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文/罗安会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第三版江津手绘地图。这一版地图,将9座长江大桥和高速公路也纳入了重点。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作者摄:远眺几江长江大桥

这是我在人称“手绘地图专家”的老邹家看到的。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仍埋首于桌前埋头修改他的新版江津交通地图,为参加区里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发言精心准备呢!


不由得想起20年前,曾在区旅游局任职并担任市政协委员的老邹,将他实地勘察并手绘的各种规格的地图拿到市“两会”上,绘声绘色地对江津交通的发展进行直观清晰的描绘和通俗的解读:为什么采用“米字型构架”、怎样并入“西南大通道”、实现“三环快速通道”、如何连接重庆“出海口”……这些在老邹心里可谓了如指掌。他又顺势提出了江津建造九座长江大桥的构想。这些前瞻性构想于大处着眼,严谨推敲,很具说服力,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老邹因此荣获“参政议政奖”。

看着这一幅幅精彩的“手绘作品”,我感慨万千。在江津境内127公里长的江面上,居然短短20多年时间横跨了9座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曾被称为“走遍天下路,难过江津渡”的历史,终于被改写。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画家吕效书创作:“几江大桥修建时”

回想我第一次从江边小镇来到江津生根开花,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末,正赶上改革开放。我乘绿皮火车到站后,才知脚下并非江津主城,而是江津对岸的一个小镇,无奈只好背着铺盖卷,左手提箱子,右手提一篼书籍,匆匆随人群穿行在满是尘土的石子路上,穿过足有两公里路程的破烂小镇德感街道,再到江边转乘轮渡,一路下来汗流浃背,最后在轮渡里箩筐扁担地挤着站着煎熬着,半小时后终于到了对岸的目的地。

江津原是江津地区行署所在地,因一江之隔,交通很不方便,开个会,附近各县参会人员总因轮渡晚点、路上往返折腾得够呛,后来地区行署不得不搬迁到铁路沿线的永川。

我到江津后从事供销业务,出差成了家常便饭,不得不长期和轮渡打交道,往往因误了轮渡耽误过江时间而望江兴叹。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几江长江大桥(江津网络照片)

一次,我赴成都参加订货会,大清早跑到江边,不料大雾锁江轮渡停航,一直等到十点半太阳露脸,大雾逐渐消散。船来了,过江的人囤积太多,得排队上船。人人过江心切前拥后挤,一块跳板不堪重负突然断裂,几个乘客顷刻掉进江里,幸好被及时救起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我那时凭着年轻力壮挤到窗口购票,发现一只手竟然伸进我的衣包,我大吼一声“挤啥子!”一名便衣警察应声赶来捉住了扒手……好险,我辛苦挣来的货款差点打了水漂!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江津外环长江大桥(江津网络照片)

这年秋天,我到河南出差后返回江津,没想到又逢洪水超过警戒线,轮船封渡、船只停航,整个江津交通动脉瘫痪。我望眼欲穿地等待江水退潮,真是“隔江如隔千里远,有家不能回”!

有人提议找渔船过江,一盘算,渡江费比住旅馆便宜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当晚回家,我便和同行四人冒险登船。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作者摄: 江津几江大桥

江水汹涌,小渔船被冲过了通泰门码头。如果码头无法停靠,那靠岸就难了。情况危急,渔夫也紧张了,让大家呼救!“来人!救命——”惊呼求救声惊动了海监船,我们得救了,等待我们的是海监部门的处罚。

1994年,江津招商引资引来了马来西亚的资金,经三年建设,第一座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从此,江津无大桥的记录被打破。

我清楚记得,建桥开工仪式那天,我作为“编外记者”参加了庆典全过程。我与几万群众目睹了这一时刻。人声鼎沸、万众欢腾,许多人的眼睛湿了。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作者摄(几江长江大桥)

自那以后,短短20年间,我亲眼目睹了江津长江段上,一座座崭新的大桥英姿勃发从长江升起,伟岸的桥身跨过天堑伸向八方,快速带动了两岸的经济发展。

从江津码头通泰门朝长江上游望去,可见江津长江大桥、油溪大桥、白沙大桥、石蟆朱沱大桥由近及远;顺江而下,又见几江大桥、鼎山大桥、观音岩大桥、地维大桥、小南海大桥比翼齐飞。十多年前,老邹的“手绘地图”已大部分变成了现实。截至今日,除白沙大桥、油溪大桥尚在修建中,其它七座大桥如巨龙腾飞在长江南北,终结了往昔渡江难的叹息与悲哀。

大桥连通了五条高速公路,将贵州习水、赤水,四川合江、泸州,重庆永川、北碚、巴南、綦江连成了四通八达的物流网,一举突破交通瓶颈,实现了“一江两岸”四个工业园区和一个综合保税区的同城发展,为融入重庆主城、联通世界架起了幸福通途。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作者摄:夕阳下的几江水

前不久,有幸参加调研高速公路发展,我和老邹一道从德感过长江大桥,穿鼎山隧道,过鼎山大桥,再上外环高速公路去双福。一番体验车程仅半小时,老邹激动得眼含泪花。

而后,从江津老城出发,上鼎山大桥,过江津观音岩大桥,避开中梁山隧道堵车的麻烦,过南坪、寸滩长江大桥,仅用75分钟就到达江北国际机场。那一霎,我们感觉江津和重庆主城已融为一体。

渐渐升起的长江大桥

作者摄于长江边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津小南海白沙沱建的第一座钢架结构的火车铁路桥就是大西南重要的物资通道,到如今这些翻天覆地的巨变,江津已破茧化蝶。置身于这座山水园林的滨江新城,感受着日新月异的交通条件,我无比自豪。我大声告诉老邹,你设计、你构思,你为家乡添砖加瓦;我呢,要用我的笔把它写下来,让父老乡亲们一起分享,一起来喜悦!

【作者简介】:重庆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文字:1988个

2019.12.28.于江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长江大桥   江津   永川   行署   轮渡   长江   重庆   江边   大桥   江水   手绘   高速公路   地图   交通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