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幸福——读段文贵先生的《朔州风土民俗》有感

走进幸福

——读段文贵先生的《朔州风土民俗》有感

幸福的感受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读老乡写的书,读老乡写有关家乡的风俗民风的书。段文贵先生是我的老乡,他写的《风土民俗》就是写我们家乡的书。走进这本书,就走进了幸福的圈子,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

与段文贵先生见面还没有几天,但有关他的一些事情早有耳闻。记得有一年,我的一个老乡跟我说,咱们乡有个有心人哩,叫什么不清楚,隐约知道他在什么银行上班,只要点空就收集民间故事,民间风俗,俗话俗谚语……老乡说得头头是道,遗憾的是这个人是谁,却没弄到,对于我来说,虽有拜访之意,也不免不了了之。

再后来,我们这里来了一个陈庄的朋友老宿,在聊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谈到了汴疃这个“有心人”身上。老宿听了,一拍大腿,说:“这人我认识呢!段文贵!”于是滔滔不绝地说起了有关段文贵的一些事迹,这再次引发了想去见一见段文贵的想法。

没过几天,门房来了报纸,其中一份是《朔州日报》,副刊里有一个版面登载的是有关朔州的民俗风土。我禁不住细看起来。没想到,这一看就感觉里面的内容太有意思了,心里就想,这是谁们,这么存心,把旮底旮旯的东西都收集了,一看作者,嘿,原来是人们常常提起的“段文贵”。

恰又赶上“朔州民间文艺家协会”李俊英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是有点事要做,就过去了。在李俊英老师家里,看见有本书放在书桌上,随手翻了一下,才知道段文贵先生的书出来了,那就是《朔州风土民俗》。

说什么也得见一面段文贵,说什么也得从他那里索取一套书!但是,我太过心急了,因为李老师仅说他在宾都附近的什么银行上班。我就朝朝着宾都南边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溜烟跑去,保安说,他来这里十大几年了,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要找还是到其它地方去找吧!

我一听,看来是弄错了,不是这家银行,那一定是宾都对面的“中国银行”了,于是又屁颠屁颠地朝“中国银行”跑去。保安是个年轻人,听了我的话,直摇头,说,没听说过,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一个年龄稍大点的保安过来了,说,倒是听说有这么一个人,以前在后勤工作,后来去哪儿了,就不知道了。

我很扫兴。不得已,只好给张志宏发了一个信息,让他帮我找一找段文贵的号码。张志宏是“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会员,打套得宽,打听老段应该有办法。果然,张志宏很快就给了我老段的号码,我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找到了段文贵先生的门上。

段文贵先生身材不高,胖嘟嘟的,一脸笑意,很和蔼。他热情地将我迎进门,仿佛老朋友一般跟我聊起了长短。毕竟是老乡,好多事情不用多说,一提起来双方都很了解。

段文贵先生听说我是来索书的,很高兴,取了一套给我。然后提起了他写书的经历,说他开始也没有出书的打算,只是出于对家乡民俗的热爱,自然而然生出一份“闲心”来,随手就把一些趣事啊、土话啊、民间谚语啊、歇后语啊……就记录下来了,但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能力不行,全靠众人”,他谦虚地说,就让朋友们帮着收集,然后再给他反馈,成年累月,不知不觉就收集了一大堆。看着多年来的心血,感觉不好好整理一下也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那些热心的朋友。没想到,这么一整理,还整理出了大文章。风土民俗简单说起来好像没什么,认真研究起来不仅有意思,大一点说,那可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啊!

这样,段文贵先生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将其编纂成书的愿望也就日益强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朔州   风土   民俗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   幸福   谚语   有心人   风俗   老乡   保安   家乡   民间   感觉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