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自学,视学为命

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

—何炳章

近代以来,安徽的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陈独秀、胡适、陶行知等一批在文化教育上有卓越建树的人物。在如此深厚的人文沃土基础上,何炳章先生成长为了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何炳章

自育自学,视学为命

“自育自学”理论创始人和“自育自学”实验主持人

何炳章先生基于半个世纪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合肥实验学校为试验田,开展了长达三十年的实验,且行且思,知行合一,构建了具有鲜明安徽特色、丰富实践价值并反映时代教育改革基本趋势的以“何氏教育十九论”为标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自育自学”理论是何先生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也是践行“自育自学”理论的典范和榜样。

“自育自学”理论:

做、学、读、吃、睡、炼、弹、析

就是要做时间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评论的主人。

就是运用引导自学课型,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学的学堂。

就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天天坚持,养成习惯。

就是吃好早餐,确保营养。

就是确保睡眠。

就是立足在家,每天健身。

就是引导自学一样乐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就是要确定基本模式,精细分析个案,促进自育自学。

尊重教育规律,敢于反潮流

捍卫教育规律的尊严,敢于对一切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说“不”,是所有教育家的秉性之一,何炳章先生也不例外。

在全国学习“汨罗经验”开启素质教育新征程时,何炳章先生主持合肥市教育界领导干部培训班,探讨全市实施素质教育到底以什么为抓手,从哪里进行突破的话题。

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他决定以“四个不得”“两百战略”为突破口,即学校要开足、开齐课程课时,不得编重点班、不得超学额、课余时间不得在校内集体补课、教师不得在校外做有偿性补课百分之百的教师必须在转化后进生身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百分之百的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上课。

在他看来,这才是标本兼治之策。尽管知道阻力重重,但何炳章先生有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和毅力。

痴迷教育瘾,深厚基层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办教育……在个人说来变成一种嗜好,嗜好鸦片烟的,除非强迫不准吃之外不能一天不吃鸦片烟。我办教育同吃鸦片烟一样有了教育瘾,宁肯不吃饭不能不办教育。”

何炳章先生办教育的瘾也到了痴迷程度:

一、深入基层调研

何炳章先生1/3左右的工作时间是深入基层,市区内就不用说了,就农村而言,当时合肥市所辖三个县的所有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和70%左右的村小,他都去调研过,被称为“在农村学校跑得最多的教育局长”

二、深入课堂听课

50年来,何炳章先生深入课堂听课也成了瘾,他说如果工业局长不能到车间、农业局长不能到田间地头、教育局长不能进课堂听课,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近年来,年逾七旬的何炳章先生为了更好推广“自育自学”实验课题,还到多所实验校上演示课。

三、深做学术报告

50年来,何炳章先生在安徽省内外的各类会议上所做的学术报告和讲座达到600多次,听众达到10万多人次。说他“深做”,也因为他下深功夫备课,深入浅出表达,深入答疑,由此营造了更深入探讨、深入学习的学术氛围。

自育自学,视学为命

何炳章参加从教50年及其教育思想研讨会

含辛茹苦,创建合肥实验学校

1987年,时任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的何炳章在条件简陋、时局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创办了合肥实验学校,并亲自兼任校长。这是一所招收常态学生使其得到较为超前发展的学校,以一所走自育自学之路、用9-10年时间完成1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学校,一所学生在校学习愉快、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的学校,一所教育实验高地、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学校。

如今,诸多著名学者、专家高度评价何炳章先生的“自育自学”论,它是一种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教育就是要教学生会自育,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会自学,这是迄今为止对于教育教学本质最鲜明、最简洁的概括,这一思想和实验也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再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合肥市   学术报告   合肥   安徽   教育家   鸦片   实验学校   局长   课堂   规律   主人   理论   思想   教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