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亲水生活

罗 安 会/文

离开小官山曹家巷那仅有一方天井的大杂院,我把新的家安在了江津滨江大道最热闹的路段,开始了梦寐以求的亲水生活。

过去老房子那种被砖瓦院墙层层卷裹的逼仄,和仅能透过一口天井望天的阴郁,被滔滔大江的开阔视野和滨江公园的繁花似锦替代。清晨,推窗而望,长江北岸青山连绵;东边日出霞光红满天;西边江津长江大桥车流不断。春夏秋冬、日月晨昏交替的景致,好似变幻纷呈水墨画。这样的反差,令人不胜唏嘘,又无限遐想。

临江而居以来,日子变得温润而惬意。

滨江亲水生活

滨江大道一角

楼下的滨江公园四季常绿,黄葛兰、桂花、雪松、银杏、垂柳、菊花、腊梅、青竹数十种花木,散发出混合的清香。花木丛中大打太极拳的老人,气定神闲;健身散步的市民,悠然自得。有朋自远方来,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带他们在滨江大道上走走逛逛,体验一番我的亲水生活。而夜幕降临,江上清风拂面而来,餐馆酒楼霓虹闪烁,江边渔火天水一色。文体广场、桥南公园、荣臻广场、时代广场华灯齐放,大妈们的坝坝舞准时开跳,多姿多彩的音乐喷泉随着声光节奏,跳跃起伏,魔术般变幻着水柱造型,令人感悟,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意。

站在10楼阳台,俯瞰这条似幻似梦的滨江大道,难免思绪万千。

滨江亲水生活

洪水期的长江

那年,我下乡8年后返城。当竹筏划到江津通泰门码头,靠岸之处,一片卵石沙滩,抬眼望去,长长的石梯坎尽头是歪歪斜斜的吊脚楼,岸上全是低矮的青瓦板房,破破烂烂,仿佛一座千年不变的古代郡县。

轮渡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渡船、货船、煤船、粪船、渔船……都纷纷支个跳板到岸边,杂乱无序,板车挑夫在荒滩沙石上来来回回吃力地搬运货物。江滩河坝到处都是鹅卵石沙坑,家家户户的年轻壮劳力在这些坑里筛石子,由于“三线建设”从东北、上海迁来很多大厂,建厂造屋只能就地取材,于是筛石子变成了江津人的一项生计。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常常粮荒,居民虽有定量口粮,但细粮和粗粮需要搭配供应,因此江边码头的粮船一到,全城男女老少都扁担箩筐地到江边排队挑红苕……

岁月凝滞。潮涨,江水漫上江岸;潮落,卵石泥沙裸露。

滨江亲水生活

夜幕降临时滨江路

那时江边没有路,除了沙石和生活垃圾,浑浊的污水、粪水从通泰门、北固门、东门、大西门的下水道直排江中,臭气熏天。

特大洪水袭击江津那年,江水倒灌进城,低洼地带一片汪洋。怡然街、竹器街、河坝街、迎根门的房子,只剩一半立在水中,江面上漂浮着桌凳、木桶、脚盆和凉床以及坛坛罐罐。木船、渔船、木盆在水中划去划来,抢救物资。我妻子的娘家住在竹器街,庆幸提前搬了家,否则损失惨重。有民谣曰:“江津城,地势洼,五月六月要搬家,七八九月抗洪水,十月修补安新家”。

1989年枯水季节到来,江津打响了治理长江河岸的“人民战争”,通泰门至东门一公里多的江滩上,场面壮观,令人振奋。

滨江亲水生活

滨江公园

当时我辞职下海经商,创办了一家电视摄像服务部。在那些激情洋溢的日子里,我将镜头对准了数千民工奋战在修筑大堤的感人场景,对准江水上涨时抢险的领导、市民群众;对准了顶风冒雨将救援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的青年突击队员们,对准民工吃住在工棚里的艰苦生活以及市民主动捐款出力的场景……这些鲜活的镜头和画面让人感动落泪,被江津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播出。当海拔198米的滨江大道护岸大堤屹立在河岸上,我竟意外荣获了“滨江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的称号。接过奖状那一刻,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在我的记忆里,江津滨江大道的快速“蝶变”便从此开始。

滨江亲水生活

滨江路步行道

最早的滨江大道只有1.2公里左右,1994年竣工,那可是重庆最早修建的滨江路之一。

到2000年,滨江大道向西延伸了3.7公里,连通刚建成的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同时又迎来江津撤县设市建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开展。

滨江大道两旁绿化带开始处处花团锦簇,优雅怡人,崭新的江景楼群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我伺机而动,赶紧在黄金地段陆续开了文化茶楼、酒楼、书法国画展馆,茶客、食客、休闲客络绎不绝。为了兼顾生意和家庭,我在附近购置了一套江景房,从此阔别潮湿阴暗的老屋,阳光照暖我心,江风伴我入眠。

滨江亲水生活

滨江公园

2003年江津跨过长江再建新城,一江两岸,同城发展。三年光景下来,滨江大道继续向东延伸了5.1公里至贾坝沱。

转眼间,又一个10年过去,滨江大道鼎山至支坪段再延长10公里,由贾坝沱延伸至陆军医大分校区。最终使整个江津滨江路长达20公里。

今年国庆第四天,一直阴雨绵绵的老天终于放晴,我开车带着家人,兴奋地在滨江大道上拉风。我发现这条路,一是绿化率高,二是亲水性强,三是休闲广场多,在人流较密集的地方设有800多个停车位,公共卫生间、公交停车港、休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滨江亲水生活

夕阳西下的长江

而且,沿途数十处人文景观散落其间——陈独秀墓旧址、聂荣臻元帅母校旧址、明相江公享堂、魁星楼、鲤鱼石旧址、莲花石枯水位题刻、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藏联阁……既有远古传说,又有现代轶闻,充满了巴人文化的神秘色彩。

难怪网上有市民说,这是滨江路之魂!

一位75岁的老朋友,在江津城住了50多年,用6部相机记录着江津巨变,但他有时候出门,还是会迷路。他感慨:江津变化太大了!

40年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从楼房破旧、垃圾成堆、洪水肆虐的烂河滩,到如今花红柳绿、美丽如画的“十里长堤、十里画廊”,江津滨江大道,一条因防洪而诞生的滨江路,如今已成为三个主题滨江带、五个亲水休闲广场的城市观光大道。

滨江亲水生活

作者摄于滨江公园内

一路鲜花,给人养眼。一路历史,让人流连。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2018.12.1.于江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滨江   江津   东门   河坝   竹器   江滩   长江   旧址   江边   江水   洪水   大道   市民   公园   广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