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诚信概念的理解:

诚,最早见于《左传》:“明允笃诚”,疏云:“诚者,实也。”《礼记.乐记》:“著诚云伪",疏云:“诚谓诚信也。”它具有四个层面含义:(一)符合实际;(二)与“伪”相对;(三)诚者成也,成就、完成之意;(四)恭敬、审慎的态度。

“诚”即诚实诚恳,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指主体“内诚”的外化。故有“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说法。“诚”与“信”组合形成内外兼备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讲求信用。

二、古代诚信的地位:

诚信,千百年来视为中华民族的最高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从个人角度,孔子就有“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的警句,《论语》中“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倡导这样做人的准则;又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人背信则名不达"、“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等数不胜数的名句教导世人为人处世。古人的“诚信”就是人脸、名片,它比黄金更值钱。

人与人之间,更有诸多的成语熟语规范着人们日常行为:“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多如牛毛。

生意场上,常听到“诚信赢天下”、“信用重于黄金”之说,所以“信用就是无形的资产”,“信用出黄金"、“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这就是生意经。

从国家层面,“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必须讲求诚信,才能立于世界之林,才能有大国的风范。

三、当今诚信的破坏:

可是,当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经历上百年的道德伦理、社会制度的多次推翻和反思,传统的道德在人们心中遭到极大的扭曲和破坏,有的甚至被人遗忘和遗弃。随着以经济为主导的过度观念,诚信越来越起不了约束人的行为规范,有人为了金钱,拋弃诚信、拋弃道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混乱和不堪,且涉及面广泛、负面影响深远,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所以,诚信体系的破坏,不单单是区域性的问题,也不单单是道德的问题,更不单单是文化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系统出了大问题。这就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综合治理。

四、重建诚信价值体系:

1.顶层设计 诚信建设靠宣传教化、靠乡规民约、靠公民意识、靠與论监督是不够的。它必须从国家的治理层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行自上的顶层设计和综合治理才能全方位搭建全新的诚信体系。

2.與论先导 任何建设的实施,必须让老百姓明白了解,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诚信建设亦然,诚信是什么?在这个社会重要不重要?为什么要建设?怎么建设?各自应怎么做?宣传当然要走在前头,还要跟踪始终。

3.法律制约 今天的诚信问题己不单单靠道德规范所能解决的问题。除了社会與论的约束,更要形成一系列全新制度来限定,当前银行的“征信制度”、法院的“失信报告”就是新系统,但整个社会的诚信系统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必须逐步建立完善制度。而有了诚信系统还不够,必要的时候还要用法律加以强制执行才能有效得以实现设计目标,真正做到“言不信,行必果。”

4.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包含党的模范引领、政府的带头示范、法律的强制介入、司法的公信制度、社会的诚信氛围、商务的契约精神、人际的真诚互信。其中党、政府、司法的带头和公信尤其重要。

5.层层跟进 有设计蓝图、有领导带头、有具体措施,全社会成员就是执行者,自然层层跟进,步步深入,距离全新的诚信大厦也就不远了。

只有建立自上而下的、纵深的、全面的、有效的诚信系统,整个社会才能做到“讲信修睦”,“大同”世界就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行必果   诚信   自上而下   行为规范   综合治理   千金   层面   道德   体系   信用   黄金   制度   法律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