚和怀念。无论是已故的,还是活着的,我们都不应忘记他们。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艰苦创业的时代;他们也开辟了一个时代,一个巨龙腾飞的时代。”

黄文明政委不仅亲身参加了这段“艰苦创业和巨龙腾飞”的事业,而且还参与领导了这个新时代的开辟工作。他的功绩与贡献应该与导弹实验成功同辉,与两弹实验成功对国家的贡献同在,我们后来人应该深深铭记。黄政委虽然在7169部队任职时间不长,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但他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是无法估量的,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艰苦豪迈的”,

名副其实地做了一回无名英雄。实际上他对国家尖端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性的,也是历史性的。是他一生中极其光辉闪烁的一个亮点。

再忆原工程建设部队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央军委   酒泉   指挥部   部队   两弹   工程兵   戈壁滩   司令员   政委   原子弹   导弹   将军   辉煌   基地   建筑   工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