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工程兵部队各师介绍

工程兵建筑第51师

1955年8月30日,总参决定,以工兵第20团、公安内卫第3团为基础,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后改称101工区。1955-1962年历时7年完成中央指挥防护工程建设。担负指挥防护工程施工,主任白炳勋(山东军区第3工区主任),政委强自珍(55.12-),总工程师XX,下设计划工程科、勘察科、技术科、器材科、财务科和管理科。57年3月总参颁布了新编制表,增设了副职,机关设司、政、干、器材部和后勤处。56年,赵云龙、张煌任副主任,王寄松任副政委,副参谋长高锡仑,政治部主任严宗三,副主任王轼,干部部长王嘉林,器材处长孟庆华,后勤处长王丕生,计划科长()文献(庞洪珍),施工科长楚砚田,机电科长王金铎(白福亮)。最早到工区的是工兵20团(55年9月)与公安内卫第3团(团长高锡仑,政委王嘉林),后随着施工进展,撤消这两个团级编制,干部调入工区机关,直属6个工兵营。1958年初又调来工程兵建筑某团(团长高通霖,政委李本)。工区直属两个汽车连(斯柯达与太拖拉汽车)、1个机械修理营、1个卫生科。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一号”国防工程。辖116团、126团。70年代辖104团驻南口。1979年2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维护总队。隶属工程兵建制

工程兵建筑第52师

88612部队 1960年10月3日,总参命令第195师(不含师属炮兵团,独立高炮营以及师的炮司机关和炮兵指挥连)调归工程兵,改编为工程兵第102工区指挥部,担负(官厅)指挥工程防护任务。10月中旬师长武宏进京请示总参王尚荣、工程兵副参谋长谭善和。部队进驻怀来县,师长武宏(后任工程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政委孙蔚。61年3月向工地开进,7月主体工程开始施工。1961年6月20日改番号为工程兵建筑第52师。1962年秋在天津北塘开辟万亩盐碱地建立师农场种水稻。1964年4月王凤阶(原工兵7团团长,工兵学校副校长)任师长到70年4月。1965年工程进入被覆阶段。66年6月起李恩宝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到69年秋调任军委工程兵第二工区主任。1970年4月起,李恩宝任师长.到74年7月,政委杨久平。52师后到鄂西北房县施工,1975年师部驻在襄樊。后到涞水,1985年52师缩编为工兵41旅。最后改驻南口。

52师过去曾辖104团.118团.127团(88715).116团(88710) 105团(代号88615?) 108团 110团

工程兵建筑第53师

1960年2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从沈阳军区调1个守备师给工程兵担负特种工程施工任务。李冠智为师长、马兆昆为政委。1961年6月20日授予番号工程兵建筑第53师 1965年师长王辉正在在二炮通化靖宇县基地组织施工,奉命进京参加4月24日总参副总长李天佑总政副主任梁必业召集三总部、海军、炮兵、工程兵有关负责同志开会传达。5月以工程兵建筑53师师部为基础,抽调工程兵和广州军区部分干部组成援越工程二支队,二支队指挥部主任曾旭清(工程兵副参谋长),政委李良汉(工程兵部政治部主任,66年4月初受令先期归国,5月中旬离队),副主任兼参谋长王辉(二炮通化基地副司令员兼建筑53师师长),副主任朱玉山、李魁三,副政委马兆昆,政治部主任王乃力,后勤部长董君玉。二支队由北京军区建筑106团为7大队、济南军区建筑111团为8大队(11中队青龙岛,12中队海防,13中队姑苏岛)、沈阳军区建筑128团为9大队(杜拉岛、后下龙湾海岸),海运大队(南海某水警区登陆艇部队)为10大队(大队长杨振和,政委周丰成,辖3个中队)、广州军区通讯工程大队、1个海军水线大队、测绘大队、高炮部队共8个团级单位,1.3万人。王辉带先遣组15人于5月1日抵达河内,勘察要修筑的15个岛屿7个岸防要点施工。指挥部机关和直属队于5月9日在南宁集结完毕。各部队也15天内到广西集结。1965年6月9日二支队各大队分三路(友谊关、东兴、北海船运)进军越南。6月23日17:30,支队机关从友谊关出境,在蒙阳宿营,24日18时开始行军,21时抵达横普县白石村驻地。二支队的各工程团实行特殊编制:一个团下属3个工兵营,1个机械营,1个高炮营,以及85加农炮连、82迫击炮连(回国后改编为工兵10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理连,各个营除编有4个连外,还配有专职指导员1、文书1、高射机枪排(4个班20人,12.7单管)、75无后座力炮排6个班(30人)、通信排(增设无线电台班)、卫生所(军医2、医助1、卫生员2)、测绘组(施工技术单位,技术员3,测绘员8)、器材组(器材助理员、器材员)、统计员(连报营一天一次,营报团一周一次)、调度员。每个工兵连由四四制改为四三制,其中第四排为重机枪排(4挺),连设2名卫生员,炊事班4口行军锅。每个工兵班12个人56半8支,冲锋枪2支,每人200发子弹。每团4000余人。设正副排长。炮弹子弹配4个基数。65年9月越南海岛渔被美舰掠走,施工部队被美军察知,9月19日首次防空作战。1966年9月底提前完成了越南东北地区岛屿和沿海要地设防工程、海底通信电缆工程和通信线路工程,10月2日在越南国防部举行了交接签字仪式。1966年9月底10月初分批回国。在越期间防空作战135次,击落111架,第2支队牺牲数十人。1966年在湖南休整两个月。67年3月调河南密县。68年2月调内蒙朱日和、二连浩特担负北线设防工程建设。六十年代后期师长杨先平、政委王耐力、王占元,1969年11月受命到大三线从事核工业基地两个大型地下厂房的洞库工程建设,1970年开工,1976年土建竣工。1982年10月从重庆搬回汉中,53师部及部分直属部队改编为第二炮兵308工程指挥部至今。

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军委工程兵第五十三师抽调所属一二0团,一二一团,一二六团及师直部分骨干,于河北峰峰组建了工程兵建筑第一七九团,代号8336部队,隶属工程兵第五十二师。

辖106团88704.111团.128团.131团四个团 107团

131团总字355部队(创建于1964年底,他的主要骨干全部来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1970年1月毛主席亲笔批示由沈阳部队划归军委工程兵)

工程兵建筑第54师

7982部队-8342部队-88614部队 1961年6月20日以特种工程指挥部抽调部分人员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4师。以唐人为师长、马苏政为政委,担负东风基地建设。辖101、103、109、123、124团。

完成东风基地建设后,奔赴新疆马兰基地、青海海晏的九院,继续土建施工。1967年2月赴四川丰都担负816核反应堆工程的建厂土建施工,师长姚家骏,政委黄鹤寿、夏美乾,101团负责洞体、103团负责两个直径7米深200米的竖井。1970年,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另转隶53师一个工兵团,配属一个汽车团和第712野战医院加入施工大军。此时参加816核洞工程的部队达3.5万人,在深山里展开了大会战。75年7月完成地下洞体,之后816厂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由核工业建筑第22、23、24等公司实施。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施工,让71名年轻的官兵长眠在一碗水革命烈士陵园(53名施工中牺牲,18名因病逝世)。撤出816工程后,第123团、125团在灵宝担负二炮导弹阵地土建。101团和12x团担负天津张贵庄机场扩建(7402工程),先后共完成了长3200米、宽50米的跑道,3200米长,23米宽的滑行道,6条联络道和可停放7架大型飞机的84000平方米的客机坪场道工程。其他如跑道北端的两个归航台、双向盲降设备、着陆指挥雷达、全向信标台、储油库、地下输油管道及可容纳约600客人的5500平方米的候机楼、餐厅、宾馆等配套工程至1980年也全部投入使用。此外还重新安装了灯光设备,修筑了场内道路和至张贵庄火车站的专线铁路,修建了行政办公楼、宿舍、卫生所,安装了电话自动交换台,改造了水、电、暖设备等。扩建后的张贵庄机场已成为能适应各种大型飞机起降的一级机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在张贵庄机场的54师部队参加了抢险救灾突击任务。1982.4.26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工程兵第54师师部连同营房一并移交公安部作为武警部队办校校址。 8.16原54师师长黄玉发、政委俄广德等领导到北京参加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召开的移交实施方案会议。 1983.4.20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公安部,同意建立武警部队技术学院。54师师长黄玉发、政委俄广德分别任学院副院长、副政委。

101团(志愿军工兵第一团)

103团 10连,授予称号全称是“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风雪高原工程兵十连”。

123团

125团

126团

工程兵第一工区

1969年10月20日,总参同意将北京军区第9工区调归军委工程兵建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1工区。主任孙如才,政委王振奎、赵常秀,辖107团、172团、177团等4个团。内蒙古--大三线--73年夏新疆边防。

工程兵第二工区

196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2工区,担负隧道工程任务。该工区1982年1月18日撤消。主任李恩宝、舒适,政委赵新乐,辖116团、142团,73年8月完成搞河底公路隧道施工。

军委工程兵第三工区

总字373部队 1970年8月14日,总参批复,将沈阳军区第5工区、北京军区第8工区调归工程兵建制,其番号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3、4工区。(1975年10月撤消第3工区) 驻额济纳旗。 长篇小说<山魂>三部曲写的就是该部。

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

总字374部队 1970年8月14日,总参批复,将沈阳军区第5工区、北京军区第8工区调归工程兵建制,其番号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3、4工区。工区主任隋常全同志。也不要忘记该部队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姚虎成同志。后改编为基建工程兵12支队。74年驻独山子炼油厂。辖建工138、161、168团,担任天山独库公路施工。现在是武警交通二总队。

再忆工程兵部队各师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部队

鼎盛时期是1965年。1960年至1962年,中央军委根据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组建工程兵建筑部队,并批准组建工程兵4个建筑师,1个工程技术总队,批准北京武汉等9个军区各建一个工程兵建筑团。1961年6月20日,总参谋部授予工程兵建筑部队番号及部队代号,以原工程兵直属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统领在京的国防首脑工程建筑任务;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官厅的陆军195师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2师,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山西长治的守备三师组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3师,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河南洛阳的特种工程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4师师部,马上返回祖国大西北,统领两弹一星建筑部队指挥协调工作。1964年至1965年中央军委批准工程兵建筑部队增加到33万人。到1965年底,工程兵建筑部队己经发展到4个建筑师,3个支队,19个工区,1个工程技术总队,114个团,共计49万人,工程保障有很大的提高。总后勤部工程兵建筑团以2字开头有将近30个团,以3开头的有10多个团,还有国务院组建的基本建设工程兵,还有修建铁路的铁道兵,又有各野战军,省军区各自的工程兵建筑团。齐心一致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土地上同筑钢铁壁垒,以青春芳华践行了中国军人的风采,浓笔重彩描绘了一穷二白的缺陷。一座座发射塔耸立高山,一条条地下长龙贯穿南北。工程兵战士无私奉献,隐名埋姓,守口如瓶,成为共和国的无名英雄。1969年中苏关系十分紧张,珍宝岛战役之前后,各军区部分工程兵建筑团转化步兵团,随时投入反侵略战争。1967年至1975年,工程兵根据国家建设任务的变化,逐步精简建筑部队。一是分流到其他军兵种,继续担负更重要的的国防工程建设,另一部改编为基建工程兵,还有直接改编为工兵团,舟桥团,伪装团,给水团编入各集团军之列,更多地建筑部队消失在祖国几次大裁军之中

军委工程兵建筑部队正式组建于1961年6月20日,中央军委同意工程兵党委关于组建4个建筑师的请求,以工程兵司令部第一工区指挥部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1师,驻地北京南口,以从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回至官厅的步兵195师及工程兵司令部第二工区指挥部机关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2师,驻河北涞源;以从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回在山西长治的守备三师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3师,驻地山西长治;以从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回河南洛阳的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4师,重返大西北领导组织两弹一星基地后期工程建设。4个建筑师在不同区域内为祖国高端国防工程建设做岀了惊人的贡献,高度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严格守密,高度负责。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拼搏精神,搞好本质工作,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凭对党对国的赤胆忠诚。一座座工程的完工,留下了烈士们的热血和战友们的忠诚。在特殊的火红年代里,共和国的工程建筑部队在祖国的繁华都市,大山深处挥汗苦干,夜以继日,一座座工程耸立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又出师越南,老挝创建奇功,展现了军人的风采。随着三支工程建筑部队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恢复重建成果初具规模。在1982年,1985年两次大裁军中,铁道兵集体转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军委工程兵撤销体制复员回家。工程兵建筑51师1982年撤销,52师缩编工兵41旅,52师1985年撤销,53师部分转入第二炮兵308工程指挥所,1982年撤销,54师1982年撤销。军委工程兵建筑部队从组建到撤销,共走过22个春秋,只有国家解密的国防工程己对外开放,见证了军委工程兵建筑部队的艰辛和成就,没有解密永远封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看不见的辉煌。

再忆工程兵部队各师介绍

基本建设工程兵

1963年3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战备须要,经周恩来、谷牧等建议,党中心、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从成立之初,部队按照“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光荣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边保家卫国,一边建设家园。担负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施工的任务。

基建工程兵是我军保留时间最短的兵种,1966年8月1日开始组建,1982年撤消,只存在了16年。基建工程兵部队最大建制是师(支队),分为建筑安装施工部队、水文地质部队、铀矿地质矿山部队、黄金地质勘探生产部队、基建工程支队等。 基建工程兵组建的16年间,先后担负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132项,工业和民用建筑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所属的水文地质部队共完成水文普查面积224万多平方公里,钻井工作量近80万米,查明了我国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面貌和地下水资源。黄金、铀矿、地质等部队也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基建工程兵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兵种,1966年8月1日,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须要,中央决定将其直属的部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即工改兵),使其成为一个职业化的施工队伍,以解决地方施工队伍在其施工期间因家属连累较大、跨区域调动困难等因素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在中央作出组建基建工程兵的当年,即分别在冶金部、煤炭部、水电部、化工部、建工部、交通部等中央各部直属的施工队伍中抽调有关人员,组建了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队(1支队、21支队、41支队、61支队、81支队和851大队)。基建工程兵组建后,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又多了一个兵种,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建设中又多了一支生力军、突击队。

在第一批基建工程兵组建之后,中央于1971年至1979年,又先后组建了铀矿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普查、北京地铁和市政建设、战备通信、黄金地质等部队。随着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不断增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经中央批准,基建工程兵领导机构于1978年1月正式成立。李人林任主任,副总理谷牧兼政治委员,机关主要设指挥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等。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辖有10个军级或相称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兵力约50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工程兵   中央军委   指挥部   部队   两弹   总参   工区   工兵   政委   军委   师长   基建   支队   建筑   工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