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助学路喻友旺捐赠六千多万元帮万名贫困生圆梦

刚刚在希望工程活动现场发表充满鼓励、殷切希冀的讲话,并当场捐出30万,喻友旺又马不停蹄赶往天门市小板镇金王村,探访丧失双亲的高考生王仕杰,并送上一万元作为学费。这是喻友旺27年来时常经历的行程。

作为湖北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希望工程20年杰出人物、省人大代表、中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新八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喻友旺从1993年至2020年的27年间,共捐款6000多万人民币,帮助16000余名寒门学子圆了读书梦。尽管今年经济不景气,喻友旺仍决定于八月再拿出300万资助贫困学生。


27年助学路喻友旺捐赠六千多万元帮万名贫困生圆梦

“我就是要盘活读不起书的可塑之才”

1978年,16岁的喻友旺从学校回来,在既是餐桌又是书桌的桌旁,涨红着脸,在桌下不停搓手。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喻友旺咬了咬牙,猛地抬起头说:“娘!学校要交五毛钱的资料费…”听着声音越来越小,母亲抬着头愣了一下,冲着喻友旺挤了一个笑容:“你先吃着,娘出去一趟。”她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放下没吃完的饭菜就出门了。

她出去借钱了。

从邻居家到邻居的邻居家,她赔着笑脸,一家一家去借,得到的却是一句句“抱歉啊!我家里也实在拿不出来。”母亲挪动着步子回家,看着端坐的喻友旺。喻友旺回忆说:“当时我娘眼里泛着泪光,她眼里有无奈也有愧疚。一个母亲竟然对孩子有了愧疚……”

由于没有借到钱,母亲只能让喻友旺以米代钱,尽管接下里很长一段时间,一大家子人只能吃稀饭。

背着一袋子米走在土路上,喻友旺的泪水再也憋不住了。母亲眼神里的自责与无奈让他心痛,他想变得强大,保护需要守护的人。

1993年喻友旺辞去体制内公职下海经商,因为他认为经商的方式给贫困生更多直接的援助。1994年,他在回家探望母亲时,听说邻村郭劲松夫妇卖血供孩子读书。喻友旺马上赶了两里路,在单薄的土屋旁,找到了纸片儿般的郭劲松。喻友旺心痛地走上前,紧紧握住郭劲松干枯的手,盯着他那嵌在蜡黄脸色里疲惫的眼睛。“你以后不要卖血了,你孩子的学费我来承担,有任何困难只管跟我说。”他掏出包里的钱,又在身上反复摸了摸,确认把钱都给出去后,又递上自己的名片,“以后有啥事儿只管打电话跟我说,别再犯傻了!”

一沓红钞在郭劲松手里抖动,随后全身的颤抖让郭劲松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好人啊!”郭劲松哭着喊,“我们全家一辈子不能忘了你啊恩人!”喻友旺忙不迭地扶起他,看着他眼泪往下淌,母亲当时愧疚伤心的眼神浮现到喻友旺的心头。喻友旺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正在一步步实现,他更坚定地希望母亲那愧疚的眼神,可以更少地出现在更多的家庭。

从郭家回来的路上,喻友旺在和同乡寒暄时,又听说村里喻耀华的两个孩子读书成绩很好,但因为家里困难,甚至需要抓阄决定哪个孩子继续上学。喻友旺知道喻耀华从小左腿残疾,妻子身体不好,常年生病。他又急匆匆来到喻耀华家:“再怎么困难也不能让孩子辍学,你们只管放心让孩子读,两个孩子的学费我来出!”

几十年来,喻友旺一直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以湖北为主要阵地,每年为家庭困难的高考生送去及时雨。

十几年来,喻友旺私家车没换过,朋友们穿着上千上万的名牌衣服,他最贵的衣服也不过几百元。

“出身贫寒的我能有今天,得益于这个时代和社会,那我也有义务去回报社会。我就是要把那些读不起书的可造之材盘活,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27年助学路喻友旺捐赠六千多万元帮万名贫困生圆梦

用时间消灭质疑与不解

对于喻友旺高频率大剂量的捐款方式,也不乏有许多质疑。社会舆论说他“作秀”,家里人也大多不理解。特别是在开始捐款的那几年里,逢年过节就是他的“受难日”。

一年春节,一大家子围坐在火盆旁,话题聊着聊着就扯到喻友旺捐款这件事上。

“我们其他六个兄弟姐妹当时为了能让成绩最好的你读书,都回家种田。想着你读出来了带着我们一起赚钱,你倒好!年年往外面送钱!”

面对家人的质疑,喻友旺叹了口气。“那些孩子也不容易,他们一个个也都是家庭的希望。况且我能读出来,国家和社会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得回馈啊!”

“那我们就不要回馈了?”

“你图什么?他们会感激你吗?”

“就是 !逢年过节的,也没见有谁过来看看你。”

看着家人又七嘴八舌争吵起来,喻友旺一阵头疼。他只能到外边儿去,让寒风把一身燥热褪去。没一会儿电话声响起。

“喂?”

“喂!喻伯伯吗!您好!我是王浩!您去年帮我交了学费的!”

“哦哦!小王啊哈哈!”

“喻伯伯,今天春节,我祝您身体安康,生意兴隆,家庭幸福!也再一次感谢您的善良,让我能继续上学!”

“哈哈哈!那我也祝你学业有成,茁壮成长!”

喻友旺又向王浩了解他最近的学习生活,挂了电话,喻友旺觉得精神气又足了。他回房间,面对部分家人不太温柔的眼神,也不觉得太难受。

一年年过去,喻友旺捐款助学的事迹也越来越为人熟知。他参与建设新洲区的“爱心银行”,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仅仅两年便募捐到70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使全区没有一个大学生因没钱而不能上学。

喻友旺的兄弟姐妹常常听人说:“你家喻友旺太有出息了!不仅自己赚大钱,还帮助那么多可怜的孩子,大善人啊!你们家现在可是家喻户晓了!”听着街坊领居的夸赞,他们也十分开心。“喻友旺也是喻家人,这夸自己兄弟不也是在夸我们吗?”这么想着,他们也渐渐理解了喻友旺。而且平日里,哪个兄弟姐妹有困难,喻友旺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忙,又出钱又出力的。他们也渐渐明白,对于喻友旺来说,赚钱只是手段,助学才是目的。

家人间的那点小矛盾,在时间的见证下,在喻友旺不曾松懈地传播善良的努力下,渐渐消弭。从不满到理解,再到支持,喻友旺全家以他为荣,也自觉成为乡村扶弱济贫的帮手。

“为助学几乎捐出全部家当”

8月的一个晌午,喻友旺让司机带自己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贫困村。300多公里的路程,他心里牵挂的除了山区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还有公司里推积如山的事务,因为原本计算好的资金链断了。他戴着老旧的黑框老花镜,左手拿着公司的文件,右手拿着需要资助的孩子的名单。叹了口气,喻友旺放下左手的文件,点了根烟深吸一口,不停翻动着右手的名单。

“我才还清去年的100万,难道又要去借?要是明年依旧没有起色,还不了怎么办?”

“要不今年先缓缓?但我能等,孩子们等不起啊!”

喻友旺在心里盘算着,又不断纠结着。这时一阵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喻先生,‘第九次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帮助贫困大学生’资助学生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请问您今年也参加吗?”

瞬间的沉默后是一句坚定的答复。“参加!请把时间地点告诉我!”

才挂完这边电话,喻友旺又拨通一个熟悉的号码。“兄弟,能借我50万吗?具体事项见面后商量。”

电话挂断,掏出那块磨损的像刚出土的古董的手表,看了看时间。喻友旺对司机说:“把车开快点,我想早点见到孩子们。”

好人有好报这个朴素的道理,在喻友旺身上得到印证。2009年,卓尔控股董事局主席阎志通过媒体了解到喻友旺的慈善故事之后,主动找到他,将几个亿的基建工程交给他做。阎志说:你做慈善都这么投入这么认真,我相信你的人品和你的工程质量,你的工程做多了做大了,就有更多的力量做慈善了。

不了解喻友旺的人,以为他是特别有钱的大老板,每年捐几百万助学只是九牛一毛。“实际上我只是一个包工头,一个项目经理。”喻友旺说,“如果不算那些还没有结清的工程尾款,除去我的个人开销,这些年来,我几乎捐出了自己全部家当。”

喻友旺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跟着他从事建筑行业,去年要在武汉买套房子,作为父亲,他认为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成家立业。但余钱都拿去助学了,首付款都是他找朋友周转的。

据了解,2008年、2009年、2011年和 2013年,每年喻友旺都是借款二三百万元周转助学。

“我和他们一起更幸福”

夜深人静时,工作闲暇时,喻友旺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报纸。除了了解热点新闻,还细心寻找着贫困的县区、受难的灾区,和一个个无助而迷茫的孩子。

在2018年深秋的晚上,喻友旺从报纸上看到一名新洲区的12岁小女孩徐家珍,不幸患上了先天性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合并神经源性膀胱,这种病无法自主排尿,极易引发泌尿道感染和慢性肾衰竭,最好的治疗办法便是腹膜透析治疗。徐家珍只能白天上课,晚上做腹膜透析,一个月就需要大概5000元。家里人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借了30多万元的外债,徐家珍的父母只能去外地打工,孩子由爷爷照顾。

喻友旺心里一震,急忙放下报纸,拿起电话,熟练地拨通电话联系帮扶。在得知徐家珍的住址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后,喻友旺放下电话,点起了一根烟。“她现在是不是正在医院做透析?这么小的孩子一定会哭吧?晚上忍受治疗,白天上学一定很辛苦吧?”喻友旺心里想着,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天未大亮,喻友旺就已经在去新洲的路上了,他想早点见到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在街道里不停寻找打听,喻友旺终于见到徐家珍。她裹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帽子和口罩,脸色苍白,身形消瘦。喻友旺心里扯着一疼,他摸了摸徐家珍的小手,问她在读什么书,最近什么事情最开心。

喻友旺想多陪她一会儿,又担心太久的聊天会让她太劳累。于是他向徐家珍的爷爷徐繁强了解她的生活细节。在半个多小时的聊天和不断宽慰后,喻友旺递上了2万元的现金。“好好照顾徐家珍,你们一家人都是好样的,都会过去的。”喻友旺握着徐繁强的手,看着对面这个男人眼里的眼框渐红。

除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幸福,受助孩子们的感谢,也常常让喻友旺热泪盈眶。

2012年5月,我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正在中国地质大学户外运动专业读研的陈晨,从珠峰登顶归来,给喻友旺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谢谢喻总,5年来我一直很努力,常怀感恩之心,今天我已登顶珠峰的成绩向您汇报”。此时,喻友旺才知道她是受助对象之一,他当即回复短信:“孩子,我跟你一样高兴,祝你登得更高,做得更好”!

有一次他前往大山深处的十堰市竹溪县的乡村学校做分享会。这么多年来,喻友旺坚持与贫困生面对面交流,他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他们加油打气,希望通过自己经历的事情,把孩子们精神上的缺失也填充起来。

在分享会途中,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他改编了《月之故乡》的歌词,想把它献给可亲可敬的喻伯伯,校长连忙把他请上了台。他说:“我把喻伯伯比作天上的星星:

天上有颗星星

地上有颗星星

此时

天上的星星在地上

地上的星星在天上

我抬头望天上

低头看地上

一个在梦里

一个在心上”

那一刻,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平时到节假日,很多孩子也会给我发来祝福,有时也会跟我聊他们的近况。他们没忘记我,也怀着感恩之心一直生活着。看着他们越来越好,不管是生活还是个性,我都觉得我和他们一起更幸福。”

行善济人的队伍不断壮大

金钱能够弥补短暂的穷困,却弥补不了长久的精神缺失。喻友旺每年都要走访很多地方,同孩子们谈心、交流,他希望孩子们能把可贵的淳朴与善良一直保持住,并传播给他人。他明白三五千元的助学金,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帮助寒门学子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2012年考上清华大学的邓杰文因喻友旺的资助得以上学,两年后,他寄信给他“敬爱的喻伯伯”。在信里,除了感谢,他还表示他现在是学校爱心部的部长,成为校园公益的引领者。

武汉理工大学的受助学生周金,上学后努力学习、勤俭节约,常常带头捐款。在一次“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中,她揣着勤工俭学的50元钱,“要把这些捐给更难的弟弟妹妹……”

姜武云是喻友旺2002年资助的对象之一,他获得了奖学金后,先后捐助了50元、100元给刚进大学的贫困新生。几年后,喻友旺曾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我是您曾经资助的大学生姜武云,不知您是否记得?我现在调回恒大地产武汉公司工作,看到新八集团是我所负责项目的合作施工单位,回想到当年您的无私资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长,高兴之余非常感怀……”受到喻叔叔的感染,姜武云毕业后将自己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就捐助给了困难的同学。到现在,他不断在事业上进步,每年都会拿出5000元用于助学。

看着这些后辈领会自己做善事的目的,并同样地践行,喻友旺很欣慰。他在给孩子们的回信中写道:“我不希望你们时刻有这种感恩的心态,我也不希望受过我帮助的贫困生回报我。我希望。大家能将感恩的心转化为一种爱心,去帮助同样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受助学生,喻友旺身边的人也深受他精神的鼓舞。

在武汉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公司的党委书记、老总以及一大批高管,早已成为喻友旺慈善路上的知己。他们还将“造最好的房子,做最有爱心的企业”作为企业理念,并提出“争做中国最有爱心的的建筑企业”的口号。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喻友旺带头捐了50万后,参会的100多人踊跃捐款,未到会的部分股东也托人代为认捐,一次性募集190余万元。从2006年至今,集团每年都会在开学报到前,通过当地教育局、民政局,把善款及时发放给贫困生。截止目前,该公司向社会捐款总额累计1.2亿元,资助了22000余名大学生,曾被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之一。

愿筑广厦千万间 大庇寒士俱欢颜。喻友旺不是最有钱的企业家,却立志成为最有爱心的企业家。他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将善意的种子播种到他人心怀。(熊旻昱、刘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贫困生   都会   珠峰   伯伯   愧疚   慈善   天上   爱心   家人   年来   困难   星星   母亲   孩子   电话   旅游   喻友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