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文/罗安会

兄弟俩同献墨宝于城市景观石上,在江津实属首例。胞弟陈可之,胞兄陈册都是江津人,是书画界中造诣颇深的艺术家,主动回乡献墨宝。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陈可之(右)送作者的艺术衍生品《三峡神曲》

去年7月,重庆市江津区被中国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城市”的称号。这一消息令崇尚文化的江津区上下为之振奋。为彰显1500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区政府分别在滨江大道、鼎山大道打造文化碑林景观勒石,邀请当地书法家挥写歌颂江津的诗词歌赋,并请来江津籍书法家漆钢、陈册、陈可之等人为家乡泼墨抒怀。

说实在的,书法艺术若没有几刷子,那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在主城鼎山、滨江文化大道、文化广场等要处的大理石上勒刻上石的。这是江津文化品味的高位凸显,更是留给后世子孙的宝贵文化财富。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陈册(右)在作者书画廊创作

作为重庆市书协主席漆钢的书法造诣自不必评说,陈册、陈可之这俩兄弟的书法艺术的分量也显得厚重大气。陈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协副主席、重庆理工大学书法教授;陈可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油画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更令人敬佩的是,国庆节,陈可之作为国内艺术家代表,在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式上,他以嘉宾身份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礼,这是多么大的荣光啊!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我认识陈氏兄弟俩已多年。虽说大家都忙,但我们一直在微信中保持交流。我对他们多年从事艺术创作的经历了然于心。

从小,兄弟俩同喝一缸水、共舀一甑饭,但性格迥异。哥哥陈册戴着一副眼镜,性情内向,处事低调,言谈文质彬彬;弟弟陈可之个子不高,但“浓缩是精华”;他眼睛小但很聚焦;他喜欢蓄山羊胡,性格外向,谈话滔滔不绝,穿戴举止充满艺术家的气质。但俩人都有一个特点: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则静如湖水,一写一画,心如清净,慧眼自开。

两人性情不同,艺术取向也不同,在艺术道路上各有专攻:一人陶醉于书法,深入浸染篆、隶、楷、行、草,在不同运笔中体味着传统文化的笔意;一人钟情于西画,多年来游走于欧洲艺术天地,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晓不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兄弟俩成为各自领域的翘楚。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兄弟俩出生在渝西长江边的白沙古镇,爷爷陈卓吾乃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受先辈的潜移默化,兄弟俩自小就耳濡目染立下了献身艺术的夙愿,之后日日精进奠定了牢实的艺术功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陈氏兄弟的父亲陈林夫从部队转业后,带着妻儿一道回到了江津白沙老家。那时物资匮乏,全家人生活拮据。但卓有远见的父亲对孩子们在教育上不遗余力,让几兄弟在困难艰苦的环境里不断成长。

作为江津著名的古镇白沙,凝聚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无数优秀人才。陈氏兄弟在少年时代已经开始崭露头角:10岁时,陈可之就在白沙镇上为政府和单位绘制巨幅毛主席画像和街头宣传画;陈册呢,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欧、颜、诸体的学习并获奖……“这两兄弟不得了,将来一定有前途!”当地不少人也竖起大拇指夸奖。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改革开放这年,16岁的陈可之如愿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学校期间,他创作的油画《历史》被评为“伤痕美术”精品,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毕业后不久,24岁的陈可之创作的油画《又一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冬日晨曦》获首届“百年中国油画奖”,《长江魂•纤夫》获国家文化部八届群星金奖;《重庆大轰炸》获日中友协“国际和平贡献奖”,《东方之子》被萨马兰奇主席选入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三峡神曲》挂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今年,他又创作了巨幅油画《黄河》《长江》……他先后获得加拿大文化国际“终身艺术成就奖”,去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文化大使”勋章。其作品融合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意识于一体,以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被业内人士称为“可之画风”,其浓郁的东西方结合的韵味令人赞叹不已。在今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观礼后,面对我的祝贺,陈可之很淡定地说:“今年忙碌了一年,对人生也作了一番历程似的思考。”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陈册的书法创作起步很早,早在大学期间,他的书法作品就脱颖而出,1982年荣获四川省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尔后,有幸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徐无闻、秦效侃教授,接受了院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今作为大学书法教授的他,著述有《中国历代书画题跋精品——元代》《书法鉴赏》《陈册书法篆刻作品集》等,他还在《求实》《北方论坛》《理论与创作》等许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书法学术论文;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书法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陈册的勒石作品是联圣钟云舫的长联《锦城江楼联》,长达212字,颜体书写,笔法清雅,挥洒深沉,别具一格。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而陈可之受邀书写的作品,书出简隶,用笔开张深入,风格潇散简远,书写的是著名诗人唐圭璋的诗《黑石山晓行》。

去年春末,应我的邀请,陈可之一行人到访了我的书画廊,他风趣地说:“我得好好地向这些书画家前辈学习哟!”边说边要我备笔墨纸砚,提笔洋洋洒洒写出了“天道酬勤”“煮茶论道”两幅四尺单条,字行间运笔流畅,笔道自然,形成了形与神的统一,彰显出书法家内在的精、气、神,达到了以笔写意,以书传情的境界,可谓是“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陈可之兄弟俩献墨宝


陈可之的夫人随手打开提包,拿出一块长丝巾、瓷盘、艺术文艺包,上面都印有陈可之的画作,这些产品也是他的系列艺术衍生品。他当场用金粉在瓷盘上签下“陈可之于江津”,并笑着对我说:“这些送你作纪念吧!”其爽快大气可见一斑。

同行的陈册沉静地看着,笑而不语。书画奇才兄弟俩相映成趣。小小书画廊里氤氲着墨香与欢声,令诸位都陶醉不已。

【作者简介】:重庆市作协会员,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江津   滨江   兄弟   瓷盘   重庆市   作协   墨宝   书法家   重庆   中国   油画   书法   书画   艺术   作品   文化   旅游   陈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