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兵团回忆:战友文华兵团遇险之尾声

接上篇: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大家陆续都搬了家,失去了联系。

再后来,命运的安排,我在外地安了家,结婚、生子,加之工作的繁忙,整天为生活奔波着,也顾不上其他。战友们也都各自忙于自己的生计,慢慢地大家就失去了联系。

就这样一晃就是几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

其间,我也曾打听过她的情况。只听说她身体恢复得很好,工作也干得非常出色。我还有点将信将疑,那么重的外伤后遗症,她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就不错了,怎么会一点影响也没有?但我们始终没能联系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意外的相遇了。

几年前的一天,锡林浩特的战友小李给文华打来电话,说孩子要结婚,邀请文华到锡林浩特参加婚礼,做主婚人。

小李是锡林浩特籍的战友,也是工副连的战士,我们曾经一起参加苇塘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按说,文华的工作很忙,后来的又一次车祸,让她又是伤痕累累,加之,天津距锡林浩特有两千多里的路程,很难吃得消。但是,战友的情谊,使文华还是决定去千里之外参加兵团二代的婚礼。

我后来见到她,问她,怎么跑这么远来参加婚礼?她告诉我:“是为了报答一斤棉花的恩情”。于是,她给我讲起了当年发生在兵团的一件事。

知青岁月,兵团回忆:战友文华兵团遇险之尾声

1970年的冬天,是我们到兵团的第一个冬季。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苍茫大地白雪皑皑,昔日的草原银装素裹,分外刺眼。严寒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

小李的妈妈因为惦记自己的女儿,专程从锡林浩特来连里看望她,住在宿舍里,正好和文华同住一个宿舍。那时,我们盖的被褥都是来兵团前在天津发的。家里怕被子薄,难于抗住锡林郭勒草原冬季的严寒,又都给我们加的棉花重做的,我们的被褥很厚。

文华因为是瞒着家人偷偷来到兵团,什么也没带,她的行李都是到兵团以后补发的,很薄。小李的妈妈从锡林浩特来时,带了一斤棉花,准备给李桂英的被子续上一层抗寒。这时,看到文华的被子实在是太薄了,于是,李妈妈就把这一斤棉花给文华的被子拆了,续上一层做上了。

这一件事让文华心存感激,一直念念不忘,总想有机会报答李妈妈。没想到,还没等报答,听说李妈妈去世了。这让文华很是内疚,她也曾经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过小李。这次,接到小李的电话,她决定把这“一斤棉花的恩情”还给小李,以慰籍当年李妈妈的深情!于是,特意驱车来到千里之外的锡林浩特参加婚礼。也就有了她的草原行。

听了她这“一斤棉花的回报”,很为她的这份感恩之心所感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我感悟着这人生的哲理:是的,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

知青岁月,兵团回忆:战友文华兵团遇险之尾声

从锡盟返回时,文华途经我生活的城市。锡盟的战友把她要来的消息告诉了我,我很激动!从那年她受伤一别,我们再没有相见,不知她现在的变化如何?

再一次见到了文华,让我眼前一亮!看来她早已战胜了病魔,昔日的兵团女战士,如今依然神采奕奕,不减当年!老战友相见,我们彻夜畅谈,积攒了几十年的话总也说不完!

我邀请她到我家做客。看到我的一切,文华说:我一直非常惦念留在外地的你和绍萍(绍萍也是天津知青,后随锡林浩特籍的战友落户锡林浩特市),战友们都回到了家乡,不理解为什么你们两个没有回?现在看到你们的一切,看到你们生活的很幸福,看来你们的选择是对的。

我说,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各有各的命。就像你,本来要在内蒙干一辈子,从没想过要调离。但是那次脑外伤,结束了你的兵团生涯,最终带着一身病痛,病退回到了家乡。而且,你又从头干了起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而我,注定要远离家乡,身在异乡为异客,都是命运的使然。

临分别时,文华对我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知青岁月,兵团回忆:战友文华兵团遇险之尾声

右为文华,左为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锡林浩特市   兵团   战友   锡林浩特   被褥   知青   恩情   天津   严寒   尾声   棉花   被子   草原   家乡   命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