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自信(1)—中国文化何以自信?


世界文明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自信(1)—中国文化何以自信?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融合性,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和谐并存,在交流与变革中彰显生机。《周易》为中国文化之根基。中国儒学自春秋末年由孔子韦编三绝而创立。我们的群经之首是《易经》,讲的是本体论,也就是在讲宇宙的原生动能是怎么形成的。核心讲“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

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可以被称为“阴阳哲学”、“阴阳文化”。阴阳、五行是西周初期出现的两个重要范畴,最初用来说明天道的运行。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等天象,发现世界的动能是由能量的组合交换所产生。世界主要包含五种基本要素,要素本身就显示出自有特质,五种要素具象来说,就是我们说的金木水火土。金代表刚硬、阳刚。木是升发、生长。水是柔和。火是温热、升腾。土是承载、受纳。这五种要素相生相克,相生的时候产生能量,相克的时候牵制均衡,从而维系能量守恒的状态。这五种元素根本的动力,就是阴和阳,阴和阳的交换,也就是太极图。《周易》的卦辞、爻辞并没有出现“阴、阳”两字,但《周易》以阴爻与阳爻为基础,演变而成八卦、六十四卦,以定吉凶祸福,阴、阳的观念也就包含其中了。

阴和阳之间也不是相互绝对的,它这种交换表现出三大特征,易、不易和简易,易是世界通过能量的交换来进行运转,不易是指能量交换的原则和法则是不变的,交换的方式是通过简易来实现,实际上通过易、不易和简易来通读宇宙的发展。易学中讲究将万事万物融会贯通,以适应各种变化,要善于利用已有的信息,作出最初最优的决策。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创化,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宇宙大爆炸,阴阳分化,多元发展,不断冲击、补充、形成新宇宙的过程。古人很早就知道这个宇宙在不断地分化,这个分化的过程需要一个模型来表现,这个模型就是八卦。八卦其实是由混沌的太极生成两仪,就是阴和阳,阴和阳又形成四象,四象形成八卦,八卦又演变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三百八十四爻其实是一种大数据管理,把各种事物进行整合、加减乘除,最后算出结果。其实事物的发展方向就是三百八十四个选项,这是一种预测管理,预测的基础是大数据统计。所以古代的人用《易经》推演,把每天天气的变化、人世的变化等,用卦挂起来,说白了就是每天做统计,进行大数据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天象   易经   交换所   周易   视域   世界   动能   数据管理   中国   阴阳   古人   简易   要素   万物   能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