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塔下村土楼和小桥流水


福建南靖塔下村土楼和小桥流水

2019年11月21日,我自驾游来到福建省南靖县塔下村观光旅游。塔下村处在深山之中,巍峨的山峰下,几座土楼非常靓眼,大山与土楼相伴,山间小桥流水,相得益彰。再有鹅卵石铺就的路径,顺溪流伸向远方。塔下村风景宜人,风光无限美好。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山区,是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之一。相传在元末明初,一张姓人家入闽,始祖张化第八代孙内人华一娘携子由永定金沙蕉坑迁广东大埔,又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迁至塔下村。当时,塔下村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谷,满山荆棘,经张氏几代人辛勤劳作和耕耘,才逐步奠下基业。之后,随着张氏家族的发展,人丁兴旺,人口增多,原来居住的土茅屋,不再适应聚居需求和需要,特别是闽西南一带山高林密,盗匪猛兽时有出没,民系之间和村落之间争斗时有发生。于是,张姓族人沿沟谷两旁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多功能于一体的围合型土楼建筑。据资料记载,塔下村最早的土楼福兴楼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为七世东崖公所建,以后塔下村又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诸多土楼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土楼沿山溪呈长形摆布,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清朝末期,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张姓族人在沿溪两岸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式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有致的奇妙景观。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被几百年先人足迹磨得圆润,细雨轻烟,闪出柔和的光泽。

我来塔下村观风景,看土楼,而后沿着蜿蜒曲折的小溪前行,再穿小桥,赏风景,驻足小溪边放眼望去,山岗上凸显茶园翠绿,果树飘香,好不快活。

张氏家庙是塔下村一景。张氏家庙前有一口半圆形池塘,塘中鱼儿遨游,庙宇疏影,给人再增添了幽美的意境。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3根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横穿村中的小溪奔流不息,把清澈和洁净的山泉水送到家家户户。说到小桥流水,导游动情地说,这条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溪流,新中国成立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每遇山洪暴发,木桥常被洪水冲毁,相隔仅30多米宽的溪流两岸村民,由于木桥被山洪冲毁,而中断了过往和来往。之后,在热爱家乡侨胞的资助下,溪流上才建造了石拱、钢筋水泥桥,日前,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桥共计11座,使两岸村民衣带相连。有人曾这样描述塔下村的风景和风情,小桥流水、土楼,把塔下村装点得分外漂亮。更有文人墨客豪情描绘说,在万里无云的清晨,村妇提着木桶,手牵着童子,来到溪边洗衣,把鲜艳的色彩和款款谈笑声,一起流进水里,闪闪烁烁。

……

哇!塔下村太美了。

塔下村,2016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并且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2019年塔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塔下村风景很美,很值得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南靖县   小桥流水   山溪   南靖   大埔   永定   福建省   木桥   福建   溪流   族人   村落   池塘   小溪   村民   两岸   风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