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10日是中秋节,在青岛的近海发现敌潜艇……

这里是1965年9月10日青岛大公岛观通站。我刚刚上岛才一个多月。

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站在宿舍门前,眼前直线距离一百多米,就是海军训练区一望无际的大海。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站在海岛最高处眺望别有一番风味,天連秋水碧,霞借夕阳红。浩瀚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一抹夕阳的余晖还残留在远方的天空,“落日余晖临水动,黄昏迟暮远山寻”,西南方向的灵山岛朦朦胧胧依稀可见,海上几乎无风,海面静静的,波涛安悠悠,训练区的海面没有一艘舰船,平时偶尔在训练区打鱼的小帆船也看不到了!

各个分队集合,全站下山吃饭的人员排成两列纵队,每个人都低着头向山下的食堂徒步走去。

我们观通站的食堂在山下。每天的早、中、晚三顿饭除了值班的干部和战士都要走到山下去。饭前大家集合唱歌读毛主席语录后才能正式开饭!各分队值班人员的饭最后带到山上,下岗后再吃。

这天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但是站里的伙食并没有特别的安排,跟平常一样。我是我们信号分队第一个吃完饭的,饭后我就沿着环岛小道,一条坡度较大,满地小石子坎坷不平的路悠哉游哉地上山了!

训练区的海面上已经看不到落日余晖,远眺海天相接处是一抹淡淡的云彩,海面上已经升起薄薄的飘渺雾霭,远处的灵山岛山峰被云雾笼罩着,已经看不见了,能见度也就是十来海里。小道两旁野草野花葳蕤繁茂,时不时突然从脚底窜出一条四脚马蛇子。

我走到山顶,伫立着宿舍门前,远眺着大海,总觉得大海奥妙无穷,看不够,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和视觉享受。爱舰,爱岛,爱海洋是我们水兵宽阔胸膛的美好愿望。海岛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天上不放过一只鸟,海上不放过一根草,就是观通部队水兵的誓言和美好愿望!

突然,我听到有人大声喊我:“小×快上来!快上来!”我回头一看,是我们站长王德儒,一边向我摆手,一边喊我。我三步并成两步,一步两个台阶飞快地爬上信号台。当时信号台有三个人,王站长,一个1961年入伍的山东栖霞人孙吉才,还有一个1963年当兵的辽宁宽甸人周德生。他俩值下午班,正忙着观察海面上舰船的位置和动态,做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此时加上我,信号台共有四个人了。

王站长说,“小×,你看看前面海面上有什么?”立式高倍望远镜固定在一个位置,对着西南灵山岛方向我双眼紧紧贴着那50倍的镜头,仔细地观察那一片范围很小的海面,双手把望远镜左右上下缓缓地极小范围内移动搜索观察,除了静静的海面什么也没有看到!“报告站长,没有发现有什么目标!”孙吉才说,“可能下沉了。”说完,他立即用高倍望远镜再次观察了一下海面后摇摇头说,“看不到了!”王站长说,“立即向作战值班室汇报!”孙吉才拿起电话给青岛水警区作战值班室打过去:“今天海上有咱们的潜艇出来训练吗?”对方很肯定地回答:“没有!”老孙接着报告:“几点几分,我们在方位×××度,距离12海里处,发现一艘潜艇!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对方询问:“你确定!?”老孙坚定地回答“我确定!”

这时,吃完晚饭的战友们陆续上到山顶,我们信号分队的人员都集中到信号台上下两个值班室。

我们观通站值班的规定是,白天以吃三顿饭的时间为交接班点。比如,现在在岗的人员在快要交接班时,提前就要把海面上正在航行的所有舰船名称,位置,航向整个搜索一遍,逐一交给接班的战友;接班的战友逐一检查落实无误,方可在交接班登记本签字。如果上级有通知例如大风警报一并交接。

岛的北面,从东头的朝連岛到东北角的崂山头和北边的沙子口一直到西头的团岛角,这一片海域是绝大部分舰船进出青岛港口的最重要最繁忙的航道。因此,每次交接班之前,都要对这片海域认真仔细重点地搜索观察,西南方向的海军训练区平时很少有舰船活动。这一天,目力所视,训练区没有一艘舰艇,就連渔民的小忛船也看不到。现在,仍在岗位上的孙吉才手持望远镜重点搜索主航道海面上航行的舰船,做好交班的准备。周德生就用立式高倍望远镜搜索训练区的海面,当他搜索到方位×××度,距离大约12海里,发现海面上飘浮着像潜艇舰桥似的物体,几乎不动。虽然海面上飘浮着淡淡的薄雾,看得不是特别清晰,他仍感觉那是一艘半浮状态下的潜艇的舰桥,尽管露出海面的是一部分。为了稳妥,他立即告诉了孙吉才:“老孙,这里怎么好像停着一艘潜艇?!”老孙立马过来认真仔细观察,虽然也只能看到舰桥的一部分,他仍然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就是潜艇!”孙吉才不愧是当了四年的老兵,经验丰富,他想,最近没有见潜艇出港,作战值班室又指示我们近期多观察海面情况,直觉告诉他这艘潜艇异常。于是,他立即报告了值班的王站长。王站长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他立即上了信号台,看到吃完晚饭的我,也把我叫了上去。此时这艘潜艇已经下潜到海里去了!王站长、孙吉才迅速向作战值班室上报。

分队和全站的干部和战士议论纷纷,“是不是敌潜艇?”“这么胆大利害!跑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了!”“趁我们中秋节偷着侦查,”“离青岛就十三四海里,太危险太嚣张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军舰飞机经常侵入我们国家领海领空侦查巡弋。1962年4月13日美国“狄海文”号驱逐舰就在青岛外海巡弋电子侦查。我海军“鞍山”,“长春”和“太原”三艘驱逐舰编队,奉命监舰。在双方七天不眠不休地斗智斗勇对峙之后,美“狄海文”号驱逐舰最终驶离我国领海线边缘,掉头返航。从上个世纪1958年9月到1969年6月23日,美国军机军舰侵入我国领空领海侦查,我外交部总共向美国提出469次严重警告!

没有过几天,孙吉才回家探亲。乘火车回家的路途中,部队紧急命令他返回,到水警区开会,总结通报这次发现潜艇和跟踪潜艇的情况。老孙开完会回到站里,听他说,那次发现的潜艇就是敌潜艇,并把跟踪搜索潜艇的过程简单讲了讲。

当时他向作战值班室报告后,作战值班室立即命令灵山岛观通站搜索观察,该站只发现在同一方位位置上空有缕缕青烟,海面上观察不到什么。作战值班室根据近期敌情通报,和两个观通站的报告判断,这是一艘来历不明的潜艇。马上命令水警区猎潜艇支队仅有的四艘猎潜艇立即全速赶往发现不明国籍潜艇的海域搜索侦查。

水警区这四艘猎潜艇,每艇排水量300吨,航速最大每小时20海里。主要执行近海巡逻、反潜、护航和布雷等任务。它装有性能较好的声呐,能对潜艇进行严密的搜索,但航速不高,续航能力短,对付性能好的潜艇或核潜艇受到一定的限制。

猎潜艇编队很快赶到训练区海域进行搜索并发现海面下有异常信号,判定为海面

下有正在航行的潜艇,他们就加速紧紧地跟踪。编队眼看着就要撵上海下面的潜艇了,谁料想,人家一加速就把我们的编队甩开一段距离!我们加速马力又继续追踪,眼看又要快追赶上了,潜艇再次加速,还是把我们远远地甩在后面……很明显,这艘潜艇在玩耍我们的!这样反复没有几次,这个不明国籍的潜艇已经到了公海了。当时估计,这是一艘核潜艇。

1965年9月20日,中秋节刚刚过了十天,美军一架F一104C战斗机侵入我海南岛上空,被我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高翔大队长驾驶的歼一6战斗机空中击落,飞行员被活捉。

我分队的孙吉才,周德生由于发现敌潜艇有功,上级领导给他二人每人荣立三等功一次!

通过这件事情,给全站干部战士敲响了警钟!站领导及时地对全站人员进行了提高警惕认真值班的教育,要求大家千万不能麻痹大意,牢固树立敌情意识,千万不要以为,大公岛是保险箱,认为前面有千里岩和朝連岛,西南有灵山岛,敌人不会来我们这里的!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大公岛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在军事上,西起团岛角,东到崂山头和朝連岛,被称为青岛的正面。战时,汇泉湾最可能是敌人正面进攻抢滩登陆的地点。青岛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年日本侵略者就曾在汇泉湾登陆。况且,这片海域是大量舰船进出青岛港口的最重要,最繁忙的通道。因此,大公岛是扼守青岛正面的咽喉;我们观通站是随时观察及时掌握青岛近海舰船动态和天气海洋状况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每当夜里值班,前面是黑乎乎的海天夜色,偶尔海上有航行的舰船,耳旁是哗—哗—有节奏的海浪声,后面是沿海岸绵延十里的万家灯火的青岛市,把那一片上空照耀的熠熠生辉……是啊,我们付出的辛苦,保卫海疆是为了让人民平安幸福,让祖国的铜墙铁壁坚不可摧!值得啊!正是,莫道海岛孤又小,观景胜过繁华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青岛   潜艇   信号台   猎潜艇   灵山   水警   交接班   发现   值班室   近海   舰船   作战   分队   海域   海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