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一年又一年,再过十几天就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翘首期盼的日子。在山东很多地方都是每年都是种植两季,小麦丰收之后紧接着种植玉米,每年的八月十五左右收割。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玉米脱粒之后晒干,然后研磨成面,为的就是喝上一碗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玉米粥。

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玉米粥现在来说是再普通平常喝常见的粥类早餐了,很多人也不拿它当作好东西。可是在以前的时候玉米粥可是好东西,因为每天能喝到玉米粥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粥喝也预示着生活就有保障。在小编的老家山东,上世纪尤其是五六七十年代,每年到小麦或者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人们将其称之为“青黄不接”,现在人们用其比喻人力或者财力一时间跟不上导致的暂时性缺乏,而在以前指的是之前收获的粮食已经吃完了而新的粮食还没有下来,这段时间就叫做青黄不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个时间段是最难熬的。人们实在是等不及就回去自家地里挑着熟一点的拿回,再一粒粒的碾下来晒干,再拿到磨坊研磨成面。不像现在人们都煮嫩玉米吃,在那个时候可舍不得,可以说玉米面是一家人维持生活的食物。即便是丰收之后人们也很珍惜粮食,拿它比什么都重要。

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当然人们除了喝玉米粥,还会将玉米面蒸成窝头,或者饼子,蔬菜基本没有,最常见的就是萝卜咸菜。即便是这样煮上一锅粥,蒸些窝窝头,一家人坐在餐桌前捧着玉米粥,吃着窝头,就着萝卜咸菜很是满足喝幸福。

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玉米粥

玉米粥看似简单,但要想熬制的好喝却有门道,但并不复杂。想要熬制出好喝的玉米粥,有几个关键点要注意。掌握好这几点保你熬制出好喝的玉米粥。

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第一:玉米面一定要够细,因为这样熬制出来的玉米粥才黏稠,与水充分的融合,喝到嘴里细嫩光滑,玉米香浓郁。

第二:要提前将玉米用冷水搅拌均匀之后倒入到热水锅中,切不可直接倒入锅中,如果直接将玉米面倒入锅中会变成一个个的大疙瘩。

第三:还有就是稠稀程度要适中,太稀了味道会淡也不好喝,太稠了糊嘴口感也不行,玉米面刚下入锅中看上去比较稀,但熬制一会就会变得浓稠,熬开之后转小火慢熬即可。

第四:熬制期间要不停搅拌,直到玉米粥煮熟,这样粥中才不会有结块和糊底的鲜香,煮熟之后的玉米粥是没有生面的味道的。

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日益提高,“青黄不接”的日子已远去,玉米粥却留了下来成为山东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但大部分玉米多被用作各种家禽的饲料了。父辈们还是秉承着以前勤俭节约的传统,因为玉米粥深深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小红为本平时是不太喜欢喝粥的,但母亲总是乐此不疲的每天早上煮好玉米粥等我起床喝,每次都乐呵呵的说:“多喝点,这可是好东西。”也总是讲他们那个年代能吃上窝头喝上玉米粥就算好日子了。渐渐的我也养成了每天早上喝上一碗母亲熬的玉米粥,吃些她腌制的黄瓜咸菜。

它是山东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饥饿的记忆

现在什么莲子百合粥、南瓜粥、海鲜粥、皮蛋粥等,还有各种养生粥类多不胜数,即便是这样在父辈的眼里还是喜欢玉米粥。,对他们来说玉米粥有着很特殊的意义,也是他们这代人的记忆,伴随着几代人走过了艰难的路程。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节约每一粒粮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玉米粥   玉米面   窝头   青黄不接   山东人   咸菜   父辈   山东   好喝   小麦   饥饿   餐桌   煮熟   萝卜   玉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