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民间艺术多流传于街头,

在世代手艺人的摆摊吆喝里传承着。

这份传承,是这些人一生的坚持。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初遇

大多人对微雕最初的印象是学生时期在书本上读到的《核舟记》,书中描写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则是在米上进行雕刻。

洛邑古城的角落里,有这样一个小摊:一把米粒,一把尖头钳,一把自制刻刀,几个米雕成品和一位带着眼镜的老人,组成了摊子的全部。对于这个大师遍野的时代,你很难想象“中国米雕第一人”竟然就是这位朴素老人。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初识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闫交生,中华硬笔牡丹创始人,闫氏一笔画创始人,号称“中国米雕第一人”。

12岁时,闫交生的书法篆刻作品就在县里获奖,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但他一直没有把艺术丢下,一直坚持到今天。

他年轻时当过兵,回家也做过木匠。喜欢绘画雕刻的他,一开始是在石头和木头上进行雕刻,后来慢慢练习在米上进行雕刻。

2003年,他创作出第一件米雕作品,之后,他在大米或小米上先后创作过人物肖像、花鸟鱼虫、山水等作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还在大米粒上雕出了100座国家场馆图案。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初知

那什么叫“米雕”?米雕,即是在米粒上进行雕刻,这些作品的雕刻内容大多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观看到。

闫交生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有自己的执拗,坚持不用放大镜,他说,既然是微雕,就应该是用小的东西雕刻,用了放大镜就是一种“虚伪”。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信,这份自信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也是对这份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一颗米粒,不足指尖大小,但在闫交生手中,于方寸之间,却刻画了一个世界。他曾在一粒米上刻过一首《沁园春·雪》,足足114个字。

但闫交生说,米雕艺术中难度最大的当数人物肖像,一件人物肖像作品需要花费八九个小时。每个人的神态表情都不一样,要抓住最佳特点,才能下手。雕刻时候,就是要眼到,手到,气到,心到,这样才能功到自然成。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初心

闫交生现在的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作品,拿来贩卖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另外一种则是精品,这些是不卖的,他准备把这些作品留给国家。他说,艺术是需要传承的,这些艺术需要被人们记住。

他也一直告诉自己的儿子,父亲不会给你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能留下来的就是这些精神支柱。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在整个采访中,闫交生他说了一番着实让我们感动的话,他希望现代年轻人,记住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根,他也希望米雕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们是需要让手艺人生存的更好,但他们更希望传承技艺,那些不能够表达技艺的事儿,他们不干。

闫交生说他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他在全国有200多个徒弟,但目前最满意的徒弟还是零。传承是什么?是人,是坚持,是一个人近四十年的坚持。而这份传承是需要人来延续的。

他谈起专业时总是一脸严肃,但其他时间则如弥勒佛一般笑容可掬。不论是他人高谈阔论,亦或是沉默寡言,他始终保持初心,没有做作,没有阿谀,没有浮夸,没有急转直下的巧言令色。大隐隐于市大抵说的就是这个当下的他吧。

六旬老人热爱米雕坚持不用放大镜,一粒米能雕刻过114个字

米雕贵在精微、难在精微,小小作品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韵味与迷人。每一件成品体现的都是微雕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凝聚的都是心血。

对于这个满地大师的时代,我更喜欢闫交生对自己的介绍:我是一个手艺人。虽然作为“中国米雕第一人”,但他仍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米雕技艺。他本就是当之无愧的米雕大师,却依然朴素如初。

我们见过太多的所谓大师,但我始终觉得,传承不仅仅是一个匠人,一个手艺人的责任,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为公而立,才是传承真正的脊梁。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放大镜   微雕   手艺人   初心   匠人   精微   米粒   技艺   徒弟   文化艺术   朴素   老人   大师   艺术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