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下午一点,在庆元县前往月山村的中巴上,司机吴邵军与乘客有说有笑,我夹在其中,虽然听不懂半句他们说的庆元话,但我依然感到亲切。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因为中巴车驶出车站不远,我就发现司机与乘客不单是司乘关系,而是朝见口晚见面的同村左邻右里,或是邻村的乡亲。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吴邵军承担的不单是交通班车安全顺畅,准时舒适的责任,这舒适不是指车内的环境,而是那种乡里乡亲,畅所欲言的畅快,连收付车费都是笑嘻嘻的。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司机还帮村里人捎回来货物,小到一包香菇,大到车上能放得下的建材。两小时的车程,够吴司机忙上忙下的,但他始终是乐呵呵,一面笑容 ,没有半点厌倦。

原来他兄弟姐妹七人 ,三男四女,两兄弟一妹妹负责驾驶来回县城的每天一早一午两趟班车,甚至连姐夫都来帮忙加班,两位姐姐是开民宿。我想不应把他们定位为司机,应该是月山村的“暖家”。小半路我就被这一车的气氛感染了, 好快也融入车厢里的欢声笑语,成了村里一份子。那一车村民都改为普通话了,吴邵军知道我的来意,便乐意地推荐我住在他姐姐的民宿 。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下午三点车进入月山村村头,就看见了悦山民宿的招牌,他姐姐早已候在路边笑面相迎,像是迎来远亲。没说两句她知道我是为廊桥而来,想到高处眺望、拍摄,便马上电话叫停已经行进村中的弟弟,让他顺带我上山头拍摄月山村的全貌。这一快捷的举动,显露“暖家”为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意识、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上到山头,吴师傅还细心告知我,如果等他的车到終站回头,要四十分钟后,可以慢慢拍摄。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如果不等,拍摄的小亭前两百米有条下山的小石梯。十分钟就回到村委会的村中心,他还执意带我到石梯路口看看才放心,这小小的“不放心“又一次暖透我心。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我下车回步到月山晚翠亭。拍摄了好一阵,身后两名护路工在清扫马路,清脆的笑声不时划破静静的山林,我好奇地上前搭讪:这样的山路也要如此清扫。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他告知我:明天在村里启动江南100的第三届廊桥越野赛,100是指100公里,足足是马拉松的两倍多,我也刚好遇上了。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这一路我无意中遇到许多活动安排,事前我毫不知晓,是上天的眷顾。感恩所有这些活动策划安排者,丰富、点缀我长长一路的孤单旅途。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在山头一览月山村的全貌,回顾了乡贤”八老爷”吴懋修为月山村深谋远虑的筹划,从我做起的模范带头作用,令小村庄持续的规划规范,民生民风。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从山顶回到村中,横眼过去就是白云桥,我细细地绕看白云桥,脑海里浮出上午在庆元县城廊桥博物馆的资料:庆元县现存一百三十座古廊桥,其中十一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三座列入浙江省级文物。十一座列入庆元县级文物。

小小的月山村共有四座廊桥,三座为国家重点文物。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眼前这一座白云桥是省级文物 ,可见其份量。怪不得踏入浙江省境内的一路上就有几拨人向我推荐,推荐来月山村看廊桥,果然名不虚传。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那我先从白云桥起步,白云桥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是比较年轻的一座石拱桥。白云桥连接云泉寺和月山村。显然从月宫的月山村到白云深处的佛祖居家之地九重天,需要步过白云,这就是白云桥的来由。桥上还留存一个忖忖鸟戏孤寒财主的故事,有心者可以到现场看看故事详情。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向村尾走几步便到如龙桥,如龙桥是中国木拱廊桥的第一号“国保”文物,是明朝天启五年,即1625年建造。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吴懋修的三儿子吴之球,七岁就挥笔写下如龙桥三字,匾额真迹收藏在县廊桥博物馆。看着这非凡才气的书写,我联想这位乡贤的家教和育儿。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步出村尾,走出所有村居,步蟾桥横卧在溪涧上,茂密的丛林无法掩盖它秀美的身姿。明朝永乐年间建造,到现在也是庆元县一百三十座廊桥中造型最优美的廊桥之一。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蟾宫即月亮,月山村形似月亮也被誉为仙境,进入月山必经此桥,有步入蟾宫之意,还在村尾守住水口,也是风水之桥。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我还想爬上斜坡,去探探荐之塔,四点半天色四合,转身返回时,村路开始渐暗,我随口搭问路边收工的村民,可否搭顺风三轮车回村? 村民笑盈盈:我从来没有搭过陌生人。说着还是让我上车扶稳,迎风而回。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回到村中段,在路边的吴邵军司机叫住我,还有一座来凤桥未看的我只好下车。他问我晚饭如何解决?原来他姐姐的手伤了,无法为我做晚餐和早餐,吴师傅要我在村中的饭馆晚餐,并嘱咐一傍的同村兄弟招待我。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说得我暖意融融,像充电般的我快步跨过洁净的村路,跳上来凤桥,远远回漂一句“感谢了”。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来凤桥是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建的石拱桥。来凤桥和如龙桥还留存着吴如龙和陈来凤,为吴陈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爱情故事。


月山村的民风,亲善的廊桥。

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感受到月山村的民风,也感受到廊桥搭出的亲善,月山村民豪迈地秀出:月山比月亮更美 ,在我心中也永久地搭上一座坚实的亲善“”廊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庆元县   来凤   庆元   山村   乡贤   蟾宫   明朝   石拱桥   亲善   月亮   民风   山头   村里   村民   文物   司机   姐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