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小感)

关于幸福

关于幸福的话题,似乎毕淑敏老师谈得最多,也最有意思。其中有一篇文章,谈她到不丹首都廷布感受幸福,因为据毕老师所知,不丹这个小国,在亚洲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

我读这篇文章之后,印象最深的是里面这么一个小环节,不丹在了解一个人是否幸福,幸福指数是多少时,把这个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他们专门有一份关于幸福的答卷而其中一个问题竟然是:你知道你曾祖父母的姓名吗?

我就把手头的书停下来,因为我知道我曾祖父的名讳:徐伟。而我曾祖母的的名讳是:米巧姐。在我走过四十多年的岁月里,从未没这些仿佛没来头的东西跟幸福联系起来,以为记个名字就是记个名字,甚至好多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用途。这些古老的名字,早已沉入深深的历史里,跟谁提起呢?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吗?但是,他们都还小,即使不小的,如我的大妹,跟她说起来,她也只是不好意思的一笑,说,不记得了。其他那些小不点儿们,更是说,哥哥总是记了些什么啊!好像是乱七八糟的样子。

但是,在读过那篇文章之后,我的记忆马上被唤醒了。我想起了我的老爷爷(在朔州一带,民间里把曾祖父呼做老爷爷,用以区别爷爷。),他看护过我,尽管我那时很小,但多少还有些印象。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老爷爷穿着一身厚重的棉衣,打满了褶子的棉裤,头戴一顶褐色的瓜皮毡帽,袖着手,蹲坐在滴檐石上,晒着稀疏的阳光。他的背后的窗台上,放着一只大白的兔子,一只已经被打死,准备过年时享用的大白的兔子。而我,就守在他老家的身边,学着老爷爷的样子,袖着手,当然还吸溜着只有小孩子才特有的鼻涕,沉浸在温和的日光里……

足够了,幸福的时光就这样浸润在我身上,宛若一棵干涸了多时的小河,忽而流淌来了清澈的细流,河床顿时湿润起来,温暖起来,便有了生命的迹象,便有了葱茏的生意,一切都欣欣向荣起来,鸟的鸣叫,花的绽放,风的翕合,云彩的飘逸……哦,这就是幸福啊!这就是毕淑敏老师提到的幸福啊,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只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生生地把它忽略了。多令人汗颜啊!

老爷爷再没有给我留下其他印象,那时的我实在太小,记事很不全,又加之爸爸在外地工作,我们全家也常常身处异地,对老爷爷的感知自然更少了。听妈妈说,当时我的小名其实已经起好了——八十六。妈妈说那时当时给孩子取名儿的一个愿望,就是为了长寿。因为我的老爷爷是在八十六岁时过世的,这别说在当时,就是放在现在也算是高寿之人呢!但我还是没有起这个名字,毕竟时过境迁,太土了。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老爷爷对我们后辈人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至于老奶(朔州人对曾祖母的称呼),因为过世得早,我根本没有见过她老人家的面,但是,因为奶奶,还有妈妈常常提及她老家,说她老人家是如何如何地会操持家务,自然也有了一定的印象,仿佛见过似的,一说起来分外亲切。而这种看似额外的亲切,真真地把一种叫幸福的东西播洒到了我的心田里,让人倍感温馨。

毕淑敏老师不无遗憾地感叹,说她竟然不知道她的曾祖父母的名讳,这当然也不能怪怨毕老师一个人,因为在中华大地上,好像这样的事情实在有点无聊透顶了,有奶便是娘的“钱老大”才是正经。当一切都向“钱”看时,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国人便陷入了无缘幸福的苦难之中,那来自祖辈的一言一行,因为没有了“钱”的滋养,便也干涩无华,再不能进入晚辈的视野,即使逢年过节上个坟什么的,也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而没有有内在的幸福溶剂所维系,俨然一株华丽的假花,纵然鲜艳无比,却没有生生的活力。

廷布的幸福答卷无疑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在我们大踏步所谓“改革”的同时,是不是在这方面也应该“改革”一番呢?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改革”中的一些偏差,比如把物质上追求放得次一些,把“是否知道曾祖父母”的情感认知放得尊一些?是不是更好点儿呢?有人说过,物质上的影响是一时的,但精神上的影响是无尽的,因为它会深入到一个人的灵魂之中,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不丹   廷布   朔州   曾祖母   曾祖   幸福   答卷   老爷爷   大白   老人家   印象   名字   东西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