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燕子

《罗安会写作联盟》旗下作者

文/罗安南

初春,朱沱古镇老街上空,又见燕归来。叽叽喳喳的春燕在空中追逐着,穿梭着,吼叫着,是乎在抗议……

古镇的燕子

作者(右一)同娃儿朋友回古镇合影

古镇街道的电杆电线上,屋檐边,都站满了一排排的春燕,好似在集合,在诉说,在哭泣。这里是我们的故乡呀,不要赶走我们哟!

你看那燕子,机灵的眼睛,敏捷灵活的姿态,光滑精美的翎羽,剪刀式的长尾巴,浅黄色的嘴巴,多美丽。她与人为邻、以人为亲,大家都称它为春精灵。

古镇的燕子

网络照片

古镇老街开始拆除了,要修永川的深水港码头。那两公里多长的老街,此时也显得格外宁静。街面上,磨得光滑的青石板整齐地排列着;街道两旁,串架木结构的平房,老旧斑驳,鳞次栉比;民居,楼阁,四合小院,呈现出青色的砖、灰色的瓦、别致的窗格、雕刻精致的花窗,依然在现实生活中散发出明清建筑那深沉的光泽。它一直幽深地延伸着向前方……

朱沱古镇,在重庆渝西长江边上。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古镇就是万寿县的县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这儿气候温润宜人,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是渝西有名的鱼米之乡。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在这里不辞辛苦,繁衍后代,生儿育女。

古镇的燕子

朱沱老街

我同张二是朱沱老街一同长大的娃儿朋友,以后各奔东西。他刚从南京回来,一种乡愁油然而生。我便邀约他回故乡去看咱们的老屋,去看那儿的燕子。

春天燕归来。燕子恋家、恋人。无论贫富,房子高矮,只要头一年燕子选中在谁家筑了巢,它会继续回到老房东家生产生活。一代又一代的朱沱人,都会营造和谐气氛,让更多的燕子消灭虫害,确保粮食丰收。

古镇的燕子

网络照片

清晨和黄昏,一群群的春燕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场前街尾,田间地头灵活的飞来飞去,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昆虫,是益鸟,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在上世纪荒唐的五十年代末,古镇领导为了不让麻雀偷吃粮食,至上而下地搞了一场麻雀歼灭战,在那场战争中,有人为战绩,将燕子也列入歼灭的范围。这怎么行?燕子一歼灭,五谷能丰登吗?古镇人自发起来保护燕子,不久,上级下令,停止杀戮燕子,燕子才躲过一劫。

我的老屋,在朱沱后街的一个院子里。当我去看老屋时,老屋也拆掉,一片狼藉,一遍凄凉,再也找不到儿时生活的迹象,也见不到燕子的身影。

此情此景,对老屋的记忆却一幕幕浮现……我父亲进入五十岁这年,家里楼角的一窝小燕子,正在燕妈妈喂食时,小燕子不慎从窝里掉下来一只,燕子妈妈叽叽喳喳飞上飞下,叫个不停,想用自己的身躯将小燕子叼回窝中。我父亲见状,搬来梯子,将小燕子放回窝里。下楼梯时不慎脱落,父亲摔伤送进医院救治。父亲救小燕子的行为,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古镇的燕子

网络照片

张二的老屋在古镇十字口不远处的正街上,这儿暂时还没有拆除。他的老屋门前,一排排燕子驻足在电线上;还有成双成对的燕子飞来飞去忙过不停,它们是在为即将消失的老街作迁徙前的准备吗?还是欢迎归来的原主人呢?

中午,我们在张二老屋家吃饭。这老屋四十多年前也移主。因招工,张二离开古镇时,将老屋卖给一姓罗的经营百货。见原房东回来,以小酒叙旧。猛然间,头顶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一看,一只燕子闪电般从窗户窜入,将衔在嘴里的虫子喂进一小燕嘴里,几只未得食的小燕张着大嘴巴,叽叽喳喳地叫过不停。瞬间,燕子又闪电般飞出窗外,重复着飞进飞出。这一情景,体现出燕子与住家人户间的真诚和善意。再现了儿孩时所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古镇的燕子

网络照片

当晚,主人安排我们在有燕子住窝的宿舍就寝。我好奇的观察起燕子来。一堆小燕子在窝里住着,静悄悄的睡去,而两只大燕子则站在离燕窝一米多远的地方,守望着它的后代。哦,我终于看明白了,燕窝太小,再也容纳不下燕子爸爸妈妈了。

此刻,我心中对燕子肃然起敬!她们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地在旷野中、树林里、草丛中觅食害虫来喂养孩子,让她们长大后在广阔天空中搏击长空,迎接新生活!

作者系江津区作协会员,

重庆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

《罗安会写作联盟》旗下作者

2019年1月26日于江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花衣   江津   古镇   燕子   老街   飞出   小燕子   娃儿   重庆   父亲   春天   妈妈   照片   作者   旅游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