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引领方向,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振奋党心民心,指明奋进方向。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学习总书记的精辟论述,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旗帜引领方向,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近代史昭示道路探索的艰辛。尽管“世界历史”的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但真正从社会物质生活生产的基础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实质对其加以揭示和阐明的则是马克思。在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西方社会率先朝现代化行进时,近代中国却遭遇西方列强的入侵,最终变成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志士仁人们率先觉醒,思索“中国向何处去”,追求图强之道,国家与民族的现代化诉求由此肇始。随后的历史表明,没有哪一种政治组织和力量能够救民众于水火,“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


  在西方列强和国内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试图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化道路,只能是此路不通,非经历社会革命不可能去搞现代化。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伴随十月革命炮声传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感召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期盼,“唤起工农千百万”“百万雄师过大江”,用武装斗争推翻黑暗势力,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定向的社会革命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基开路,历史由此掀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继而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当代中国的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这一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东方民族—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造就了中国道路的人间奇迹。在20世纪末实现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在2020年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完成了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诸方面,向世界呈现出中华民族奋进现代化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由此启迪世人,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化一条路可走,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换言之,西方化并非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和路径,况且这种模式日益暴露出其种种缺陷和弊端。例如,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剖析了资本的回报率总是高于工资增长率的现象,由此指出贫富分化在当代西方的客观性趋势。中国道路所追求的现代化,积极利用资本的文明属性,规避和克服其野蛮属性,运用社会制度的优势扬弃并超越了资本逻辑;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设越来越好的条件。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世界第一大党的胸襟、气度、识见和情怀。譬如,面对百年未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自身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为全球抗疫作出积极贡献。实践正在证明,道路显示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的时代潮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就在本月上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赞之为“光明大道”。他向世界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中国   中国共产党   道路   半封建   半殖民地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光明   列强   经济基础   总书记   宽广   旗帜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