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对全球化的深度参与,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和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呼应,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已经不满足于在中国语境中进行“以往的那种‘自娱自乐’式的批评讨论”,而是要走出国门,“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出发”,与西方理论进行平等对话。


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王宁(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

  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西方理论与中国是一种双向关系。例如,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理论家在接受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根据中国的经验,对其加以发展和中国化,这样便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等。法国理论家,如德里达和巴迪欧等的理论也因为对解释中国问题富有启发性,被介绍到了中国。但中国学界在接受它们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使之带有了中国特色或形成了一种“中国化”的变体。与此同时,这些中国化之后的理论在中西文明互鉴的过程中也会旅行到西方,并积极参与到对西方相关理论的质疑和重构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中西理论都很了解,因而便有资格参与国际学术理论的生产。例如,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出版的《翻译研究手册》(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2010)中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章节就是邀请我本人来写作的。而在过去,这种来源于西方理论的条目只会邀请西方权威理论家,如詹姆逊等人,来写。但是这些西方理论家的理论也有着局限性,只能用以阐释西方的现象,而在阐释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中国的实践经验。中国学者则可以在梳理整个西方理论思潮之后,把中国相关的理论经验融入其中,从而使这些西方理论成为世界性的理论。


  当然,在探讨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能割裂。例如,世界文学不能不包括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仅包括外国文学,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俄苏的世界文学史、英国的布莱克威尔出版社组织编撰的世界文学史、剑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撰的世界文学史中,中国文学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文学批评将中国的文学和文化融入世界,也就是使中国和世界融为一体。据此我提出一个“全球人文”的概念,旨在促使中国学者参与其中,并且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提供中国的视角和方案。(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拉丁美洲   中国   理论家   世界   语境   文学史   马克思主义   院士   中西   科学院   视角   中国文学   声音   理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