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嵩口镇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共有中国传统村落8个,省级传统村落8个。嵩口位于永泰县西南部,地处永泰、仙游、德化、尤溪、闽清五县的结合部,辖区面积257平方公里,辖一个社区、20个行政村,人口3.2万,是永泰的李果大镇、农业大镇、林业大镇。201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和福建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嵩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民居众多,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张元干、闽台最大农业神张圣君的出生地、也是道教人物卢公的故里,还有《说岳全传》修订者金丰、“中国杉木之王”俞新妥、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花季雨季》作者郁秀等名人。嵩口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文化、耕读文化、海丝文化、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溪湖肥狮、芦洋纸狮、嵩口伬唱、中山打猎队队规队约等非物质文化珍贵无比。镇区保留有成片的明清民居建筑,古民居品种多、数量众、保存好、艺术高,被誉为“民间古民居博物馆”。拥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报业特别关注古镇”“中国美丽宜居小镇示范镇”“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国家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福建省十佳旅游休闲集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嵩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初见成效,获得中央四套《记住乡愁》《走遍中国》栏目、新华网、光明日报以及省市县各级媒体专题报道,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主要景点


龙口厝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龙口厝位于中山村,始建于宋朝,续建于明清,大门进入,经200米弯弯曲曲的鹤型石道,到达大厅,前后有四个大厅,建筑面积7180平方米,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结构独特。郑氏老宅龙口厝位于鹤型路口。

这座百年老宅为了风水与美观,修建成了一只仙鹤曲颈的形状。而在仙鹤的头部的位置,郑氏先祖则修建了这座书斋,暗喻历朝历代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好比能够冲上九霄的高亢鹤鸣,象征着生生不息一鸣惊人,古人也曾有“朗朗书声似鹤鸣”之说。

鹤形路是嵩口古镇最有特点的部分,在全国古镇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按照鹤脖子的形状建的,故起名为鹤型路。它全长150米,路面中间为土层,象征着鹤的食道,两侧及墙基为大小一样的鹅卵石砌成,寓意鹤吃的米。

用坦厝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用坦厝

用坦厝位于嵩口镇区的下坂村,占地5000多平方米,是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当地富翁陈上珍所建。这座大厝内有正大厅、下厅、横厝、横厅、书斋、门楼、内埕、外埕、雨水井、后花园及200多个房间。厝内有一套12扇镏金屏风,正大厅神龛前四扇门窗精雕细刻着三国人物故事,景物纵深5个层次。


宁远庄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宁远庄

宁远庄位于嵩口镇区月洲村的一处小山包,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历时五年方成。其是一座寨堡,寨墙数百米长,6米高,都是用近一米厚的青石块砌成的。寨墙上开有四个大门,东正门装有两重木门,门口留古石马槽。庄内建筑依山势而建,一座座呈品字形的木楼彼此相连。


张元干故居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张元干故居

张元干故居位于嵩口镇区的月洲村,名为“半月居”,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原为土屋,系张元干出生地。新建筑为张元干子孙于明末(1643年)所重建,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拥有保留完好的“弧形墙”。故居旁边还有“水月亭”、“寒光阁”、“雪洞”、“紫竹假山”等遗址。其中的雪洞在小溪旁依坡而建,共有3小间。


古渡口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古渡口

古渡口位于嵩口镇区的直街。其门楼和廊柱保存完好,石阶边还可泊船。渡口处有4块石碑:明朝嘉靖年间的“林带溪植榕碑”、清宣统元年的“重整义渡碑”、清“奉宪永禁溺女碑”和清代为处理林陈争水而引起人命案而立的“奉抚宪碑”。其中, “重整义渡碑”上明确划定了渡船收费标准,如“喜轿过渡只收花彩钱肆枚,棺柩过渡不准索取花彩钱分文”等。并规定了渡船安全要求, “渡船无论新旧,如有损坏,须修理坚固,不准糊涂滥用”。渡口的渡船按照石碑上的规定,把一代代人渡过大樟溪。


民俗博物馆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位于嵩口镇区的直街,占地面积64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总投资约230万元。其按照修旧如旧的仿古风格把原医药公司进行设计装修,陈列农耕物品、嵩口古镇珍贵历史文物和相关文物、民俗等摄影作品,突出农耕文明、古镇历史风貌以及乡土特色文化等主题。

2013年1月29日,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古石槽、古瓷缸、土砻、辗饼等各式各样的民俗和农耕物件近600件展品展出。同时这也是福建省开放的首家乡镇级博物馆。


名优特产


蛋燕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蛋燕

蛋燕在嵩口古镇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在结婚、乔迁、贺寿等喜庆宴会或是家庭聚会,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蛋燕也叫太平燕,象征着幸福美满,平安吉祥,健康长寿。


九重粿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九重粿

九重粿的制作比较繁琐,需要用当年新鲜的早稻米磨浆后,再倒入笼屉上铺平。每铺好一层,先蒸上十分钟,待米浆一凝固,就重新铺上一层米浆再蒸,一共要蒸九层,故而得名九重粿。


葱饼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葱饼

葱饼用的猪肉馅要肥瘦相间,用五香、酱油等作料调和入味,葱花要切成小段,摆放在盆里。烤饼的时候,需等到饼面焦黄,芝麻开始冒香气儿,这饼才算烤好。


李干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李干

嵩口古镇特产芙蓉李,这种果子成熟后,青粉相间,神似芙蓉,故而得名。芙蓉李的果子被当地人经过摇青、洗果、摊晒、腌渍、焙李这几道程序后就成了李干。 [15]


鼠曲粿

「永泰旅游」文化景区3:嵩口古镇(福州唯一国家古镇)

鼠曲粿

鼠曲粿是嵩口古镇又一样出名的米制品。用山上采来的鼠曲草焯水、切碎后与热粳米一起放在石臼内,靠人力舂打成团,然后再压成块状。


风俗民情


元宵游神

嵩口古镇的月洲村每年农历正月有闹元宵游神的习俗。游神时村中青年抬着张圣君塑像和刀轿,全村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后,人们神情肃穆,一名男子赤膊光脚跳起神来,先用宝剑舞上一通,而后蹿上刀轿端坐其上游遍全村。男子数九天寒赤膊光脚不觉得寒冷,未到刃轿前时奔走如飞,跳神人用锋利的宝剑在胸背上轮番抡砍,只见刀落处肌肉泛白,刀起时却毫无损伤,而其所坐的刀轿,脚踏、臀坐、背靠的都是三双利刀,双手各扶两把刀,刀刃向上,刀口锋利。游神队伍绕村一周巡行,经过家家户户,经过之处,燃放鞭炮,烧香祭拜,保佑合境的平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五显庙会

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是五显大帝生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庙会,为他祝寿,祈求风调雨顺、田禾大熟。后来就演绎开来了很多意思。五显大帝是财神,博得经商者们的虔诚礼拜。每月初一、十五,商人们都要到“五显庙”去焚香上供。每年正月十五至十八迎五显大帝,信徒们又会挑了“五牲”(鸡、鸭、鱼、猪、牛)、香烛纸炮,赶到庙里去祭。再后来又演绎为五福临门中的五福:一福“长寿”,二福“富贵”,三福“康宁”,四福“好德”,五福“善终”。


林公出游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林公大使神像被移到德星楼过元宵节。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日出游,巡行全乡,嵩口古镇的街边商店及全镇人民都会大放鞭炮、花烛。


饮食文化

嵩口古镇的饮食文化丰富,不仅地方小吃品种多,而且饭桌酒席上习俗也比较奇特,尤其是“转鸡头”习俗,具有区域特色。嵩口古镇的酒席上有一道菜,叫白斩鸡,这道菜端上桌后,鸡头一定要朝向桌上最尊贵的客人,而桌上同姓的人因为有辈分之别,他们之间又要互相谦让一番。被推坐首位的人,为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在白斩鸡上桌后,他往往会喝干一杯酒,再把鸡头转向同桌的异姓客人。异姓客人谦让后,喝干不少于一杯的酒,又转向同姓其他客人,同时后一个人要喝掉比前一个人更多的酒后,再把鸡头转向下一个人,等到桌上所有的客人都转到后,鸡头又同到首位。这时坐首位的人要减半喝掉最后转的客人所喝酒的杯数,然后用筷子把鸡头翻过来,这时大家才动筷子吃鸡肉。嵩口古镇酒筵三出头,起先仅是第一出。每出四道菜肴一主食,共是十二菜肴三主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永泰   古镇   龙口   花彩   福建省   鸡头   旅游   渡船   农耕   福州   渡口   景区   故居   中国   民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