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过13年!

今天是四川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从2008年地震过后第一个冬天到汶川为受灾民众送救援物资时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已是人到中年。生活中很多东西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却了,不过,在汶川献爱心的那些日子却分外清晰。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记得地震过后的那个冬天到来之际,我们一行9人两辆车,从山东滨州出发,历经两天长途奔波,最终抵达了滨州市对口支援的汶川县禹里乡,据说禹里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大禹故里”。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抵达禹里乡驻地时已是晚上,距离地震过后已时隔半年多,街头断壁残垣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地震的残酷。当地对接的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只是当时条件有限,晚上我们入住的是滨州市援助禹里前线指挥部撤离后的帐篷。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11月底的汶川夜间已经有些寒意,多少日子没有人居住的帐篷非常潮湿,即便是盖着厚厚的被子,夜里也是被冻醒。艰苦的条件也让我们这次汶川献爱心行动对当地真实状况有了切身感受,至今难忘。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夜里的阴冷还不是最难熬的,那时距离地震虽然已过半年,但汶川依然余震不断,我们在那里的几天就多次遇到,对于地震没有切身经历的我们,当时还有些害怕。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据禹里乡的群众介绍,地震之初外界都把关注焦点放在了震中映秀,但震后与外界彻底失联的禹里乡其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是村里人徒步一两天走出大山,才让外界知道了禹里的紧急状况,空投物资才解了燃眉之急。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次日,我们一行将电热毯、棉衣等过冬物资发放给了当地有需求的民众,当天领取不了的就委托禹里当地人员帮助分发。当地老人接过物资时,不住地对我们表示感谢,感谢滨州震后对他们的援助,让我们也深受感染。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有个细节让我至今难忘,受到山东人的影响,当地有些妇女竟然学会了蒸馒头。她们说,当时援建人员在这里时,吃不惯米饭,为了让他们吃得好,她们就学会了蒸山东馒头。确实,当我们吃到她们蒸的馒头时,也确实带着山东味。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当然,这次汶川之行,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废墟中,我看到了地上一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名字为“王凤”,当时是该校初中2009级2班的学生,不知道她是否躲过了那场灾难。

汶川地震13周年祭,在漩口中学捡到的那张学生证,至今难忘

说来也巧,在时隔多年后,通过网络我还真得知了这名同学的信息。如今,经历了震后余生的她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平静却也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汶川   学生证   滨州市   大禹   指挥部   滨州   汶川县   山东   帐篷   馒头   民众   外界   口中   夜里   难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