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

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从史料及遗存透视曾经潼关教忠院的辉煌

从永泰方志或佛教寺庙及福建书院相关史书中都很难找到关于“潼关教忠院(寺)”的专门记载。可见,潼关教忠院早已淹设在历史的长河中,要掀开曾经辉煌的一页,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做个初步的理清:

一、教忠院的历史:

1.从教忠院遗存石槽石刻文字:“住当山赐紫沙门晓喻为四恩之友法界舍生造此石槽永老浴司崇宁元年闰六月日题”。可见教忠寺在宋崇宁元年(1102年)已存在。

2.从黄中庸年谱记载:1084年,黄中庸作《题教忠院》、《锦屏山记》(诗)文。皇祐癸已(1053)二十四岁,赴京城春闱参加礼部会试得会元。金秋参加殿试第四名进士获鸿胪。在家候职游瑞峰、云顶、湘溪、龙岭、潼关教忠院与同榜进士交游诗艺。可知教忠院在1084年前就已出名,教忠建院早于1053年。

二、教忠院的规模:

1.传说:①教忠院实为九座寺(?),“九座寺"与“教忠寺"在当地音相似而难辨真伪;②传说教忠寺曾有众僧达200多人。

2.从遗存石构件看,教忠院遗址留存许多建筑石构件:①石础:四个石础径达1.06米;②石柱:已断数截,刻有文字,径达0.67米;③石缸:高0.88米,直径1.5米,内深0.45米;④石槽:长3.42米,高0.72米,宽0.88米,内深0.57米。从以上石构件尺寸足见当时建筑的宏伟及寺僧众多。

3.从遗址遗物分布及石基看,教忠院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形成的建筑群。

4.从文史记载看,崇宁四年乙酉(1105)七十六岁的黄中庸应邀到永福潼关教忠院讲学传授《四书五经》士子数千名,高第云集。可知教忠院是“士子云集"的大学校。(这在千年前的古代是很难见到的吧?!)

三、教忠院的地位:

1.从宋代名相黄中庸76岁告老还乡,应邀到永福潼关教忠院讲学授课,“士子数千名,高第云集”看,教忠院不是一般的地方:名相受邀,谁“邀"得动他?他为什么愿去?这完全可以让我们浮想联翩。总之,不是一般人一般的地方是办不到的。

2.崇宁五年丙戌(1106)七十七岁的黄中庸置学田修教忠院建学子斋舍。可见他对教忠院的重视。

3.徽宗大观丁亥(1107)黄中庸年七十八岁,钦赐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即宰相,事假归,在教忠院迎候年弟闽县状元宰相许将先生,与许将阁臣谭论杜稷民生大事。在教忠院宰相见宰相,不是朝庭胜似朝庭!

4.潼关教忠院,低调的不见经传,却有两位宋朝名相(黄中庸、郑侨)生(活动)于斯,葬于斯。这是什么风水宝地?

5.宋徽宗端王赵佶帝赠宰相黄文正公侍中敕文中提到“永福教忠院”:

“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千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提刑之莫觌,尚简策太常卿之可求。揭为儒者理枢密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北海令、太常博士、浙江提刑、太常寺卿兼理同知枢密院事、赠侍中、谥文正黄中庸,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贤明。博观载籍之传,近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言自况于孔孟,论事肯卑于司马温公、包拯?入元祐党籍,尝膺特起之招;至朕纷更,力陈吾大宋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蔡京之所恶。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而如在庭朝;斟酌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侍中文正公于身后。人传元祐之学,家有军城吧想像宋洋中厝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尽情或以明理论世。倘百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侍中,赐谥号为文正,余如故”。这是皇帝都知道的地方呀!皇上曰:“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而如在庭朝",是不是有点嫉妒?尽情想像吧,谜底期待揭晓!(温永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潼关   遗存   士子   锦屏   永福   石槽   枢密院   放浪   进士   宰相   中庸   史料   元年   构件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