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于与老师、长辈交流和讨论,你将永远是“同学”

不善于与老师、长辈交流和讨论,你将永远是“同学”

常听到人们把一些工作多年、老大不小的人称呼为“某同学”,隐喻为仍在学校里的人。这个称谓从褒义来理解,是指其童心未泯、年轻单纯。从贬义来理解,则认为他心智不成熟,还没长大。个人认为大多数语境下是后者,出来工作的不说了,如今大学生研究生里这样的同学为数不少。个人认为有点童心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老是长不大就有点可悲了。

也许有不少同学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好,萌萌哒、呆萌可爱,活在小朋友的圈子里不是挺好的吗?当然,学生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社交圈,可以呆在亚文化里挥霍着年少与青春。但你不能永远游离在成人社会和主流文化之外,你需要出圈才能步入社会,而与师长通畅的交流有助你的开挂人生,与师长深入的讨论有助你把握前进方向。不然,时光流逝,你仍是少年。

那么,这些稚气未脱的同学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觉得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或她只生活在同龄人的圈子里,甚至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与老师和长辈交流,更不善于与他们讨论问题,这样怎么能快速成长起来呢?师长的指引、前辈的点拨是年轻人走向成熟的人生路标。然而,还是有不少孩子在长辈面前羞于启齿,我认为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

不善于与老师、长辈交流和讨论,你将永远是“同学”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不想,总觉得有代沟,如果你把自己封闭在舒适的小圈子里,那谁也帮不了你,同学们要明白没有谁能呵护你一辈子。二是不敢,这些同学脸皮薄,有一颗玻璃心,跟师长交流总怕说错话丢面子,在此我要送给他一首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三是不会,不会就学,谁也不是天生的,而且大多数师长都会平等对待,不吝赐教。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一个是性格缺陷造成,主要出现在胆小内向的同学身上,这部分同学可能比较自卑,需要用挑战自我的进取精神和人生态度来武装自己。一个是传统观念作祟,我有一研究生性格活泼,却在讨论问题时不爱说话,后来了解到她是一位官二代,家里教育她要说话要谨慎,因此怕说多错多。经过我开导和鼓励后她有了进步。

学会与师长交流讨论,我还有一些技巧可以教你。首先你进行心理建设,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虽然您是前辈,但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次,我不懂您要教教我呀,要有不怕出错露拙的勇气。其次要懂礼貌懂分寸,对长辈要虚心请教,讨论不是争对错,而是求同存异。最后是交流前要做好准备,平时多看书多思考,交流时不迷信,讨论前做足功课。

不善于与老师、长辈交流和讨论,你将永远是“同学”

最后,我还要说一下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虽然这不是单方面就能成的,但好师长有得是。我与一些优秀研究生还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有的同学还常跟我开玩笑,有的同学也不是我门下的,但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建立了友谊,这些同学成长得都很快。老躲着老师的同学是长不大的,我们用网络用词“童鞋”来称呼他更合适,因为他是呆自己的童话世界里。

与老师长辈交流的内容不只是学习和功课,更重要的是思想与人生,老师的学识、长辈的阅历都是同学们成长中可以汲取的人生营养。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不让别人小看自己为童鞋呢?那就是当长辈不再把你看作小孩,而是视为一个平等的社会人的时候。当老师与你能聊聊家常,开开玩笑的时候,甚至认真把你当作谈话对手的时候,那么你就长大了。

推荐阅读:

高晓松为什么狠批清华博士生?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未来发展

网红是怎样炼成的?学校还是互联网?

幸好!我没把“研一”读成“大五”

读研会不会读傻?

选报导师,如何去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长辈   羞于启齿   同学   代沟   师长   功课   前辈   善于   平等   性格   不好   说话   研究生   老师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